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免費慣壞了用戶,還是視頻網站動了用戶的奶酪

你情我願的商業交易在視頻網站這次“超前點播”的騷操作下成了劇粉眼中無道德底線的商業手段。

熱播劇集《慶餘年》正當進入跌宕起伏的高潮階段時,視頻直播網站騰訊視頻和愛奇藝開啟了“會員提前看6集”超前點播模式。在會員基礎上只要再多花50元始終多看6集或者單集3元的模式。這一操作瞬間激怒了眾多的劇迷,微博討論的增多也引來了人民日報對其狠批。

我們不禁好奇,為何視頻網站一個正常的“漲價”操作會引來用戶這麼大的反響呢。這還要從上一次暑期檔熱播劇集《陳情令》首次開啟超前點播模式,據流傳消息稱,陳情令30元的超前點播模式當時讓騰訊賺了1.5億,當時就已經聽到了部分用戶的唾棄聲,但儘管有一萬個不情願,可最終還時按捺不住自己的口袋,乖乖的掏了錢。

時隔半年之後,這樣的場景再次在《慶餘年》上演。細究內部邏輯我們能發現,這兩部劇首先是當時網站播放上熱度最高的劇集。像當下熱播的《慶餘年》幾乎可以說是全民在追劇,所以從市場角度看,此時完全處於賣方市場,視頻網站完全是有足夠的把握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利潤和很小的風險,用戶一邊在痛罵一邊又在買單這樣的場景,視頻網站肯定在制定出這種商業模式之前就已經預測到了。

《陳情令》順利的入賬,讓它在《慶餘年》的操作上有了更大膽的想法,從而也就引發了這次全民聲討視頻網站的局面。

用戶吐槽的集中點在於,自己買了會員就是為了能多看幾集,現在視頻網站搞了會員中的會員,是不是變相的在攫取自己已經到手的利益呢?更何況國內這麼大的市場為何一定要在一隻羊身上“薅羊毛”呢?

兩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一樣的,視頻網站現在已經薅到手羊毛還不足以讓自己渡過寒冬,國內三大視頻大廠愛奇藝、騰訊、優酷雖然基本上壟斷了國內視頻播放市場,但他們其中目前沒有一家盈利,並且即使像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即使付費會員超過了一億,卻仍然在虧損。2019年前三季度,愛奇藝虧損達到78億,2018年全年高達91億人民幣。這也是為何阿里的文娛一直以來無法盈利的原因。現在留給它們的殘局是,雖然花費了多年的時間把國內的視頻播放一步步的從盜版橫行轉型走上了擁護正版之路。但尷尬的是這樣的結局依然不能賺錢,還是一個賠錢的買賣。

高額虧損的核心因素是高昂的版權費用,這三大平臺每年在版權費用的支出高達幾百億,為了減輕版權費支出,平臺自制的網劇逐漸興起。但即使如此,會員收入和自制內容收入依然無法抵消廣告市場的降溫,愛奇藝公佈的最新財報顯示,會員收入已經超過廣告收入達到總營收的一半以上,這是喜還是憂呢!

超前點播的模式能否持續為其帶來收入很難說,因為從合同約定的角度看,監管部門未必不會介入,但在市場化行為中也為其敲響了警鐘,就是一味的導向向用戶收費為出發點或許並不長久,50元的價格並不是很高,但用戶反應卻異常強烈,只能說明現在的視頻網站會員付費的天花板還很低,視頻網站雖然可以變相的提高會員價格,但同樣用戶也會一樣的敏感。

廣告收入的下降並不代表廣告市場的總規模在縮小,如果將現有的廣告模式採用全新的形式融入到劇集之中,讓用戶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接受才是上策。在售賣價格上,一定不能讓用戶感覺自己是待割的“韭菜”無權選擇。視頻網站探索盈利之路道阻且長,不要貪圖小便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