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才是公鏈落地的捷徑?

很難說2019年對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是怎樣的一年。這種糾結就好像10月的某個週五晚上,一個久未聯繫的朋友突然激動的找你諮詢區塊鏈是什麼,同時用一種看暴發戶的目光打量著你,而你只能默默的說一句,我也不太懂。

與之相類似的是公鏈的處境。以太坊在Defi的道路上越走越遠,EOS則總是讓人想到BM是不是下個月就去做第四個項目了,而“國產公鏈”的希望,幣圈大善人,二維碼之主孫老師甚至開始出海收購交易所了。

公鏈糾結的背後,有近來聯盟鏈崛起帶來的壓力,更多的則是一直環繞在每一條公鏈頭上的問題:我到底能幹嗎?這種尷尬就好像你認認真真做了一個Dapp平臺,卻發現最火的Dapp涉及的都是敏感詞,最後要麼裝鴕鳥,要麼和用戶談星辰大海。

如果看一眼以太坊上的最活躍的代幣數據,ERC-20的Tether依舊是獨佔鰲頭。穩定幣裡同樣位居前列的還有DAI和USDC。

稳定币才是公链落地的捷径?

Tether在以太坊上的合約地址交易數量已經超過1200萬,無論是Token的sender,receiver,還是交易筆數,Tether都穩居第一。與此同時,USDT在以太坊上的轉賬也一度導致整個以太坊網絡的擁堵。

我們知道,公鏈網絡完全是由礦工維護的。而礦工的激勵則來源與兩個部分:爆塊獎勵+手續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爆塊獎勵可以看做公鏈為了推廣自身而給礦工的補貼,而手續費則可以從側面反應出公鏈的真實價值。所以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一個不太嚴謹的推論:對公鏈來說,當下最簡單的落地方法是找穩定幣發行方來自己的鏈上發行穩定幣。畢竟不是每一個開發者都能做出下面這種活躍度的Dapp:

稳定币才是公链落地的捷径?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穩定幣都是Tether。無論是USDC,PAX,TUSD,還是DAI,在當前的時間點,普及的程度都遠遠不如老大哥USDT。

稳定币才是公链落地的捷径?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三種相對主流的穩定幣USDC,PAX和DAI在2019年的淨髮行量較18年均有下降。而GUSD在2019年的淨髮行量更是直接變成了負數。而且圖表上沒有一個穩定幣可以觸及到億的數量級。作為對比,Tether在2019年的成績單是什麼樣的呢?

稳定币才是公链落地的捷径?

過去的一年裡,Tether在OMNI鏈上銷燬了7.45億USDT,在以太坊上發行了19.65億USDT,這還不包括Tether在波場鏈上發行的9.16億USDT。

我們也計算了Tether和Dai這兩個以太坊上體量最大的穩定幣相關的交易,並得出了這兩個穩定幣相關交易的手續費總和:

截止12月15日,ERC-20的USDT在以太坊上的交易手續費總和達到12291 ETH,Dai則是9498 ETH。USDT和Dai每天貢獻的手續費佔到了每日以太坊網絡手續費的近8%,而以太坊上已有的Token數量已經超過了23萬種。

當然,Tether有自身的問題,一直被人詬病的缺少審計和儲備金不透明導致不少人認為USDT是行業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但這裡我們只是“嚴肅的”討論公鏈的落地,對這種小道消息選擇性無視就好。

所以當我們再次討論起公鏈的未來,是否應該加一個評判維度——是否有真實的鏈上活動,從而提供足夠多的鏈上手續費。無論是發行穩定幣也好,不可描述的Dapp也好,甚至退一步說,至少和某個穩定幣發行方傳過緋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