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外交:開拓進取 奮發有為

凌勝利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2019年的國際形勢呈現顯著的“亂”“頹”“困”等態勢,國際社會中的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盛行。中國基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判斷,從更為廣闊的視角把握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推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在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等方面積極運籌,展示了中國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

一是把握大國外交的複雜性,努力爭取總體穩定、均衡發展。中俄關系以建交70週年為契機,繼續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關系正在兩國元首引領下,攜手邁向守望相助、深度融通、開拓創新、普惠共贏的新時代。

中美關係並未“四十不惑”,兩國關係面臨競爭加劇的複雜局面,雙方經貿摩擦曠日持久。中國沉著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堅決反對美國對中國內政的干涉,盡力爭取中美關係“鬥而不破”,對美外交的信心與能力不斷增強,推動兩國經貿問題達成階段性協議。

中歐關係仍基本保持穩定,雖然歐洲內部困難重重,中歐領導人會晤依舊頻繁,雙方在加強全球治理、堅持多邊主義、維護自由貿易等重大問題達成廣泛共識。

二是周邊關係整體穩定向好,中國地區影響日益增強。東北亞地區,中朝、中韓、中日關係繼續改善,中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當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東南亞方向,南海爭端趨向穩定,《南海各方行為準則》取得階段性進展,地區務實合作持續發展;南亞方向保持基本穩定,中印領導人會晤更加頻繁,雙方決定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為保持中印關係平穩向好發展定下了基調。

中亞方向繼續積極向好,中國與中亞各國的務實合作持續深化,上海合作組織擴員後保持基本穩定發展態勢。此外,周邊地區經濟合作取得重大標誌性成果,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15個成員國結束全部文本談判,未來有望成為地區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

三是發展中國家外交穩中有進。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這一身份將會持續多年,中國要為發展中國家仗義執言、謀求利益的基本立場不會改變。以“一帶一路”共建為契機,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不斷拓展與深化,推動中非、中拉、中阿合作繼續走穩走實,各領域合作佈局不斷深化完善。面對國際體系調整和全球治理變革,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道,攜手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提升和權益改善。

四是多邊外交積極進取。中國日益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在多邊外交領域更是精彩紛呈。一方面,中國主場外交如火如荼,習近平主席出席了亞洲文明對話、“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主場外交活動,並致信諸多主場外交活動。通過主場外交活動,不斷闡釋中國政策,向世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另一方面,中國更加積極參加全球治理的變革與完善,勇於承擔大國責任,成為國際體系的維護者和建設者。其一是堅守國際公平正義,成為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的中流砥柱。其二是面對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逆流,中國旗幟鮮明站在歷史演進的正確一邊,站在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利益一邊。其三是中國不斷參與全球安全治理,為政治解決地區和熱點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在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阿富汗問題等中發揮了勸和促談的積極作用。

此外,中國在各領域外交也積極發揮中國影響。在環境、網絡、太空、極地等領域,中國不斷參與國際制度的改革與創建,努力提升中國的國際制度影響力。中國積極和世界各國發展關係,促進全球夥伴關係網絡的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總之,通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奮發有為,推動中國由“大國外交”向“強國外交”的不斷轉變。

展望2020年中國外交,中國外交需要繼續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夢”為戰略目標,不斷開拓進取、奮發有為。

未來可以在以下四個方面繼續加強。一是國家利益與國際利益更加協調,特別是在對外援助和全球治理方面要實現內外統籌;二是經濟利益與安全利益的兼顧有待加強,在周邊地區要加強經濟與安全的統籌;三是對美外交和總體外交的分離與協調要更加靈活有度;四是國際應對和戰略自主更加協調,不斷髮揮中國外交的主動性、創造性。(責任編輯:高霈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