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磊:優化私募基金監管 推動長期資本形成

本網訊 見習記者解旖媛報道 2019年12月1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在重慶召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座談會暨私募基金專委會工作會。會議由中基協秘書長陳春豔主持,中基協會長洪磊、副會長鍾蓉薩,來自中基協早期投資專委會、創業投資基金專委會、私募股權及併購投資基金專委會、母基金專委會、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專委會的70餘名委員及委員代表出席會議。

會上,洪磊通報了當前私募基金行業發展形勢和協會2019年自律與服務工作情況。截至2019年11月底,在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存續規模穩步增長,較2018年末增加10378億元、增幅8.2%,2019年以來,實現8個月的環比增長。截至2019年3季度末,私募基金累計投資境內未上市未掛牌企業股權、新三板股權和再融資項目數量11.18萬個,為實體經濟形成股權資本金6.36萬億元,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形成廣泛共識。

洪磊表示,中基協不斷完善自律管理與服務體系,五年多年來取得重要進展,基本搭建了自律管理規則體系與信息管理系統體系的整體框架。一是摸索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管理機制。經歷全口徑登記備案期間的“野蠻生長”,協會及時出臺“二五公告”,加強註冊式規範發展,更新登記須知,強化底線審核與信用約束,風險逐漸收斂。目前,私募基金管理人新登記與註銷機構數量實現動態平衡,在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趨於穩定。二是私募基金備案工作基本穩定。2019年上半年,申請備案的私募基金辦理通過率接近98%;中基協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提高自律服務效率,辦理基金備案的平均時長縮短為6個工作日。

洪磊指出,在行業發展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一是從資金來源看,行業募資困難。雖來自企業、政府、養老金的資金有所增加,但來自銀行的資金明顯下降;二是稅收壓力較大,2018年9月6日和12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稅收政策未能有效落實。私募基金帶稅運營嚴重製約了投資積極性和創新資本金的形成。三是還存在部分劣質私募機構佔用監管與自律資源,損害行業正面形象,影響行業社會聲譽。

中基協表示,下一步將在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繼續完善私募基金登記備案工作。市場準入方面,嚴格實行“扶優限劣”,提高自律規則標準,加強與地方金融監管和登記部門的協調合作,按照《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精神要求,打破隱性壁壘,為行業營造統一、公平、可預期的展業環境。私募基金備案方面,依據管理人合規誠信情況以及產品風險特徵,明確差異化辦理標準和流程,探索適用“先備案,後抽查”的分道制管理。同時,提升登記備案進展過程透明度,加強社會監督、穩定行業預期。二是持續推動稅收政策的優化完善,加強稅收制度研究,根據行業實際情況和國際慣例,積極反映行業稅收問題,推動建設公平、良好的稅收制度環境。三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持續推進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推動長期資本形成。

本文源自中國金融新聞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