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打造幸福鄉村樣板


湘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打造幸福鄉村樣板

美麗的銀田村。

湘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打造幸福鄉村樣板

美麗屋場。

紅網時刻記者 曹利敏 湘潭報道

近年來,湘潭市創新思路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質量和水平,努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近日,記者走訪湘潭的幾個鄉鎮發現,通過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綠化硬化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措施,不但實現了生態宜居村莊美,還推動了鄉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望山看水憶鄉愁”的美麗鄉村釋放出鄉村振興新動能,一幅幅新畫卷正徐徐鋪開。

湘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打造幸福鄉村樣板

雨湖區姜畲鎮易建河村村民用沼氣水澆菜。

湘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打造幸福鄉村樣板

湘鄉市泉塘鎮泉塘村垃圾分類宣傳畫。

湘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打造幸福鄉村樣板

湘鄉市泉塘鎮軍塘村村民家門口擺放的垃圾分類桶。

鄉村面貌展新顏

“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曾經,這是過去湘潭不少鄉村環境的真實寫照。如今,小橋、流水、炊煙、池塘……通過人居環境改造,各鄉村換了俏模樣。雨湖區姜畲鎮易建河村就是典型例子。該村通過成立人居環境理事會、開展戶與戶評比、垃圾分類、建設美麗屋場等措施,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

對於村民劉建文來說,現在每天將自家的垃圾分類後放在家門口的專用垃圾桶裡,再等村裡的環衛人員上門回收,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在村裡看到地上的垃圾,他也會拾起來按類別放到不同的垃圾桶。

“以前村裡垃圾都是隨地亂扔,不僅臭還招惹蚊蟲。這幾年開始搞人居環境治理,廁所革命、設施建設,現在我們村裡環境衛生比城裡不得差哩。去年村裡又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廚餘垃圾還可以做肥料,實現綠色環保,村裡既乾淨又舒適。”提起村裡的變化,劉建文一臉自豪。

村幹部告訴記者,湘潭市在農村推廣普及類似於城市居民小區物業管理費的群眾付費服務機制,由村民自治組織收取一定的公共設施管護和公共服務費。易建河村聘請了幾名保潔員負責村裡的衛生保潔,為了彌補保潔員工資的不足,村裡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環保)理事會商議後向每戶每月收取了10元的衛生費。每天有專門人員兩次上門收取垃圾,村民也逐漸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不止是易建河村,在湘潭,垃圾分類已在多個鄉鎮推廣。在湘鄉市泉塘鎮泉塘村,我們到來時,村民郭紅正將餐廚垃圾倒進家門口的黑桶裡。“這個桶是廚餘垃圾處理發酵桶,將廚餘垃圾還有果皮菜葉等廢棄物在桶裡發酵1-2個月後,就變成了有機肥料,整個過程在密閉的箱體內進行,幾乎聞不到異味。”郭紅說。

目前,泉塘村已經在30戶農戶中推廣使用,每戶2個桶,便於輪流投料、發酵。接下來,泉塘村及全鎮其他村都將陸續推廣使用發酵處理桶,以此作為處理餐廚垃圾的一項重要手段。

易建河村和泉塘村的變化只是湘潭農村治理的縮影。黨員幹部帶頭幹,改水改廁、清理垃圾、栽花種樹、綠化亮化......在湘潭,一場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大變革”正轟轟烈烈展開。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原則,湘潭將全市763個行政村按客觀情況分為示範型村135個、標準型村468個、基本型村160個,同時創新建立了以村莊“四清四治四提升”、國省道“三治三化”、河湖溝渠“清四亂”為主要內容的整治工作標準體系,不同類別的村設置不同的整治標準,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推進。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出動整治人員26.67萬人次,出動工程車輛2.93萬臺次;清理垃圾7.43萬噸,清理河塘溝渠3.39萬處;拆除破敗“空心房”906棟,面積8.18萬平方米,拆除違章建築2922處,面積6.73萬平方米;綠化空坪隙地25.37萬平方米。

農民幸福笑開顏

村容村貌變美了,美麗鄉村帶動休閒農業發展,村民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勁頭更足了。

湘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打造幸福鄉村樣板

龐秋冬將家改成了集體宿舍。

韶山市銀田鎮銀田村經整治後建成的李家衝美麗屋場,為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條件,村裡引進公司辦起了韶山知行研學實踐基地,主要吸引中小學生學習農耕知識、體驗鄉村生活,每個遊客一天一晚食宿收費50元,目前月接待量約3000人。村民龐秋冬的家改造成了集體宿舍,能夠接納40名學生住宿。她高興地說:“靠給來研學的學生提供食宿,每月能有幾千元的純收入,比外出打工強多了。”現在民宿每年的收入不少,龐秋冬在家既能帶孫子,又能賺錢。她和老伴天天就琢磨怎麼把院裡院外弄得美美的,讓客人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再來。

銀田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村在加強農村環境整治,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後,到目前為止,村裡有40多戶人家開起了農家樂和民宿,引進了湖南糧食集團和一些研學基地,帶動了村民致富。同時,村民有事幹了,不再像以往一樣賦閒在家,外來遊客的活力影響著村民們的精神狀態,加速了村裡的文明進程。

從龐秋冬家走出來,抬眼望去,青山巍巍,阡陌交通,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綠水間,新修的道路如一道綢帶隨著山勢起伏,向遠處蜿蜒。

湘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打造幸福鄉村樣板

靈芝長勢喜人。

順著蜿蜒的道路往前走約十分鐘,我們來到了銀田村扶貧產業基地。在基地,我們看到,平整的黃土上,菌杆粗壯、菌蓋碩大的靈芝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顏色飽滿。

銀田村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這裡種植的靈芝品種分為觀賞靈芝、藥用靈芝和食用靈芝,目前藥用靈芝和食用靈芝已進入全面採摘期。

近年來,銀田村支村兩委不斷摸索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的路子,去年9月成立了銀田村扶貧產業基地,與湖南農業大學簽訂協議,把這裡作為湖南農大的教研基地,以村集體經濟形式發展產業。流轉銀田鎮農科場的50多畝土地,經過清理、平整,搭建了32個大棚,主要種植香菇、木耳和靈芝等產品。現已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30多人就業,同時基地利潤的30%也將用於貧困戶分紅,讓他們實實在在的享受脫貧攻堅成果。

“村裡環境變美了,外地人也喜歡來了。大家來到靈芝棚裡采采靈芝,感受採摘之樂。遊客將採摘後的靈芝買回去煲湯或者送人,我們的靈芝根本不愁銷。”該負責人笑呵呵地說,銀田村現在以產業發展為牽引,讓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成為良性循環,當地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在湘潭,通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以產業發展帶動一方百姓致富的案例不勝枚舉。由於思路創新並富有成效,湘潭市的整治工作獲得了多項肯定。今年4月,在全國中部10省大中城市農村改廁座談會上,湘潭市代表湖南省作典型發言,介紹農村廁所革命“五個注重”工作經驗;5月,湘潭市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清理整治率全省領先,得到省住建廳認可;7月,全省河湖強監管工作推進會在水府廟庫區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