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迦縣吉雄村:“幸福之地”真幸福

薩迦縣吉雄村:“幸福之地”真幸福

吉雄村全景(無人機拍攝)。 記者 陳林 攝

從日喀則市區出發,沿318國道往西40餘公里,一幢幢漂亮的兩層小樓整齊劃一地坐落在路邊,一面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水、電、網全部入戶,黨群活動室、健身設施應有盡有……

這就是薩迦縣扯休鄉吉雄村,誰也不會想到,這座村莊曾被冠以“乞丐村”的帽子。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村村民的努力奮鬥下,昔日“乞丐村”歷經變遷,浴火重生,開啟了邁向全面小康的新徵程。

吉雄村黨支部書記次旺多吉談及往事歷歷在目:2003年,當地政府將定結縣郭加鄉、薩迦縣各村貧困戶等81戶統一搬遷至薩迦縣扯休鄉,組建了吉雄村,並分發了土地、房屋以及生產生活資料。

吉雄,藏語意為“幸福之地”,寓意這裡的群眾能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但以前,村民“等靠要”思想嚴重,大家等著政府送政策,而且一些村民愛喝酒,喝醉了就打架,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

為了配強吉雄村“兩委”班子,徹底改變村裡狀況,扯休鄉黨委充分考慮吉雄村實際,決定選派敢擔當、能帶富的次旺多吉前往吉雄村。

初到吉雄村,面對困境,次旺多吉感到心痛,他當即作出決定:不改變吉雄村現狀,決不罷休!

為了解決增收難題,在次旺多吉的帶領下,吉雄村成立了農機合作社,由村裡組織人員統一耕種、收割,把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引導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有活幹、有錢賺,懶惰的人慢慢少了,打工掙錢的人逐漸多了。”次旺多吉告訴記者,2008年,吉雄村勞務輸出收入共10萬元,隨後每年遞增。

生活好了,吉雄人也悄然發生著變化。特別是群眾的思想觀念開始轉變,次旺多吉找準機會帶領群眾開展了講文明、禁酗酒等教育活動。

2008年,吉雄村一致通過村規民約,對乞討、酗酒、打架等一系列不文明行為作出了約束,吉雄人開始靠自己雙手追求美好生活……

2016年,全國上下打響脫貧攻堅戰。吉雄村81戶全部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整村易地扶貧搬遷。

為了讓貧困戶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在薩迦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的幫助下,吉雄村又先後成立了勞務輸出合作社、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

60歲的村民多吉是村子發展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近兩年,在吉雄村勞務輸出合作社的幫助下,多吉一家遠赴阿里打工,大兒子旦增還做了包工頭,僅2018年全家務工收入就達到43萬元。

如今,吉雄村村民全部住上了兩層藏式別墅,液晶電視、摩托車、WIFI幾乎成了標配,閒暇的村民還會養花、種樹。

2018年底,吉雄村人均收入達到6204.19元,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從“乞丐村”到整村脫貧摘帽,吉雄村村民還在憧憬更加美好未來:吉雄村位於拉洛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之內,目前,拉洛牛羊養殖加工廠項目進展順利,有望年底運行,萬畝苗圃基地、人工飼草種植等項目即將上馬,預計帶動當地群眾1452戶4637人就近就便就業,實現在家門口賺錢。

脫貧靠雙手,致富靠產業。相信吉雄群眾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吉雄將成為真正的幸福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