慈禧死後權力落誰手上?

浮雲123093382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此時,慈禧歸天,清朝的名義權利落到了攝政王載灃的手上,因為攝政王載灃的兒子溥儀做了皇帝,父憑子貴,溥儀當時還是個孩子,所以由攝政王載灃出來輔助朝政,但是清廷的實際軍政大權在北洋大臣袁世凱手裡,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權傾朝野。<strong>

(載灃,圖照)

慈禧太后在位期間,權利把持在握,袁世凱不敢造次,即使他在戊戌政變果斷出賣維新派和光緒帝,維護了慈禧太后的權利核心地位,慈禧太后也給於他應得位置,但袁世凱畢竟是漢臣,必須要打壓,慈禧太后又用應付曾國藩,張之洞那套方法,邊重用,變打壓,使的袁世凱不能做大做強。

等到慈禧太后和光緒帝歸天,贏弱的攝政王載灃在袁世凱面前就是一個紙老虎,中看不中用,袁世凱就如同三國時期的司馬懿那樣臥薪嚐膽,等待時機。<strong>

(袁世凱鄧艾時機,圖照)

這時候,武昌起義爆發,搖搖欲墜的清廷在這運動下,苟延殘喘,攝政王載灃帶領軍隊前去平叛,結果兵不能戰,被革命軍打的打敗。

此時清廷內部裕隆太后和攝政王載灃分歧嚴重,裕隆太后下旨免了攝政王載灃的一切權利,

袁世凱看到時機,讓自己的北洋軍手下們到處鼓吹只有袁世凱才能平息這場動亂,加之,袁世凱向日本和西方列強許諾自己當政將給於最大回報,所以各國就向清廷施壓,重新啟用老將袁世凱,這樣以來,裕隆太后沒有辦法的辦法,重新啟用袁世凱,這樣,袁世凱重新走向權利的中心。

(袁世凱統領的北洋軍閥,劇照)

大權在握的袁世凱改組內閣,把所有的北洋軍將領安插到內閣之中,這樣一來,清廷內部都是袁世凱的人,袁世凱架空了裕隆太后和溥儀皇帝,等裕隆太后反應過來,她和溥儀皇帝都成了孤家寡人,沒有一點權利,成為待宰的羔羊。

袁世凱一面把清廷打掃乾淨,自己成為了主人,一面和革命黨周旋,吃完被告,吃原告,袁世凱這一招真高,使的自己在北京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成為權利巔峰的人物。

(袁世凱出任民國大總統,劇照)

以上是我的分析,以供參考。


向日葵愛歷史


慈禧死後,清朝的權力當然是落到了攝政王載灃的手上。

慈禧在臨終前最後做出了三個影響清朝命運的決定:

第一個是任命醇親王載灃為清政府的攝政王;

第二個是選中載灃的兒子溥儀作為皇位繼承人,雖然這時候光緒皇帝還沒死,但是慈禧也不會讓光緒再活下去;

第三個是讓人給光緒皇帝送了一碗“酸奶”,毒死了光緒。

她之所以會選擇讓載灃當攝政王,又讓載灃的兒子溥儀當皇帝,一則是因為載灃和他爹奕譞一樣組夠聽話;二則是因為慈禧也沒想到自己會死得這麼快,她原本還想著毒死了光緒,讓溥儀當皇帝,她自己繼續掌控清政府。

只可惜,光緒皇帝一死,她自己也鬆了一口氣,松完了這口氣,她也就嚥氣了。

所以,慈禧死後,因為小皇帝溥儀才三歲不到,清政府的權力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攝政王載灃的手上。

清朝歷史上只有過兩個攝政王,一個是順治時期的多爾袞,一個自然就是載灃,只不過載灃的能力遠不如多爾袞而已。

載灃掌權的時候,清朝已經快走到了盡頭,雖說讓多爾袞來攝政,多爾袞也救不了清朝,但說實話,載灃的能力絕對比不上多爾袞,這一點毋庸置疑。

載灃主政之後,總的來說只幹了一件事——鞏固皇權。

他很清楚想要鞏固皇權就得掌控兵權,所以他一上臺就迫不及待地罷免了袁世凱,收回了北洋新軍的兵權,隨後又換掉了兵部尚書鐵良,試圖將兵權牢牢地掌控在皇室自己的手中,或者說是掌控在他自己的手中。

除此之外,他又借鑑了德國皇家近衛軍,花費了無數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訓練了一支人員編制在1.2萬人的禁衛軍。

這支花了3年時間打造出來的禁衛軍,也可以說載灃掌權三年的時間中最拿得出手的東西了。

但是,禁衛軍剛剛訓練好,他也剛剛意氣風發地去檢閱萬禁衛軍,武昌城裡就響起了起義的槍聲,拉開了推翻清王朝的序幕,載灃可謂是又悲催又無奈。

載灃雖然看似收回了兵權,鞏固了皇權,可他對鬧得越來越激烈的革命黨卻束手無策,對回家釣魚的袁世凱更加束手無策。

汪兆銘在載灃的必經之路,也就是銀錠橋下埋炸藥想要炸死載灃,載灃很生氣,想要殺了汪兆銘,可是被善耆一勸,他冷靜下來之後又不敢殺了,只能判汪一個永遠監禁。

為什麼呢?

因為局勢太動盪了,清朝已經支離破碎了,載灃根本不敢冒險去激怒革命黨,所以為了穩定革命黨,他只能關著汪,不敢動手。

武昌的槍聲一響,載灃趕緊讓蔭昌率軍南下鎮壓起義軍,可是蔭昌有沒有這個能力呢?顯然沒有,所以載灃雖然收回了兵權,可卻沒有一個可堪一用的將領,這樣一來,收不收兵權又有什麼用?

載灃只能去求袁世凱了,袁大爺呀,你可趕緊出來幫幫我吧!

袁世凱出不出山呢?當然出,但是得好好地和載灃討價還價,最後載灃不得已之下只能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讓他一手掌控軍政。

同時,又因為載灃鎮壓起義軍不利,在隆裕太后的逼迫之下,他只能選擇引咎辭職。

1911年12月6日,載灃這邊才向隆裕太后提交辭職申請,隆裕太后那邊便迫不及待地批准了他的辭職。

於是,清朝的權力又從載灃的手上轉移到了隆裕太后的手上。

隆裕太后在清朝的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時期掌控了清朝的話語權,她能夠力挽狂瀾嗎?

顯然不能。

隆裕雖然有心學一學自己的姑姑,也就是慈禧,可是她的能力比之載灃更加不堪,載灃尚且不能力挽狂瀾,隆裕又怎麼可能做得到?

所以,載灃的退休,隆裕的掌權,只會加速清朝崩塌的速度,絕不可能出現力挽狂瀾的情況。

袁世凱和革命黨談妥了條件,得到了革命黨“虛臨時總統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歸來”這個承諾之後,趕緊北上忽悠隆裕,怎麼忽悠呢?他說革命黨已經成勢,遍地是革命黨,他也擋不住了,但是他幫溥儀和皇室爭取到了一個優待條件。

只有讓溥儀遜位,將政權交給革命黨,才能得到這個優待條件,不然的話,不僅得不到優待,還會被趕盡殺絕。

隆裕一聽,瞬間花容失色,情況竟然已經這麼糟糕了嗎?好吧好吧,哀家也無能為力了。

於是,隆裕被嚇唬得答應了袁世凱的條件,讓溥儀退位,將政權和平地移交給革命黨。

溥儀的退位,也就意味著清朝的滅亡。

雖然後來紫禁城裡還有個所謂的“小朝廷”,但終究不足一談。


吾與吾國


1908年11月15日未時,葉赫那拉氏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這位統治這帝國近半個世紀的女人徹底的放權了,而就在前一天,光緒皇帝被“毒殺”。帝國的權利給誰了呢?慈禧留下了一個類似於順治皇帝剛入關的權利架構:光緒皇后帶著溥儀與攝政王載灃共同管理這個國家。那麼誰將掌舵這個落後的帝國呢?

一、烜赫一時的載灃

正常來看,當然是這個光緒皇帝的弟弟、宣統皇帝親爹的男人了。載灃剛上任時,確實風頭無兩。第一件事就是以“足疾”為由開掉了軍機大臣袁世凱(本想殺袁的)。可惜載灃沒有抓住袁世凱“退休”的機會,從1908年到1911年這不到三年的時間內,載灃雖然將很多權利尤其軍隊的最高統治權握在了手裡,但真正在軍中的實權派,他沒有辦法改動,這就為以後留下了後患。

二、短暫垂簾的隆裕太后

其實隆裕太后最早是和載灃共同執政的,但她沒有政治夥伴,沒法制衡載灃,甚至還被載灃“羞辱”,喪失信心的隆裕太后只能不在干涉政治。

不過機會來了,隨著政府軍在對抗革命軍處於不利的局面,載灃被迫召回了在家“賦閒”的袁世凱,隨後載灃辭職回家。而袁世凱進京後首先拜見了皇帝,其實也就是拜見了隆裕太后。本以為能夠掌權的隆裕太后這會可真是引狼入室了。

<strong>

三、享受果實的袁世凱

重新回京的袁世凱,成為了滿清政權最後的話事人,他先是痛擊革命軍穩定了局面,然後又依靠軍隊向朝廷要錢要糧,逼的隆裕太后哭著向宗室借錢。與此同時,袁世凱的野心不斷膨脹,他主動和革命黨人談判,已經開始決定了這個國家未來的走向了。

1912年,清帝正式退位,袁世凱成為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人。

滿清的滅亡正說明這個道理——槍桿子裡出政權。無論是載灃還是隆裕太后,他們都未真正的職掌軍權,弄了一些沒用的滿族親貴當一把手就可以了?最精良的北洋軍的將領全是袁世凱系的,那支在天津小站的新式陸軍早就成了袁家軍了。


黑水布衣


攝政王”這個名頭聽起來十分威風,也很有震懾力,畢竟“攝政”就是把持朝政,不管有沒有坐上皇位,只要手握大權就是老大,但是,很多職業的風光都是表面的,盛世的攝政王雖然風光無限,但是朝政繁瑣複雜,極耗心血,還要忍受那些忠臣良將的口誅筆伐,而亂世的攝政王,先說風光不如前者,後面還要想辦法支撐一個風雨飄搖的王朝,比如載灃。


塞罕壩林場


慈禧,統治中國半個世紀的女人,歷史對她的評價負面居多。在她死後權利落在誰手上了?當然是隆裕太后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臺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依宣統帝之命被尊為隆裕皇太后,被稱為“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后。


宣統帝登位時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宣統帝。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和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辛亥革命爆發。12月6日,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成為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


星星讀歷史


慈禧太后去世後袁世凱主要執政!!!因為他有軍權,威望高,小複習溥儀是個沒斷奶孩子又是垂簾聽政!但是清朝已經衰敗,載灃也沒有辦法挽回所以……大家都知道!!!哈哈哈!


正大光明


溥儀的父親載灃 直到1911年11月10日辛亥革命 清政府為鎮壓起義軍 而重新啟用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為止 到1912年2月12日 袁世凱逼清帝遜位 因為清政府的老式軍隊在鎮壓南方起義軍時連連敗北 而袁世凱的新軍卻屢戰屢勝 所以讓袁世凱不斷的走上權利的巔峰



一個肥膩的胖子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不論一個人在世時是多麼的殘忍和狠毒,他在命不久矣之時,自然不會在存害人之心。如歷史上的公叔痤,他在逝世之前告訴魏王 ,商鞅為他所用的話就留下他的性命;如果不能為他所用,就只能殺掉商鞅,一定不能讓他活命。還有一個人,在臨死之前也留了幾句話,她就是慈禧。但是令人不怎麼相信她說的是真話。

慈禧掌握大清王朝的政權將近有半個世紀之久,人們可以說是非常的不服氣,但是又無可奈何。在1908年,這樣的日子終於到頭了,這個中國歷史上的女強人終於永遠的閉上了眼睛,但是她臨死前說的兩句話令人摸不清頭腦。

她說:一是太監和後宮不得干政,二是以後一定要努力變革。這完全就是否認了自己的一切統治期間的所作所為的正確性,真不知道慈禧是怎麼想的。

這些可能就是是慈禧的真心話,她看到在自己的控制下大清王朝並沒有強盛起來,才明白老祖宗定下的規矩是多麼的正確那麼,既然她已經成為歷史上的罪人,人們厭惡她,認為她是頑固派的代表。確實是這樣的,她在世期間,完全顛覆女人不得干政的規矩,掌握權力經歷了幾代皇帝。在慈禧的手握權力中,直接導致同治皇帝,光緒皇帝無所作為。甚至是,在慈禧垂暮之年,溥儀在位時。她沒有精力垂簾聽政,就讓隆裕太后去,在慈禧死後,大清國的權力仍然沒有落到皇帝手中,這待“感謝”慈禧太后,她的培養,讓大清的權力掌握在隆裕太后手中。可能慈禧想要改變大清的命運,才會說出:“女人不得干政”的話,可能是這樣吧。

第二句是慈禧真心話,她已經感受到西方國家的技術先進,國力強盛。而且在那幾次被她鎮壓的改革中,她也看到改革的動力。慈禧太過貪戀手中的權利,才不允許改革的,她知道改革以後大清的局面就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她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慈禧知道自己死後,大清就不再受自己的控制,人們一定會改革的,不如留個話,也能讓世人可以對自己改觀,不再對自己恨的咬牙切齒。

但是大清王朝的路確實是走到盡頭了,在慈禧死後不長時間,大清就滅亡了。


距離的軌跡


感謝有機會分享。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臺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依宣統帝之命被尊為隆裕皇太后,被稱為“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后。宣統帝登位時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宣統帝。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和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