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中國起訴紅牛安奈吉包裝侵權,索賠廣告費訴訟請求剛被駁回

紅牛中國起訴紅牛安奈吉包裝侵權,索賠廣告費訴訟請求剛被駁回

  “紅牛”商標訴訟再升級。北京青年報記者12月12日瞭解到,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下稱“紅牛中國”)、廣東紅牛以及江蘇紅牛以包裝侵權為由將廣州曜能量飲料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曜能量”)告上法庭。而廣州曜能量正是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下稱“泰國天絲”)在2017年收購的公司,並藉此推出了紅牛安奈吉。

  根據天眼查更新的信息,此次訴訟於12月11日首次開庭。紅牛中國訴訟的案由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和裝潢糾紛”。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廣州曜能量正是紅牛安奈吉的出品方。2017年,泰國天絲收購了持有保健食品批號的廣州曜能量。天眼查顯示,廣州曜能量只有一家控股股東——香港公司品牌文化有限公司,法人為GAN YONG AIK。據知情人士透露,GAN YONG AIK為泰國天絲方面的一位國際商務顧問。今年5月,泰國天絲正式將紅牛安奈吉推向市場。而這款產品除了名稱外,與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紅牛外包裝高度近似,不仔細看基本無法分辨。

  紅牛中國37.53億索賠被駁回

  不久前,11月25日,北京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紅牛中國要求法院確認自身對“紅牛系列商標”享有所有者合法權益的訴求,同時駁回紅牛中國向泰國天絲索賠廣告宣傳費37.53億元的訴訟請求。

  對於這個結果,紅牛中國向北青報記者發來聲明稱 ,紅牛中國是“紅牛系列商標”在中國市場從零價值至數百億市值的唯一投入方和貢獻者,紅牛中國在案件中的核心訴求是請法院確認本公司對“紅牛系列商標”享有合法權益,即有權使用“紅牛系列商標”並享有其所附收益等合法權益,而非請求法院確認本公司為登記註冊的商標所有權人。因此,紅牛中國將依法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歷時3年商標案懸而未決

  紅牛的商標之爭可追溯到2016年。從2016年8月開始,泰國天絲對中國紅牛公司及供罐商、生產商和銷售方等全產業鏈接連發起訴訟。隨後,各種針對紅牛商標的訴訟也在泰國、中國的北京、黑龍江、江蘇、浙江等地遍地開花。而每一場判決或被法院駁回申請,另一方就會繼續上訴。這讓這場商標之爭看上去漫漫長路沒有盡頭。

  事實上,這一糾紛的源頭,就是紅牛商標使用的年限問題。紅牛於1975年由許書標在泰國發明。1995年12月,許書標與泰籍華人嚴彬在深圳成立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紅牛飲料就此進入中國市場。許書標於2012年去世,其子許馨雄接管家族企業,負責紅牛在中國的業務。

  在泰國天絲的許家與華彬集團的嚴彬交惡後,紅牛商標之戰的重心曾一度落到當年嚴彬與許書標的協議。由於許書標的離世,導致許家並不承認嚴彬與許書標的有關任何協議。在2016年紅牛商標授權20年到期後,許家要求華彬集團停止生產和經營紅牛的產品。但華彬方面始終堅持許書標在世曾與嚴彬簽有協議,“授權期並非20年而是50年”。

  兩家“紅牛”市場上近身肉搏多年

  根據華彬集團公佈的2019上半年業績,華彬快消品銷售額為150.3億元,其中紅牛銷售138.9億元,戰馬銷售額則與去年全年追平,銷售達8.3億元,同期增長47%。

  而外觀跟紅牛高度近似的紅牛安奈吉,今年10月已經在北京部分超市鋪貨,直接賣進了紅牛中國總部所在的城市。而今年9月11日,泰國天絲又在北京懷柔設立天絲(北京)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實控人同為泰國天絲實控人許馨雄,經營範圍包括食品銷售。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泰國天絲與紅牛中國方面的訴訟仍在進行中,由於紅牛安奈吉配方使用廣州曜能量的保健批號配方,短時間內無法更改,因此與紅牛維他命口味差距較大,推廣超過半年,也未被消費者認可。更重要的是核心渠道仍被紅牛維他命掌握。面對中國功能飲料市場600億規模的巨大誘惑,商標糾紛懸而未決,泰國天絲不得不從幕後走向臺前。(記者 張鑫)

  原標題:索賠廣告費的訴訟請求不久前被駁回 紅牛中國起訴紅牛安奈吉包裝侵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