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得意”特斯拉 vs“至暗時刻”蔚來,正面交鋒你看好誰?

就在前兩天,特斯拉上海工廠,經過10個月的建設期,終於誕生了第一輛在國內生產的Model 3 。

“春風得意”特斯拉 vs“至暗時刻”蔚來,正面交鋒你看好誰?

特斯拉的國產,無疑是向眾多的新能源造車勢力下了戰書。


蔚來、小鵬、北汽新能源、上汽榮威、吉利新能源等品牌,你們害怕了嗎?


1同是電動車,你咋這麼優秀?


“春風得意”特斯拉 vs“至暗時刻”蔚來,正面交鋒你看好誰?

不知不覺中,造車新勢力已經經過了一輪洗牌。上面的很多品牌都已經消失在大家的視野裡,但即使洗牌過後,倖存者譬如蔚來,仍然經歷著悽悽慘慘的虧損日子。

根據財報,去年,蔚來的淨虧損是96.39億元人民幣,今年前兩個季度,則分別虧損了26.23億元和32.85億元人民幣。算上2016年虧掉的25.73億和2017年虧掉的50.21億。

合起來,蔚來4年總共虧掉了超過230億元人民幣。


投資者們不禁要犯嘀咕了:蔚來的未來還有可能扭虧為盈,甚至賺回230億嗎?

在各種懷疑和財務表現之下,蔚來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難以令人滿意,直接影響了蔚來的融資能力。

不過好消息是,蔚來的銷量在增長,但即使保持增長,也只是意味著每賣出一輛車,分攤到單輛車的虧損額有所減少。

“春風得意”特斯拉 vs“至暗時刻”蔚來,正面交鋒你看好誰?

而在蔚來愁眉苦臉的時候,特斯拉是喜笑顏開。

一方面,今年三季度報告給了大家一個surprise。特斯拉過去一直是虧損大戶。

就在大家都以為它還會繼續虧損的時候,它竟然賺錢了,今年第三季度它生產了9.6萬輛電動車,賣掉了9.7萬輛,賺了1.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

另一方面,上海工廠進展出乎意料,從動工到通過驗收,只用了10個月,讓馬斯克都驚訝不已。

這意味著特斯拉的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市場,將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生產效率賺取更多的利潤。

“春風得意”特斯拉 vs“至暗時刻”蔚來,正面交鋒你看好誰?


從10月以來,特斯拉股價一路高揚,完全收復了今年失守的陣線。

特斯拉到底牛在哪裡,為什麼同是純電動車,特斯拉就這麼優秀呢?


2智能化的先鋒


從 2012 年首款車型 Model S 橫空出世以來,特斯拉一直是汽車人心中“科技感”最強的車廠之一。

首先是自動駕駛,雖說宣傳時有些誇張,但特斯拉的Autopilot引領了自動駕駛的風潮。


自動駕駛離不開硬件的支持,而特斯拉的特斯拉Autopilot 2.0搭載8 個攝像頭、1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最終實現了L2級別的自動駕駛。


第二,特斯拉率先使用了酷炫拉風的中控大屏。

Model S 是第一款採用17 寸的大屏幕的車型,取代了傳統的物理按鍵,一經推出可謂是讓人眼前一亮,逼格爆棚。


“春風得意”特斯拉 vs“至暗時刻”蔚來,正面交鋒你看好誰?


對比傳統汽車按鈕式的中控,真像是從遠古時代進化到了未來。

第三,特斯拉採用了純電動的動力來源,採用圓柱的三元鋰電池,開闢了自己的電池技術路線。


“春風得意”特斯拉 vs“至暗時刻”蔚來,正面交鋒你看好誰?


3汽車中的“iphone”


所謂車聯網,指的是汽車要連接其他汽車、連接個人終端、連接網絡、雲端和衛星、連接道路兩邊的通信單元。


“春風得意”特斯拉 vs“至暗時刻”蔚來,正面交鋒你看好誰?

只有做到這些,汽車才能在雷達、攝像頭等硬件、5G低時延通信、高精度衛星定位配合之下,做到安全、高速的自動駕駛體驗。

特斯拉率先開創了兩大步,第一是前面所說的autopilot技術,開啟自動駕駛的第一步;第二,是OTA的升級,這就像是蘋果手機每次推送的系統更新一樣。

特斯拉是目前為止唯一可以實現整車 OTA(Over-the-Air Technolog,遠程升級技術)的車廠。

通過 OTA 聯網,特斯拉可以讓每臺車在生命週期內都像智能手機一樣可以完成系統更新、增加新功能和提升性能。

這種更新不僅僅是娛樂系統的升級,甚至還包括操控上的升級,比如剎車的性能。


“春風得意”特斯拉 vs“至暗時刻”蔚來,正面交鋒你看好誰?

得益於智能化和車聯網的創新,特斯拉就像是功能機時代橫空出世的iphone,把傳統汽車廠商像是諾基亞一樣打得落花流水。

等一眾傳統汽車廠商還在慢吞吞地研發、投建產線時,特斯拉甚至已經實現了盈利,不僅在上海,甚至下一座德國工廠都已經敲定。

在成熟的汽車工業中,特斯拉依靠使勁的創新,完成了初創企業的逆襲,看衰特斯拉的聲音已經銷聲匿跡。


4百年古老行業的突圍


從特斯拉的創新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發展百年的古老汽車工業,竟然擁有那麼多足以打敗競爭對手的創新點。

即使是全球手機行業半壁江山的諾基亞,也會被一款不成熟的蘋果手機打敗,最後放棄消費者終端業務。

即使是被我們認為佔領我們全部娛樂生活的騰訊,也會被今日頭條和抖音奪走那麼多用戶使用時長,分走了人們一半的娛樂生活。

所以, 不管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變革一直都在,需求的變化和創新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