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後一次掌聲,我想送給黃渤

作為演員,黃渤一直有口皆碑。

不但演技精湛,而且選片精準獨到,常常能避開雷區、選中佳片,獲得口碑與商業上的雙豐收。

自去年導演《一出好戲》之後,黃渤2019年主演了三部電影——《瘋狂的外星人》、《我和我的祖國》、《被光抓走的人》。

但質量卻一如既往,保持了較高水準。

尤其最後一部,更是超水平發揮,貢獻出了年度最佳表演之一。

被光抓走的人

上映日期:2019年12月13日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被光抓走的人》是導演董潤年執導的長片處女作。

仔細說來,這部電影跟黃渤之間,還有著一段頗深的淵源——

是黃渤發起的扶持新生導演計劃“HB+U”中上映的首部電影。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導演董潤年

2006年,《瘋狂的石頭》作為票房黑馬橫空出世,一舉捧紅了黃渤。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瘋狂的石頭》劇照

新人導演甯浩,在劉德華髮起的亞洲新星導計劃的助力下,順利完成了這部作品。

從影10年之後,走進大眾視野、獲得大眾認可的黃渤回首過往經歷,決定通過“HB+U”這項計劃,助力新導演,回饋電影界

旨在為有電影夢的優秀青年導演提供優質平臺和資源,身體力行為打造優秀的類型片提供支持與幫助。

而導演董潤年,便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被光抓走的人》的故事,開始於一個腦洞設定:一道神秘的白光出現,帶走了城市裡的一部分人。

有人總結後發現,說被帶走的那部分人都是真心相愛的,而被留下的人,則都是沒有愛情的。

用這道白光,完成了一次簡單粗暴的

愛情審判

看著特別荒誕,其實非常真實。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而留下的那部分,便是沒通過審判的人。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全片始於腦洞,但最後卻落腳於現實,講述了那些“被光剩下的人”的生活狀態。

用四段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情感故事,揭露出當代人所面臨的情感困惑

他們之中,有四十不惑的中年夫妻,有“七年之癢”的問題夫妻,也有父母阻撓的準夫妻,以及懵懂醒覺的同性虐戀。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四段故事當中,尤以黃渤和譚卓這一段,最為張弛有度。

兩人在片中飾演一對結婚十七八年的中年夫婦。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武文學(黃渤 飾)是一位初中語文老師,人到中年的他,近來正為評高級職稱而發愁。

妻子張燕(譚卓 飾),為此沒少幫武文學出謀劃策。

電影一開始,就是兩人之間的一場床戲。身為老夫老妻的他們,早已沒了當初的激情,例行房事就宛如家庭便飯一般,不需親吻,也不用脫衣,看起來乏味無比,毫無浪漫可言。

僅用這一場戲,便奠定了兩人日常的感情基調。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白光發生之後,武文學的生活,先後遭受了兩重疑惑。

第一重是,白光帶走了相愛的人,那麼被剩下了就一定是不相愛的嗎?

對於這個問題,武文學剛開始一直持否定態度。

這種否定,並非出自他對張燕的愛情,而是出自他自尊上硬挺的體面。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然而,他這所謂的體面,卻一次又一次崩壞,被現實擊的粉碎。

母親和女兒都看出了兩人生活中的貌合神離,一面納悶他們是誰不愛誰了,一面質問“你們為什麼不離婚”。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面對這些聲音,武文學不置可否,只一味的去維護婚姻表象上的虛假和諧。

但後來,隨著質疑聲愈演愈烈,武文學終於被現實所擊垮,慢慢走向了焦慮、猜忌、試探的另一面。

與此同時,第二重疑問,也順勢開始浮出水面——

被剩下的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不相愛的?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片中最精彩的戲碼,是一場飯局戲。

當晚,武文學和張燕一起,去參加一場同學會。

出門前,武文學交代給了張燕一張ps照片和一張假火車票,以探望親戚不在重慶,沒有被光照到為由,躲避“兩人不相愛了”的閒話。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好面子的武文學,執拗的要證明自己的愛情。

可是,偏偏越是執拗,越是求而不得。

以至於最終,讓自己陷入了無比艱難的尷尬境地。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飯局上,黃渤以影帝級演技,精準捕捉到了中年男人的微妙處境。

將中年人的虛偽、自私、油滑與惡俗,盡皆呈現出來。

用情緒上的一波三折,完美演繹了中年男人的複雜心境:

從剛開始好面子的心虛掩飾,到後來淪為笑柄時的尷尬窘迫,再到最後的強顏歡笑、羞愧難當。

每個微表情,都似乎在訴說“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與武文學的“醜態”相得益彰的,是身旁張燕的不動聲色。

雖然一言不發,但每個話題,其實都精準的落在了張燕身上。

於是,面對飯桌上的尷尬,她最終忍無可忍,沉默離場

張燕走前,武文學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表情,微微張口,想挽留妻子,可礙於面子,話到了嘴邊,卻又硬生生的給嚥了下去。

此處無聲勝有聲的,道盡了中年人的無奈。

將各種無聲的情緒,融入了細微的日常。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如果將這場飯局戲,比作是武文學生活中的低谷的話,那麼片中的另一場“出軌戲”,則無疑是武文學生活中難得的高光時刻。

被小韓老師(焦俊豔 飾)表白後,武文學來到賓館,開了一間鐘點房,打算嘗試一下肉體上的放縱。

在賓館等待小韓老師的間隙,他坐立難安,內心經歷了複雜的掙扎和恐慌。

先是試圖逃離,然後半推半就,最後猶豫再三,還是拒絕了。

把中年男人在誘惑面前的反覆試探,詮釋的絲絲入扣。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怪不得有網友評論說:“簡直感覺在偷窺我爹的性生活”。

通過表演,黃渤帶出了角色身上的日常與普通。

告訴我們,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武文學。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有人說,淺顯的表演靠“炸裂”,高級的表演靠“剋制”

而黃渤的表演,便深諳“剋制”之道。

電影裡,他有一場雨夜哭戲,令人印象深刻。

當時,武文學停車靠在路邊躲雨,看上去無比正常。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可是走近一看,我們卻能發現,他眼神裡其實是有變化的。

眼眶通紅,眼角閃著淚光。

張嘴大口呼吸,想要止住情緒的閘口,將馬上要流下的眼淚,輕挑眼角給硬生生收了回去。

僅僅幾個動作,便輕而易舉的,將中年男人的隱忍與苦澀,寫進了表情。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看黃渤演哭戲,對觀眾而言,其實是一種享受。

因為他實在太善於,去把握角色和觀眾的淚點了。

早前,看《親愛的》和《心花怒放》時,我就曾對此深有體會。

《親愛的》裡,他扮演失子父親田文軍,在尋子路上一步步走向失控。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樓梯上,一場田文軍崩潰痛哭的戲碼,被很多人奉為是黃渤的“封神”時刻。

從剛開始的止步慟哭到後來的嚎啕大哭,情緒一點點滲透,充滿了層次。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同樣精彩的哭戲,還出現在《心花路放》裡。

片尾,耿浩在機場接到康小雨電話,表面鎮定自若,其實內心早已氾濫成災。

掛掉電話之後,耿浩的情緒立馬走向崩潰,讓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悲傷。

無論是情緒的調動,還是表演的流暢,都堪稱教科書級別。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被光抓走的人》結尾,有一個長達10分鐘的固定鏡頭。

鏡頭正對著武文學家的廚房,充滿了煙火氣息。

廚房裡,武文學和張燕一起,為晚飯忙碌著。

由白光引起的波瀾,就此塵埃落定,歸於平淡。

將千言萬語,凝練在一個溫暖的撫慰當中。

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無論是最後的做飯,還是開頭的做愛,都不過是飲食男女身上最庸常不過的社會橫切。

通過對這些細節上的深度剖析,黃渤精準塑造出了武文學這樣一個完成度極高的電影人物。

不管是眼神、動作,還是神態、語氣,都被他以充滿呼吸感的表演,漸次傳遞了出來。

看似不動聲色,其實卻力道十足,讓角色在平凡中擁有了不平凡的魅力。

舉手投足之間,皆是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