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零售業混戰的時代,山東零售龍頭企業緣何能“雄踞一方”?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6日訊 2019年,山東的零售業“江湖”可謂風起雲湧,有人歡喜有人憂。

5月20日,山東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被掛牌轉讓。

6月17日,沃爾瑪關閉其在中國山東的最大賣場——沃爾瑪濟南泉城路店。

9月6日,蘇寧旗下“蘇鮮生”在濟南經四路萬達廣場開業。

9月24日,山東零售集團家家悅(SH.603708)發佈公告,確認公司為山東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100%股權的受讓方,受讓價格為掛牌底價3120萬元。正式宣佈山東華潤萬家徹底退出山東市場。

近日,大潤發又有消息傳出,華北地區體量最大的、位於全福立交橋附近的濟南第七家大潤發超市或將在春節前開業。

山東作為中國人口大省,經濟總量GDP位居全國第三。山東的零售企業發展同樣也比較強勁,在全國零售同行業中,佔有重要份額。濟南銀座、青島利群、威海家家悅、濰坊中百等百億級零售企業都在全國零售連鎖百強中佔據重要比重。

提起山東零售業,對零售從業者們來說,感覺是“水潑不進”,哪怕是知名的國內外零售“大鱷”,也相繼“敗”走,究竟什麼原因呢?

一城一“龍頭”

本土市場供應鏈體系完善

山東零售業依據銷售規模簡單劃分,可以分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即是以家家悅、利群、銀座為代表的上市連鎖零售企業,銷售規模在百億元以上。第二梯隊則包括濰坊中百、煙臺振華等企業,業態多以百貨為主,在所在地級市中是滿足消費者日常所需的主要渠道。第三梯隊則是像聖豪、愛客多、佳和、正基這樣,銷售規模相對較小,但在縣級市中佔據龍頭地位的後起之秀。

這些零售企業雖然因銷售規模存在差異,但在所處區域中均佔有絕對優勢。以家家悅為例,根據其財報顯示,膠東區域為家家悅貢獻了93億元的營業收入,而山東其他區域的營業收入則是12億。

對於消費者來說,一個本土品牌陪伴多年,消費者會對本土品牌產生感情。對比其它零售品牌,同樣的價格和服務下,更願意到本土零售品牌消費購物。這也是一種消費習慣。更重要的是,山東既是農業大省也是重要沿海省份,更有中國蔬菜之鄉的壽光作為依託,山東零售企業擁有得天獨厚“生鮮資源”。對比全國性零售企業,省去了諸多環節和運營成本,供應鏈體系建設更加重視和完善。

這種保守統一的零售文化從正面上促使山東成為本地勢力“壓倒”外來企業的零售大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山東企業跨省發展,佈局全國。

新業態下

山東零售巨頭該如何乘勝追擊?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聯合發佈2018年度中國零售百強名單。山東零售企業有11家入列中國零售百強名單,其中山東銀座集團以374億銷售額,位列第20位。

百強名單前30強,山東零售企業有4家入列。分別為:山東銀座集團,青島利群集團,威海家家悅控股集團,煙臺振華商業集團。

但在新零售業態下,影響人們選擇消費場所的原因不再是目的性消費,而是新的場域和文化空間。

有關業內人士認為,電子商務減少了人們去線下很多零售場所的頻次,而傳統的消費場所應對互聯網的衝擊,體驗和娛樂成為核心。所有的渠道都需要打破僅僅是純粹的交易和消費渠道的概念,而是要打造新的生活方式體驗場,即便是一個餐廳、或者是一個快餐店,企業要思考如何從交易經濟到體驗經濟的全方位轉型。引進新的多媒體技術,以及形成文化主題等等,消費場所和消費空間要改變人們對於傳統模式消費的想象,娛樂和享受型需求成為製造新體驗場的核心,新體驗場也讓很多空間都可以有機會成為生活方式的標誌性場所。

閃電新聞記者 李雅姝濟南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