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如何開展小區配套公辦幼兒園治理項目

教室寬敞明亮、寢室溫馨舒適、活動室功能齊全、戶外場地安全有保障……這是贛州市贛縣區譚清文小朋友就讀的紅金幼兒園。“早就盼著家門口能有一所公辦幼兒園,不僅方便,還省錢。”譚清文媽媽難掩內心喜悅。

贛州如何開展小區配套公辦幼兒園治理項目

紅金幼兒園的前身是紅金科龍希望小學。去年9月,贛縣區在紅金村新建了一所規模更大的紅金實驗學校,紅金科龍希望小學整體搬遷,原校舍閒置下來。今年暑假,該區為擴充公辦學前教育資源,決定把紅金科龍希望小學改建成公辦幼兒園。經過兩個月緊張的測繪、改建、裝修,紅金幼兒園如期開園。9月2日,譚清文順利入園。

由於底子薄、基礎差,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不足,城區就近入園難、入公辦園更難等問題,一度讓贛州市民頭疼。2018年以前,該市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不足30%。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去年以來,贛州市將大力實施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攻堅計劃作為“民心工程”,通過開展城鎮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工作,走出一條“破解移交、創新辦園”治理新路。截至今年9月底,該市增加公辦園學位3.3萬個,新建公辦普惠性幼兒園1000多所,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40%,提高了10個百分點。


一把手抓,抓一把手——13個部門協同配合,合力打好攻堅戰


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贛州市教育局第一時間向市委、市政府遞交專題報告和治理方案,並建議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主要領導很快作出批示。隨即,贛州市將小區配套園專項治理列入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併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城建、教育的副市長為副組長的城鎮住宅小區配套園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調度會,到一線調研破題。


章貢區水南鎮是城鄉接合部,原本沒有公辦園,在獲悉城投公司建的小區配套園正打算出租時,市領導趕到現場召開調度會,明確辦成公辦園;贛縣區民政局搬遷後,該區立即做出建設公辦園決定,緩解中心城區入園難、入園貴……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示範帶動下,教育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局等13個部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此外,該市還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對治理任務完成好的頒發市政府嘉獎令,對治理工作滯後的追責問責,倒逼治理任務落實。


一園一案,分類施策——收回、挖潛、盤活並舉,大力擴充公辦園學位


11月1日,新裝修的章貢區第十五保育院開園。原本在別的幼兒園交了1.4萬元學費的家長陳旅,聽說雲星·公園大觀小區配套園改成了公辦保育院,便第一時間給孩子辦了退園,來保育院報了名。

“這個商業住宅小區配套園位置優越,是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開發商態度最積極,率先移交政府的小區配套園項目。”章貢區教體局副局長俞建玲告訴記者。

章貢區是贛州主城區,有著該市最大體量的移交任務,是治理中難啃的“硬骨頭”。“一園一案”,逐園制訂方案,各個擊破。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前往江山裡、世紀嘉園等小區,與開發單位、民辦園開展入戶對接,耐心細緻地宣講國家政策,認真聽取他們的訴求。“剛開始兩個月找了幾十次開發商,卻一直吃閉門羹,最終雲星·公園大觀小區鬆口了。開發商看到了我們的決心,開始配合。”贛州市教育局局長鄧明介紹,市裡出臺了相應激勵政策:凡是回收的小區配套園,建設用地原出讓金退還開發單位,僅此一項,市財政就退還資金近2億元。同時,市財政安排學前教育專項資金1300萬元,獎補院校、企事業單位及街道、村委會等舉辦的普惠性幼兒園。


“定了!中海天璽、中海國際社區幼兒園正式簽約移交政府。”7月24日,一條信息在小區業主微信群裡瞬間刷屏,這是該區繼雲星·公園大觀小區配套園移交後的又一次簽約。“雲星中央星城移交”“金鵬怡和園移交”……好消息不斷傳來。自專項治理工作啟動以來,贛州市將國有產權的小區配套園,全部辦成公辦園;收回一批商業小區配套園,全部辦成公辦園;挖潛盤活一批適宜房產,改(擴)建成公辦園。同時,今年全市計劃新(改、擴)建160所公辦園,其中117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極大地擴充了公辦園學位。


開辦一所,達標一所——“1+N”辦園方式,確保“接得住”

為保證小區配套園“收得回”“接得住”,贛州市創新深化名園集團化發展模式,以市保育院和區保育院等省級示範園為龍頭,採取“1+N”的方式開辦新園,確保小區配套園開一所優一所。同時,配齊培強教師隊伍,騰出編制優先用於增加公辦園教師編制。此外,加大幼兒教師培訓培養力度,市財政教師培訓專項經費從120萬元增加到500萬元;市級教育部門每年培訓幼兒教師10餘批次,約3000人。

贛縣區是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近年來在探索農村幼教本土化上下足了功夫。針對當前公辦幼兒園事業編制不足的問題,該區每年除了招聘一批、培養一批、選拔一批外,還創新幼兒教師保障機制,壯大幼教隊伍。據該區幼兒教育辦公室主任黃邦英介紹,利用贛州市義務教育教師控制數政策,2018年以來補充鄉鎮中心幼兒園教師50名。優質穩定的教師隊伍,讓更多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好幼兒園。

“當初聽說要轉為公辦的,還有一絲擔心,怕教學管理質量下滑,兩個多月下來,幼兒園不僅很好地延續了原先的教學品質和管理經驗,教師的精神面貌還有明顯提升。”正在贛州經開區湖邊鎮博苑幼兒園接孩子的家長羅錦漁說,小區配套園治理,讓百姓切實感受到了滿滿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