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否認囤貨,明年或迎茅臺酒放量“大年”,導致酒價下行?

茅臺酒市場供需緊張,消費者說經銷商囤貨居奇,經銷商也叫苦連連。市場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紅週刊》昨天刊發文章,咱們一起看看。

經銷商否認囤貨,明年或迎茅臺酒放量“大年”,導致酒價下行?


01、從2020年起,茅臺酒供求關係可能會緩和

據報道,為滿足元旦、春節“雙節”的茅臺酒消費需求,從2019年12月12日起提前執行2020年第一季度茅臺酒計劃,預計投放量達7500噸,將主要投放於經銷商、自營公司、商超和電商四大渠道。

業內人士皮茂帥在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茅臺酒價在歷年春節前都會保持高位態勢,7500噸的計劃額度並不算小,對零售價格的影響取決於投放的節奏和速度。一位貴州地區的經銷商向記者表示,近期購買茅臺酒的消費者多屬春節期間需要“用酒”的,目前零售價格在2700~2800元的區間,但年後的茅臺酒價可能會走下坡。

經銷商否認囤貨,明年或迎茅臺酒放量“大年”,導致酒價下行?

▲茅臺集團投放7500噸茅臺酒

在一級品酒師、資深白酒收藏愛好者、德邦基金總經理助理于波看來,供應量是影響2020年茅臺酒“一批價”的核心因素,明年茅臺酒價可能出現“大起大落”的局面。于波向《紅週刊》記者表示,從前年開始,茅臺“7500噸”量級的供應釋放已經比較成熟了,其目的是為了對沖短期的需求高峰,如果供應量在短期內“脈衝式”釋放,極端情況下“一批價”甚至可能回落至1500~1800元,“茅臺酒價格從今年9月開始回調,有經銷商曾報出1800元的期貨價格”。但如果市場順利消化這部分供應,短期內茅臺酒供不應求的局面仍難以改變,零售價或許還能突破3000元的高位。

02

消費需求佔主流、經銷商對囤酒態度謹慎

茅臺終端售價連續幾年高位運行,令市場擔心茅臺酒究竟是被真實消費了,還是遭遇了渠道或者買家的囤貨炒作?

針對有的投資人強烈質疑的經銷商囤貨,皮茂帥對《紅週刊》記者表示,一般來說,經銷商都會有幾個固定的老客戶和團購客戶定期買酒,因此經銷商會控制其出貨節奏,主要目的要確保其長期“有貨可賣”,因此算不上囤貨。另外在臨近春節等特殊時期,經銷商也會根據歷史價格走勢延後投放的節奏。

據我接觸的茅臺指定經銷商,基本都沒有超過一個月的存貨”,于波向記者證實,對於面向終端零售的經銷商,在普茅上多是“賺量”而非“賺差價”,原因在於一方面是茅臺酒廠商的要求,另一方面是這些代理商也多經歷過2012年之後連續幾年的不景氣時期,因此他們手中茅臺酒的銷售週期不會超過2個月,進入旺季還要進一步加快出貨節奏。中國食品分析師朱丹蓬也向《紅週刊》記者表示,隨著近期茅臺銷售渠道改革的深入,茅臺酒價出現了明顯回落,經銷商的囤貨熱情也將消退。

經銷商否認囤貨,明年或迎茅臺酒放量“大年”,導致酒價下行?

▲消費者排隊購買茅臺酒

前述茅臺酒經銷商向記者表示,絕大多數經銷商都不存在囤貨的情況,“賣了可以再進,即使缺貨時大配額的經銷商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拿貨”。

當記者表示希望批量購買並囤貨茅臺酒時,她向記者表示,現階段茅臺酒的價格並不低,市場上也有其他質量不錯的醬香酒來滿足需求,茅臺酒進一步上漲的空間不大,而且行情無法準確預測,“真的不建議囤貨,如果只是少量買那是可以的,大量囤貨真的有風險”。

在資深茅粉“羊總之花菜炒蟹”看來,本輪茅臺酒的上漲與上一輪“瘋狂”上漲有本質區別,他在接受《紅週刊》採訪時表示,本輪白酒景氣週期背後是由真實的民間需求所推動,主體是普通消費者;其次茅臺管理層也“未雨綢繆”,積極採取控量、控價、穩價等措施,防止茅臺酒價再次失控而重蹈覆轍,因此本輪白酒景氣週期的持續時間可能長於以往。

經銷商否認囤貨,明年或迎茅臺酒放量“大年”,導致酒價下行?

在經銷商層面以外,茅臺酒的民間囤貨情況也為投資人所關注。記者在和一位資深茅粉交流時對方表示,與其說囤貨不如說是收藏,“我們不是要把茅臺酒存起來等升值了再賣出去,而是未來消費用,比如兒女婚宴,不能等到臨用再去買,到時候你也買不到”。這樣的“延遲消費”情形,在茅粉中是一個普遍現象。

隨著7500噸茅臺酒投放市場,春節前茅臺酒市場價格勢必將逐漸回落。然而您覺得在供需及市場中,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導致茅臺酒價格起落不定?留言區告訴我們。(來源於紅週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