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劉尚希:地方財政緩解壓力要優化支出結構

劉尚希:地方財政緩解壓力要優化支出結構

財經縱橫

「财经纵横」刘尚希:地方财政缓解压力要优化支出结构

★★★★★

財政收入下降或是增長,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稅基,稅率不變的情況下,稅基增長,稅收收入就會增長。另一個因素,則是假設在稅基不變的情況下,稅率下調,稅收收入就會下降。

如果明年稅率不作大調整,那麼明年的財政收入是否會增長主要取決於稅基,如果稅基增長,那麼稅收收入會增長,整個財政收入也會增長。

而稅基的增長取決於經濟的增長,企業所得稅稅基增長取決於企業利潤增長;個人所得稅稅基增長取決於個人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長;增值稅稅基擴大,則取決於企業的增加值增長。此外, 財政收入都是按現價計算的,尤其是增值稅,與價格直接關聯。如果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是往下走的,那麼增值稅就會有所下降,如果PPI往上走,增值稅就會增加。總體看,明年的財政收入取決於PPI的走勢、經濟增長情況以及居民收入增長、企業盈利能力、盈利水平等多個因素。

綜合判斷,明年國際經濟立馬反彈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國內經濟增長要維持穩定也面臨嚴峻挑戰。從這一點來看,稅收收入的增長已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此外,PPI是否往上走,取決於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是否擴大,如果沒有擴大,PPI反彈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PPI走勢也給增值稅的增長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企業在面臨壓力的情況下,要給員工加工資也是很困難的,所以居民收入的增長也面臨著不確定性。

總體看,明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可能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地方財政的壓力顯而易見,可能會比2019年更大,怎麼辦呢?解決辦法之一是地方財政要優化支出結構, 分輕重緩急、優先順序排隊,來優化支出結構,分清楚哪些是重點,哪些可以適當壓縮,要具體化,不能大而化之,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去優化支出結構,把改革舉措落到實處。

對地方財政來說,最難的問題是選擇。如何才能做出最優選擇,既顧及眼前,又顧及長遠;既考慮局部,也能照顧整體;既抓住重點,又兼顧一般,這就需要地方政府提升財政決策的水平。財政“過緊日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發揮積極作用,就是迫使地方政府轉變職能,分清楚什麼是該乾的事情,重新思考怎麼去幹,不能用傳統思維,按傳統方式一直幹下去,要調整自身職能,更好地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要下決心,通過放權來減輕自身負擔,同時也激發市場活力。

另外,全過程全方位實施績效管理也是應對當前財政壓力的有效改革舉措。通過績效管理,切實地提高地方績效管理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績效管理專業性很強,涉及到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各個方面,還涉及政府的理念以及相關的體制機制,所以加強績效管理同時也是一個改革舉措,能提高政府治理的效能。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這個基礎如何體現?就是要通過財政績效去體現,財政收的錢少,花得合理、有效益、有效果,老百姓滿意,說明治理有效,反之說明績效比較差,治理低效。

總體看,加強績效管理,提高績效水平,不僅僅關乎財政,也是國家治理能力的反映。因此,在應對財政壓力上,不能僅僅著眼於收收支支,還要從整個政府,從整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去考慮問題,要將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貫穿到2020年績效管理中去。

調整赤字率是手段,提高赤字率或降低赤字率,是手段的運用,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目標,兩者之間必須形成有效匹配。不能說有藥就吃,關鍵看有沒有病,得了什麼病,吃這個藥能不能治這個病,這才是正常的邏輯。

有說法認為,現在內需不足,要通過擴大赤字來擴大有效需求,這似乎是對症的,但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到底是內需不足的問題,還是結構性的問題?當前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這說明中央已有非常明晰的判斷,就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內需不足也是由結構性問題所引發的。

所以,主要矛盾是在結構性問題上,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在結構性問題上,這不是僅僅靠提高赤字就能解決的,必須加快改革。當然,在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是否可以適當擴大赤字,來緩解當前因結構性問題而導致的經濟收縮呢?我認為是可以的,但不能變成主要政策措施,而僅應該是輔助手段。

從當前來看,財政要在穩增長、穩預期上發揮更大作用,就要發揮財政結構性政策的作用,發揮推動結構性改革方面的作用,而不是簡單地在收與支、赤字率高與低上做文章,即便在這方面做文章,也要和大主題相吻合,不能拋開大主題來談赤字率的高低,所以不能說我國的赤字率低,就應當提升赤字率,這個邏輯是不成立的。

(劉尚希: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