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流傳四百年的“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竟不準確

商丘流傳四百年的“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竟不準確

目前,在商丘的宣傳中,有“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之說,而四尚書指沈鯉、宋纁、李天馥和李如華,李如華為睢州李汝華,李天馥則為清朝官員,這一說法顯然欠妥。明清兩代設六部,即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目前中國將近30個部,職權分散,沒有古代六部權勢大,尚書可謂位高權重。

商丘流傳四百年的“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竟不準確

一、“滿朝文武半江西”的來源

商丘流傳四百年的“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竟不準確

明朝嘉靖年間,嚴嵩(江西人)任內閣首輔,利用自己的權勢,結黨營私,“遍引私人居要地”,朝廷中有很多人都是他的同鄉、門生、故吏。據說一天,嚴嵩捻著自己的鬍鬚,在大庭之上,得意地說:“滿朝文武半江西” 。當然“滿朝文武半江西”的來源不止一種說法,這同時也說明江西人在明朝文風很盛,也是不可否認的。

二、 “小小歸德四尚書”、“小小長垣七尚書”等說法

  • 小小歸德四尚書

歸德籍同時在萬曆一朝為官者,有大學士1人(沈鯉),尚書2人(宋纁、李汝華),侍郎4人(呂坤、楊東明、楊鎬、李維翰),後來還有6位(黃運泰、袁可立、周士樸、侯恂、餘珹、丁啟睿)晉升尚書,3位(王三善、張翼明、丁魁楚)晉升侍郎。他們都在萬曆一朝為官,影響頗大,這估計就是“小小歸德四尚書”出現的時代背景。

商丘流傳四百年的“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竟不準確

萬曆初期,同時為尚書的是宋纁和沈鯉,再加上萬歷末期為尚書的李汝華,還有呂坤、楊東明任刑部侍郎,他們死後封贈為尚書。另有兵部侍郎楊鎬和李維翰。萬曆時期,歸德並沒有出現“小小歸德四尚書”的局面,加上封贈,才可湊齊四尚書。

商丘流傳四百年的“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竟不準確

筆者認為,萬曆時期四尚書

應該是宋纁、呂坤、李汝華和楊東明,大學士則為沈鯉崇禎時期四尚書應該是周士樸、侯恂、餘珹和丁啟睿(南明尚書)。

  • 小小長垣七尚書
商丘流傳四百年的“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竟不準確

長垣七尚書則為三尚書、四侍郎。七尚書中胡睿、胡錠生活在明朝中葉,他們是父子關係,其餘五位生活在萬曆、泰昌、天啟和崇禎年間,並沒有出現同時為尚書的現象。

商丘流傳四百年的“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竟不準確

  • 小縣不大四尚書

汶上四尚書,即當時的路迎(兵部尚書)、吳嶽(南京吏部尚書)、王杲(戶部尚書)、郭朝賓(工部尚書),這四人都是汶上人士。嘉靖年間的王杲、路迎,隆慶年間的吳嶽,萬曆年間的郭朝賓,他們任職時間前後相差僅三十多年,王杲和路迎從小就是相識,孩童玩伴。

小結

明朝時,河南人才依然興盛,還出現“襄半朝”(襄城七尚書)、“許半朝”(靈寶許氏父子四尚書)、“孟半朝”(孟津三尚書)和“汝半朝”(汝寧府父子尚書)等說法,但明朝後期歸德府人才崛起,出現許多達官貴人、名人才子,一時稱盛,延續到清朝。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