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成年》嶽秀清母子嘴對嘴親吻,網友:這合適嗎?


《一路成年》嶽秀清母子嘴對嘴親吻,網友:這合適嗎?

性別教育,不應該被忽視

我們常說:“女大避父,兒大避母”。

但家長們,我們可以捫心自問:我們真的好好思考過這個話題嗎?

還記得此前黃磊與女兒多多親嘴、劉愷威與女兒小糯米親嘴,都受到了眾多網友的詬病。

《一路成年》嶽秀清母子嘴對嘴親吻,網友:這合適嗎?

批評之聲餘音未絕,新的吐槽點又接著上演了。

熱播綜藝《一路成年》中,“達康書記”吳剛的妻子嶽秀清,在和兒子見面時,母子倆非常自然地,伸開雙臂擁抱,嘴對嘴熱情地親吻。

《一路成年》嶽秀清母子嘴對嘴親吻,網友:這合適嗎?

我們能看到這母子倆的關係是親密無間的,但是對於這種嘴對嘴的互動,大多數網友還是提出了不贊成的說法:

兒大應避母,親吻是越界。

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在3歲之後就會有性別意識,並開始以男女自居。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了“越界”行為,會使得孩子難以區分不同性別相處的方式。

類似的越界行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並不少見。

知乎上有個“父母應該和孩子避嫌”的話題,一位女孩就講述了男友和自己的媽媽毫無界限感的事情。

《一路成年》嶽秀清母子嘴對嘴親吻,網友:這合適嗎?

起初,男友告訴她,媽媽經常在他面前不穿內衣,女孩並沒有當回事。

有一次女孩去男友家玩,媽媽竟然真的光著上身就出來了。

她頓時覺得特別尷尬,迴避性地走了出去。

後來女孩好意提醒男友,應該告訴媽媽要保持界限,男友卻已經習以為常,並沒有和媽媽去溝通的意思。

母子感情再好,也應該有相處的底線和分寸。

孩子第一次知道“男女有別”,就是從父母的行為中瞭解的。

性教育專家方剛說:性教育與性別教育的領域,90%的家長還要學習。

性別教育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完成自身對性別取向的探索,不傷害他人,也能保護自己。

《一路成年》嶽秀清母子嘴對嘴親吻,網友:這合適嗎?

性別認知模糊,

讓孩子陷入困境!

父母為什麼需要重視孩子的性別教育呢?

又或者說,缺乏性別教育的孩子,可能會有哪些負面影響和後果呢?

我們找到了以下幾個典型的案例:

(1)性別教育缺失,增添孩子之間相處的矛盾

社會觀察類節目《你會怎麼做》中,有一期節目真實再現了,男生因性別刻板印象,而遭受霸凌的故事。

《一路成年》嶽秀清母子嘴對嘴親吻,網友:這合適嗎?


兩個同學一上來就直接稱呼男生為“美眉”。

“你到底是男生還是女生啊!”

“你是不是異類?”

“你怎麼不長鬍子,下巴這麼幹淨?”

一連串夾雜著譏諷、挑釁、嘲笑的言語,重重地戳在男孩的心坎上。

除了言語刺激,他們還時不時用手挑逗男生,要挾男生錄視頻,要男生承認自己是女的。

即便男生極其不情願,他們仍然像玩弄一隻木偶一樣,絲毫不顧及他的感受。

男生沉默不語,低著頭,無助地不敢做出任何動靜和反抗。

一份有關性別角色的調查問卷顯示:

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因性別傾向,受到過同學欺負和霸凌。

這不得不令家長們深思性別教育的重要性。


(2)性別教育失敗,孩子可能產生心理問題

16歲的男孩小江,長得特別秀氣。

小江的媽媽經常和我說:“孩子平日總是愛穿女性衣服,而且經常沉默寡言,不愛表達自己的觀點。”

而小江也非常委屈地傾訴:“我和男生一起玩,卻被嘲笑是女人,連廁所都不敢去;我找女生玩,女生以為我有早戀傾向。”

說到這裡,小江忍不住開始抽泣,這清秀的模樣,還真像極了梨花帶雨的少女。

因為自己裝扮和性格的原因,使得小江的人際交往出現了很多障礙,接著還出現了精神恍惚、學習驟然下降等連鎖反應。

心理醫生經過診斷後說道:“小江覺得自己是女孩,這就是他的病因。”

性學專家、心理諮詢師施宇說:性別認同障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孩子對性別角色認知模糊,就會自我否定和懷疑,不知道自己究竟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路成年》嶽秀清母子嘴對嘴親吻,網友:這合適嗎?

性別認知,

家長是孩子第一位教育人


性別教育,是父母給孩子的一項不可或缺的教育課。

它不僅僅有利於普及孩子的性常識,而且能夠讓孩子更好地學會保護自己。

而這一項教育,需要父母們把握住時機,從小抓起。

(1)建立性別角色認知

性別認知其實是性別社會角色的認知,它代表男女分別有什麼特質,會有怎樣的社會表現。

例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男孩要陽剛可以練足球,學習建築系,程序設計等;女生會溫柔,適合羽毛球,學習文學等等。

男女自身也會有一些異性的特質,或者也會從事異性的職業,是告訴孩子性別角色認知的重點。

例如:男生也可以像女生一樣做飯,承擔家務;女生也會成為科學家,航天員等等。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指出:

青春期的孩子,不能完成正確的角色認知,會不知道自己是誰,對自己想幹什麼,成為什麼人就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讓孩子分清“男女有別”的同時,也要讓他知道,兩者可以共同擁有的特質。


(2)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

前幾天,一位家長私信我說:

孩子都十幾歲了,難道還有必要教給他認識自己的生殖器嗎?

我看到後,給她講述了網上這樣一個真實的小故事:

一個14歲的女生,在學校期間萌生了“出櫃”意願。於是,她在高考後,就毫不猶豫地當上了“男生”,並且有了“女朋友”,還會很自然地秀恩愛。


《一路成年》嶽秀清母子嘴對嘴親吻,網友:這合適嗎?

這個女生出生在思想傳統的小縣城,父母指定是不能接受這種性取向的。

於是,女孩選擇了跟他人傾訴,把秘密告訴同齡的親人,對媽媽卻是能隱瞞多久是多久。

幼小的孩子把父母當知心朋友,喜歡跟父母坦露心聲。


而年齡越大,孩子對隱私越會隱藏,他們會尋求外界幫助,跟父母傾訴的機會很少。

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生理問題時,可以幫助孩子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還可以旁敲側擊探明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無論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性取向,父母都應該和孩子傾心交流,給予孩子更有力的力量。

(3)正確看待孩子跨性別的現象

在我們的身邊,其實都有一類孩子一直不被接受和理解。

他們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想做另一個自己,但卻常常被視為異類或心理有問題。

溫哥華的華人陳女士發現,女兒總是在談到自己性別時,表情、狀態就極其煩躁和不自然。在夜晚的時候,她還經常聽到女兒在偷偷地哭泣。


孩子過得不開心,父母又怎會好受呢?這也讓陳女士徹夜難眠,忐忑不安。

《一路成年》嶽秀清母子嘴對嘴親吻,網友:這合適嗎?

深聊之後,陳女士才知道,女兒是因為有跨性別傾向,不敢告訴家人。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陳女士和全家人都表示:支持和尊重她的選擇。

在溫哥華教育局關於跨性別擬議政策的會議上,陳女士還主動積極發言,講述女兒的故事。

這樣的父母,我覺得很酷!

華東師範大學職業技術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程秋麗說:

理想的性別教育,是幫助男孩、女孩成為最好的男人、女人和自己。

如果孩子是跨性別者,家長要多理解,讓無助的他看到希望和支持。

《一路成年》嶽秀清母子嘴對嘴親吻,網友:這合適嗎?


“男女有別”的認知問題,一直在孩子中存在,只是未被發現和重視。

曾為青少年多次培訓的王龍璽在性教育演講中說:

我們會花費很多年的時間,讓孩子去學習數理化,報各種課外的培訓班,但是卻經常忽略甚至漠視“性”這個伴隨他們一生的命題。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缺乏一場深入、安全、真情的性別角色認知課。

而這堂課程的最好老師,就是我們每一位家長。

最後,請問一下各位父母:你們會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嗎?你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