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航上市背後的無人機江湖:“一超多強”格局,大疆統治地位終結

億航上市背後的無人機江湖:“一超多強”格局,大疆統治地位終結

作為無人機行業的頂級玩家之一,億航智能(NASDAQ:EH)12月12日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相對於盤踞在珠三角的另一家無人機巨無霸大疆來說,億航明顯對上市要熱衷得多。

這也容易理解,大疆對上市不熱衷,首先是因為大疆成立以來一直順順當當,沒經歷過到處拉投資的苦日子,但2014年才成立的億航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

大疆對於資本的渴求一直都不強烈,從2013年的A輪融資以來,對於所有領投方都保持一貫態度:不設業績對賭與上市時間,不開放內部盡職調查,且投資人不能影響和干預公司正常運營。

2018年搞“競價融資”更是在資本市場造成了軒然大波,被冠以“史上最強勢的融資方”的稱號。

大疆不著急上市自有大疆的底氣;而億航成立才5年就急忙尋求上市,也有著億航自己的邏輯。

無人機行業“一超多強”格局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大疆是所有價位上無人機購買的主導品牌,佔全球市場份額74%。比2017年(72%)高出兩個百分點。

億航上市背後的無人機江湖:“一超多強”格局,大疆統治地位終結

大疆的市場主導地位比較明顯,但是整個無人機行業的格局,也並不是一枝獨秀、萬馬齊喑。

相反,因為無人機所需要的碳纖維材料、特種塑料、鋰電池、磁性材料等關鍵配件及材料,在深圳、成都等地產業配套齊備,我國擁有無人機發展所需的全產業鏈,可以實現對無人機系統產品供應鏈的全部自給。

這為我國無人機行業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除了大疆,有不少品牌在國際市場上都很高的競爭力,以極高優勢在海外市場攻城拔寨。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的《2018年無人機十大品牌排行榜》榜單中,大疆毫無爭議的排名第一,其後還有零度智控、臻迪科技、億航智能、極飛科技、中科遙感、科衛泰、智能鳥、華科爾、普洛特分列2至10名。

在前五名中,零度智能和臻迪科技這兩個總部在北京;大疆總部在深圳、億航智能和極飛科技總部在廣州,同樣位於珠三角。這三者之間的較量非常有意思。

億航上市背後的無人機江湖:“一超多強”格局,大疆統治地位終結

總體來看,整個無人機行業確實形成了以大疆為主導的“一超多強”穩固格局。這個格局在無人機行業的各個領域,都有著一定程度的體現。

軍用無人機始於一戰,已有長達百年的發展歷史,到上世紀80年代之後趨於成熟,並向民用領域滲透。

面向消費級市場發展,則是在2010年前後,當時通訊技術、電池技術和材料技術已經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無人機的小型化變得越來越具有可行性。

億航上市背後的無人機江湖:“一超多強”格局,大疆統治地位終結

2012年,大疆創立六年,已經積累了一套完整的無人機相關技術,打通了無人機從軟件、到螺旋槳、支架、再到平衡環及遙控器的各個環節。

這一年,“大疆精靈Phantom 1”問世,在無人機愛好者的群體裡引發了強烈轟動,引爆了整個無人機領域的使用需求。次年即收穫8.2億元的銷售額,也奠定了大疆在消費級市場的統治根基。

大疆率先跨出這一步,引導整個無人機行業走向繁榮,自身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從2013年的8.2億元到2017年的175.7億元,大疆的銷售額4年暴漲20多倍。

億航上市背後的無人機江湖:“一超多強”格局,大疆統治地位終結

多家機構估計,2018年大疆實現了90%以上的同比增長率,銷售額達到300多億元。依舊保持在消費級市場的優勢地位。

但對大疆來說,這並不完全是好事。

因為在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中,行業級市場的需求和規模一向都高於消費級。

目前消費級市場,無人機的用途除了作為遙控玩具、無非是燈光表演、個人航拍和影視航拍。而在行業級市場中,無人機在農林、安防、電力、物流、地理勘探等各領域都有廣泛用途。

億航上市背後的無人機江湖:“一超多強”格局,大疆統治地位終結

大疆在消費級市場上的巨大成功,得益於大疆領先的技術水平和過硬的產品實力。在無人機的消費級市場上,消費者都相對專業,產品做的好,自然不愁賣。

但是大疆在消費級市場上的優秀表現,進一步助長了其本身固有的“工程師思維”,即重研發、輕銷售、輕管理。

這樣的思維慣性,讓大疆在進軍行業級市場的過程中吃盡苦頭。

農林植保市場“雙雄爭霸”

在經歷了消費者兩三年的狂熱追捧之後,消費級無人機行業空間太窄、消費頻次低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

2015年以後,消費級無人機行業規模的增速開始放緩。這一點在大疆的銷售額增速變化上,體現的比較明顯。

億航上市背後的無人機江湖:“一超多強”格局,大疆統治地位終結

在這種情況下,包括大疆在內的很多企業,選擇進軍行業級無人機市場。2015年在進行了密集的多輪融資之後,大疆也開始盡全力開拓植保機市場。

億航上市背後的無人機江湖:“一超多強”格局,大疆統治地位終結

大疆盯上植保機市場,是因為農林植保是一個應用成熟度、市場需求量,都僅次於航拍的優質無人機應用場景。

事實上,農林植保也是80年代,軍用無人機向民用領域過渡,歐美政府資金投入和區域試點的重點方向之一。

這無疑是個好方向,但讓大疆非常頭疼的是,老對手極飛科技已經在這個領域捷足先登了。

極飛科技2007年在廣州成立,僅比大疆晚一年,總想著要和大疆在消費級市場過兩招,在發現自己打不過後,很快就把注意力轉移向了行業級市場。

早在2013年,極飛就開始在新疆、海南等地區進行植保無人機對棉花、水稻等農作物的噴灑實驗。

2015年4月極飛發佈第一代P20植保無人機,同時開始組建植保服務隊,直接為農民提供無人機植保服務,而不是直接向農民銷售植保無人機。

在第一代P20前,極飛已經做了6年飛控,4年無人機,但為了讓無人機懂植保,適應嚴苛的農田環境,極飛的團隊在新疆的戈壁灘探索了近兩年才發佈第一代植保無人機。

而在極飛發佈第一代P20後七個月後的2015年11月底,大疆才首次發佈MG-1農業植保機,正式步入農業無人機領域。

不過大疆在之後憑藉成本控制優勢,不斷壓低植保機價格,也逐漸在植保機市場內確立了優勢地位。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大疆植保機全國累計作業面積2.3億畝次;過去4年裡,在全球累計作業面積達5億畝次;相比之下,截至 2019 年9月21日,極飛科技植保無人機全球累計作業面積超過 3.1 億畝。

也就是說從植保機作業面積來看,在這個領域,極飛已經被大疆拉開了一定的差距。

好在差距還不是特別大,而極飛相對於大疆,也還有著一些優勢,尤其是在服務、培訓和解決方案這些方面。

所以,在經歷了數年的發展之後,整個農林植保市場尚且還維持著大疆、極飛雙雄爭霸的格局。

億航另闢蹊徑

航拍和農林植保固然是目前無人機應用成熟度最高、市場需求量最大的兩個場景。但是當下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並不侷限於此。

億航上市背後的無人機江湖:“一超多強”格局,大疆統治地位終結

與珠三角的另外兩家巨頭不同,億航開始做無人機的時間有些太晚了。在2014年8月,億航才在廣州正式註冊成立。

在這個時候,大疆已經開始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上揮斥方遒;極飛則已經加緊在植保領域探索和佈局。

億航入局太晚,只能避其鋒芒。所以億航一路兜兜轉轉,總是在尋求差異化賽道。

億航找到的第一條差異化賽道,是易用性。在成立之初,2014年底億航推出手機軟件操控的GHOSTDRONE智能無人機,想要在無人機的易用性方面下更多的功夫,打開消費級市場另外的突破口,但市場回饋並不令人滿意。

億航找到的第二條差異化賽道,是智慧城市管理。簡單說就是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交通管理、安防監測等軟件系統。

這也是億航的前身(北京億航創世科技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胡華智於2005年創立該公司,提供指揮控制系統,後承接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的指揮調度系統項目,這也算是億航的看家本領。

億航找到的第三條差異化賽道,是燈光表演。早在2017年2月,億航在廣州小蠻腰夜空上演元宵節“天幕流星·千機變”1000架無人機燈光秀,就創下了“數量最多的無人機編隊飛行表演”世界紀錄。

之後億航多次打破自己創下的世界紀錄,尤其是2018年4月,億航在西安“紅五月·城牆國際文化節”前夕,出動1374架無人機三維空間編隊,再次打破“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的吉尼斯紀錄,在這個市場億航擁有了很高的競爭力。

億航找到的第四條差異化賽道,是空中交通。包含兩個方面:其一,無人機物流:其二,無人機載客(AAV)。

空中交通是是億航在2019年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億航在招股書中極力鼓吹的內容。

招股書中有披露,在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9個月中,空中交通解決方案產生的收入營業額大幅增長至人民幣4880萬元(680萬美元),佔億航總收入的72.7%。

當億航切換到空中交通這條賽道後,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就直接變成了——億航的無人機物流和無人機載客靠譜不?

這個問題可以仔細分析,分別解答。

無人機物流靠不靠譜?

無人機物流其實算不上生僻賽道。事實上,極飛科技在2015年就和順豐有合作,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檟欽透露,當時最多的時候極飛科技在廣東和浙江每天有500架次的飛行器。不過,極飛最終還是放棄了與順豐的項目,整體轉投農業懷抱。

龔檟欽表示,其實並不是當時技術不行,而是因為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消費者和市場還沒有準備好。

2016年大疆技術團隊對“無人機物流靠不靠譜?”這個問題也進行了反覆論證。結論是,多旋翼機的優勢在於技術結構簡單、製造一致性高、成本低,但它是規則簡單的飛行器,在複雜的電磁環境運行有很大挑戰。

2016年8月,大疆對外宣佈,物流無人機距離成熟還有很長的路,太多問題和法律法規要解決,因此選擇不做。

但在之後,在阿里、京東、順豐等關聯方的持續推動下,情況發生了一些扭轉,市場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

賽迪顧問的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規模佔比45.7%,行業級無人機市場規模佔比54.3%。其中,在行業級無人機市場結構中,農業植保佔比41.5%,電力巡查、安防、物流等分別佔比17%、13%和11.5%。

這個過程中,2018年2月億航智能和西安高新區簽署戰略投資協議,計劃在西安打造億航智能無人機航空貨運總部。

2018年5月《關於促進航空物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公佈,主要內容是強調促進我國航空物流專業化發展、構建更加完善的航空物流服務體系。提出支持物流企業利用通用航空器、無人機等提供航空物流解決方案。

《指導意見》的出臺,為無人機物流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驅動力。在此背景下,各路玩家對無人機物流的熱情空前高漲。

2018年6月19日,京東第一架重型無人機下線,有效載重達1-5噸,京東同時宣佈立項超重型無人機項目,有效載重達40~60噸,飛行距離超過6000公里。

2018年6月,億航聯合永輝雲創在廣州開啟全國首家智慧零售無人機配送示範店——超級物種廣州漫廣場店,探索“智慧零售+無人機配送”模式。

今年5月,億航再次和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達成合作,併發布國內首個全自動智能無人機物流解決方案。

億航的同鄉,一度棄坑的極飛也開始返回無人機物流賽道。11月25日,極飛與空中客車聯合推出了Vesper,這款無人機的作用就是在空中送外賣和快遞。

據Frost&Sullivan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城市空中物流交通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60億美元,中國市場佔比高達45%左右,有望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看起來市場一片紅火,億航的無人機物流很有搞頭,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談及物流無人機時,臻迪科技創始人兼CEO鄭衛鋒表示,物流無人機需要非常成熟的技術,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這是未來趨勢,隨著技術的迭代,很多行業都會慢慢成熟。

對於物流無人機的發展難點,他舉例稱:“樓宇間的運輸對GPS信號精度很高,如果GPS信號不夠,這時候導航控制很難。另外,物流無人機作業場景複雜,有摔壞的可能,成本就是很多廠商無法接受的。”

對於信號問題,億航有自己的解決方案,在2017年11月,億航智能就與華為建立合作,共建聯網無人機“數字天空計劃”。

“數字天空計劃”分三步:2017-2018年,建立聯網無人機應用示範,推進基於蜂窩網的管理標準化進程;2019-2020年,實施外場測試和小規模商用,在 5個以上國家實現應用;2020年以後,實現低空數字網絡的商用化,低空網絡覆蓋達到30%以上。

但華為無線應用場景實驗室Wireless X Labs,截至目前並沒有公佈這一計劃的相關進度,而且哪怕進展順利,要實現商用也在2021年,還得等一段時間。

另外在12月5日,有記者採訪廣州天河區的漫廣場超級物種門店,多位永輝超級物種門店店員稱,該店的無人機配送業務已經暫停。據店員介紹,之前推薦過這一方式,但是現實情況操作有一點困難,不夠成熟。

所以總體來看,無人機物流,無論是行業、還是億航,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成長,暫時還不那麼靠譜。

無人機載客靠譜不?


相比起無人機物流,億航更加在意自己“無人機載客(AAV)技術先驅者”的身份。

在招股書總覽中,億航這樣寫道:“我們是一家無人機技術平臺公司。我們通過專有的方式開拓運輸的未來,開發了自動駕駛飛行器(AAV)以及相關的商業解決方案。我們相信我們是世界上第一個推出載客級別AAV服務的公司,為AAV技術的部署和擴散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億航對於無人機載客的前景非常有信心,認為客運級AAV可能提供快速,安全,高效和環保的運輸方式,特別是對於中短途旅行。

根據Frost&Sullivan的預測,全球旅客城市空中交通市場,預計將以複合年增長率531%從2018年的30萬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30億美元。旅客等級AAV預計將用於多種情況,例如日常通勤,觀光,搜索和救援以及緊急情況和災難響應。

在10月31日提交的招股書中,億航表示:“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發佈之日,我們已經交付了38架用於測試,培訓和演示目的的乘客級AAV,並開發了兩個用於智慧城市管理的命令和控制中心。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發佈之日,我們尚未完成28位乘客的乘客級AAV採購訂單。”

到2019年12月5日,在億航提交的招股書第4個修訂版本中,億航披露截至2019年12月5日,有48個未完成的客運級AAV採購訂單。

也就是說,一個月過去,億航的AAV訂單增長了20個,這說明市場的接受速度還是比較樂觀的。

億航AVV項目的要點在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安全性,另一個是實用性。

對於安全性,億航表示:“在我們的設計和測試中心,我們建立了許多AAV飛行測試項目,包括爬升飛行測試,高機動性測試,速度測試,夜間飛行測試以及惡劣天氣條件下的飛行測試。我們已經進行了2000多次旅客等級AAV飛行測試,包括在每小時高達70公里的大風中,以及在能見度為約50米的風沙霧霾天氣下。”

但是2000多次的測試,遠遠不能證明億航AAV安全可靠。畢竟,以億航的市值來看,它的體量還是太小,一次安全事故,就可能對於整個億航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在實用性方面,億航的AAV目前有兩種型號,一種是在2016年1月發佈的單人艙“億航184”;另一種是在2018年3月發佈的雙人艙“億航216”。

看起來性能貌似夠用了,但值得注意的是,重量上升,億航AAV的續航時間和續航里程都會下降。也就是說,億航AVV的性能目前用於觀光,搜索和救援以及應急和災難響應,問題都不大。但是要用於日常通勤,短期內還不現實。

所以,億航AAV確實是個好項目,但目前的安全性和實用性都還不算足夠靠譜。

總結

2014年成立的億航入局太晚,上市前估值不到10億美元。相比之下,大疆在2018年的戰略融資中,估值達到150億美元,近期前瞻產業研究院對大疆的估值更是高達220億美元。億航和大疆的體量不能相提並論。

但是,對於億航目前全力投入的“空中交通”賽道,大疆的態度非常謹慎。而且億航也有著自己的優勢。

相對於大疆重研發、輕銷售的“工程師思維”,億航成立以來就在不斷探索新的市場機會,手段和思維要靈活許多,這在B端市場中,是一個極大的優勢。

當然,億航當前的項目還不算靠譜,從億航之前的融資額腰斬可見一斑。

10月31日,億航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招股書(F1)中顯示,募資額為1億美元。但在12月9日提交的第五號修正案中,募資額已經被確定更新為最高4640萬美元。

總而言之,億航值得持續關注,但投資需要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