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真的會越撐越大,越餓越小麼?

民以食為天,印象中以為愛吃、能吃就是吃貨。可現在,能吃有一個詞叫——大胃王!大胃王是真的很能吃,他們一頓的飯量可能是我們一星期的飯量。他們是否經過訓練還是天生胃就比我們的大呢?

1.長期吃撐或飢餓會改變胃的大小嗎?

答案是:不管是長期吃撐或者飢餓,都不存在胃容量變大或者縮小的問題,因為胃的形態會根據有沒有食物、有多少食物而不同,我們的胃具有非常良好的伸縮能力。

胃真的會越撐越大,越餓越小麼?


我們先來看一下胃的結構,從上到下分幽門部、胃竇部、胃體部、賁門部、胃底部,但其實我們進食的時候,即使吃再多的食物,大多也只是侷限在胃竇部和胃體下部,其他部分是沒有食物的,主要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

胃壁裡的幾層平滑肌維持胃壁的收縮,使胃在平時就處於一種輕度收縮的狀態。一般來說,正常進餐後胃容量約為1500毫升,胃腔內的壓力和胃壁的張力才有輕度的增高,這時就感到基本吃飽了。當食物排空後,胃又恢復了原來的形態,胃壁內的肌間神經叢不斷的發放基礎性的電衝動,維持胃處於一個輕微收縮的狀態。


2.經常吃撐或飢餓很傷胃

即使無論吃撐或者飢餓,胃容量既不會被撐大,也不會餓到萎縮。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任自己的飲食,想吃就吃,想餓就餓。長期吃撐或飢餓對於胃黏膜和胃的功能是有明確影響的。

我們的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一個主要刺激就是食物,長期飢餓,缺乏食物的刺激,會導致胃酸分泌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同時粘膜腺體由於失用,可能出現萎縮的情況。同時長期飢餓,由於缺乏食物的刺激,膽汁長期滯留膽囊不排出,造成水分吸收增多,時間長了容易引發膽結石。

胃真的會越撐越大,越餓越小麼?


長期吃撐的時候,會明顯影響胃的排空功能,出現腹脹,長此以往,導致慢性胃炎,引起消化功能下降。因此,不要輕易效仿視頻中的那些“大胃王”們,胡吃海塞可以引起急性胃炎、胃黏膜出血、胃出血、胃粘膜脫垂、胃腔壓力過高或嘔吐引起的賁門口撕裂等危害。反覆嘔吐還會引起反流性食道炎,造成食道水腫、食道潰瘍等危害。嘔吐物長期腐蝕食道,還會增加食道癌發病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