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大行如果“掐尖”,導致信貸“搬家”,未必能夠顯著增加小微企業信貸供應總量

日前,在第二十一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中國銀行前行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李禮輝發表演講指出,大型銀行如果只是在小微金融市場“掐尖”,那只是一批優質的小微企業從中小銀行到大型銀行的信貸“搬家”,未必能夠顯著增加小微企業信貸供應的總量。

他還指出,這可能迫使中小金融機構“降維”經營,承擔過高的風險成本。

此前就有一線信貸業務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映,今年初到現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下沉以後,從農商行等中小銀行中間吸走了大量客戶,一線信貸市場發生客戶搬家現象。

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大行如果“掐尖”,导致信贷“搬家”,未必能够显著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应总量

合理的信貸定價 應該覆蓋風險成本和資金成本

今年以來,各地推出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過李禮輝說,一些行政化手段的實際效果有待考察。例如,規定大型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增長指標和利率上限。2018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3%,穆迪測算的民營企業不良貸款率為4.2-4.7%。信貸定價如果未能覆蓋風險成本,就難以持續經營。大型銀行如果只是在小微金融市場“掐尖”,那只是一批優質的小微企業從中小銀行到大型銀行的信貸“搬家”,未必能夠顯著增加小微企業信貸供應的總量。

他還指出,這可能迫使中小金融機構“降維”經營,承擔過高的風險成本。

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換為高質量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李禮輝說,大多數民營企業還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適應的過程。而且,由於民營企業平均利潤率下降,融資難,也就限制了民間投資的動力和能力。

他提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著眼長遠,務實可行。商業銀行合理的信貸定價,應該覆蓋風險成本和資金成本。他建議,適當擴大小微金融業務稅賦優惠,對金融機構發放給小微企業的貸款,免除或大幅減少增值稅和所得稅,補償銀行承擔的部分風險成本,支持小微金融“維穩”。

對於享受財政補貼和央行定向降準優惠的信貸業務,他認為,應該以覆蓋經補償後的平均風險成本和資金成本為基準,限制上浮的幅度。完善市場化定價機制,才能辦真正的銀行。

一線業務人士反映:存在信貸客戶搬家

針對中小銀行“信貸客戶搬家”問題,此前有一線信貸業務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映,國有大行業務下沉從農商行等中小銀行吸走了大量客戶。

以下為一線信貸業務人士原話:

今年初到現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下沉以後,從我們中間吸取了大量的客戶到他們那裡去了。客戶搬家了。

吸取的手段,核心一點就是放鬆貸款條件、降低貸款利率,大部分就是基準利率。他不計成本,原來是4.35%,這一次LPR調整後,降了10個點,現在4.25%(注:對話時的利率)。

大行的成本比我們低得多。因為我們在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村,有這麼多的網點在下面,這麼多客戶經理在鄉村,生產成本、運營成本、人員成本都高。

我們感覺到,地方法人機構面對這種來勢洶洶的30%的承諾,壓力是很大的。就這麼兩年,他一給基準利率,我的客戶就走了,都是我的好的客戶。我們農商銀行資金成本很高,基準利率這種壓力下,我們要生存……

從我們當地來看,大行新增的貸款客戶,和中小銀行流失的客戶,基本上是相當的,更多是把價格降下來了。客戶可能臨時從成本上獲得一些好處,但是從長遠來看,因為他不是一個穩定的客戶,從定價體系上來說,以後他再回來,貸款成本可能不再是之前那麼低了。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