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婉明院士為西南交通大學學子分享成長故事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16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韓冰 楊雨 胡啟凱)12月12日,由西南交通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主辦,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承唐新才研究生骨幹培訓之勵志講壇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該校首席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翟婉明教授以“圓夢交大 築夢鐵路”為主題,與研究生分享成長故事,以激發新時代研究生科研報國、砥礪奮鬥之志。

翟婉明院士为西南交通大学学子分享成长故事

求學路

翟婉明院士從小家境貧困,吃飽飯都是一種奢望。插秧,割豬草,拾棉花……做農活成為每天放學回家必做的第一件事。初中畢業,翟院士趕上國家通過中考錄取高中生,得以進入鄉中學學習。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翟院士把握機遇,於1981年考入西南交通大學。

青春夢

翟院士回憶,第一次坐火車便碰上寶成鐵路塌方,從江蘇靖江到四川峨眉竟用了三天四夜,這讓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國交通的落後、中國鐵路的落後。進入大學,翟院士在課程中接觸到眾多以國外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公式,便許下願望,要是能有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定理該有多好,要是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該多好。因為有夢想指引方向,奮鬥也便有激情,上自習成了一種生活習慣,週末的露天電影是唯一的娛樂調節。

進入研究生的第一年,翟院士就意識到,研究生不僅要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做研究。他邊學課程,邊做研究,白天聽課,晚上研究。一年之內,他學完所有課程,基本完成預定的碩士學位論文。這並沒有讓他停滯不前,而是開始尋找新的研究內容。錢偉長先生的諄諄教誨讓他懂得,做研究貴在創新,貴在有新的觀念或觀點,也貴在將別的學科的觀點或方法移植到自己的學科上。

學術路

碩士研究生提前一年畢業,翟婉明院士準備跨方向考博,他也曾有過猶豫。最終在導師孫翔教授的開導下,他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博士階段學習。讀博期間,他創造了一種快速顯示數值積分的方法,成功解決了長大列車縱向動力學快速模擬,由此“翟方法”應運而生。那一年,他25歲。

1990年,翟院士接手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減輕重載列車與線路相互作用研究,為此他不惜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面對交叉學科方向,面對一個全新領域,翟院士從基礎做起,自學研究方向的大學課程、研究生課程,最終突破了經典鐵路動力學研究框架,結束了長期以來將車輛、軌道割裂開來研究的局面。“翟模型”、“翟方法”也逐漸獲得國內外專業領域認同,真正實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夢想。

鐵路夢

時代推動著中國鐵路大提速,推動著我國高速鐵路大發展,也開啟了翟院士對鐵路夢的追求。他先後開發了輪軌動態作用安全評估測試系統,試驗驗證了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模型與仿真軟件,提出機車車輛與線路最佳匹配設計原理及方法,創建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的全新理論體系,出版鐵路大系統動力學第一部學術專著,並在國際上出版了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第一部英文專著。至此,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理論在我國鐵路提速及高速鐵路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應用於“和諧D2”型重載機車動力性能研究、山區鐵路小曲線路段安全改造工程、我國第一條快速客運專線工程、廣深港高速鐵路工程等重大工程,支撐起中國鐵路的飛速發展。翟婉明院士表示,“從求學到現在,中國鐵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改變了當初的落後面貌!我已投身其中,貢獻了微薄之力,倍感欣慰!”

翟院士以自身經歷提醒在座研究生,吾輩青年,要有夢想,不畏艱難,要持之以恆,大膽創新,要抓住機會,珍惜青春。也希望同學們不忘赤忱初心,勇擔責任使命,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建設者和逐夢者,在新需求新問題下不斷創新研究,實現中國鐵路引領世界的夢想。

該校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高平平、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黨委書記郭俊、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黨委副書記李瑩、人文學院博士生導師肖平教授出席活動,師生代表聆聽講座。講壇由郭俊書記主持。

據悉,翟婉明,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1963年出生於江蘇靖江,1985年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1992年獲博士學位。1994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998年受邀到丹麥技術大學(DTU)講學,1999年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席,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成都市科協主席,國際軌道交通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il Transportation(英國)主編。建立了“翟-孫模型”或“翟模型”;構造了“翟方法”等等。個人獲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全國工程科學領域首位)、以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