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欠商朝一個贊


中國人欠商朝一個贊

最早的漢字,甲骨文

一塊龜甲的甲骨,便能帶給我們無盡的思考空間,那可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最早漢字啊,有很多字形還和今天的一模一樣。見下圖:


中國人欠商朝一個贊


最早的漢字甲骨文,見證了大商帝國的璀璨文明。關於漢字的起源,是個有爭議的話題,周朝的史料都說夏朝已經有了文字,並且說黃帝時代就發明了文字,即所謂的“倉頡造字”,不好意思,考古上查無倉頡此人,而且夏都二里頭也沒發現成系統的文字,只有一些簡單的符號,只有商朝存在文字的實物證據:甲骨文。可以說,只有甲骨文才是最早的系統性文字,其他的只是符號。看到這裡,大商不得了啦,國際上認可的文明三要素文明(三要素=文字+青銅器+城市國家),大商全部符合。而夏都二里頭呢?他只符合了後二者,但還缺乏最重要的文字,所以,真正把中國引入文明時代的,是大商帝國!


中國人欠商朝一個贊

殷墟的甲骨文可能不是來自夏人,而是商自己發明的。也有說法是東夷發明了最早的骨刻文,但現存的骨刻文大部分是偽造的,小部分則和二里頭符號一樣,還沒形成系統的文字。所以,不能排除甲骨文是由商人獨立發明的。甲骨文是漢字的前身,也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商朝人、大邑商對發明漢字起到了居功至偉的作用,但地位一直沒有得到重視。甲骨文這種成熟的文字需不需要一定的積累?需要,但他可能來自先商的沉澱,沒有證據顯示是來自夏。


中國人欠商朝一個贊


漢字是第一筆賬,再來看青銅器的帳。我們前文聊過,周朝青銅器的數量和質量都不如大商。而且,周是站在大商的肩膀上的(周滅上商,獲得了商的工匠),卻只做到了山寨者的水平,沒有任何突破和創新,由此可見大商的才華!

自從周朝開始文人便貶低商朝的地位,而且推重商朝之前的夏朝。殊不知,按考古來說,夏朝還處於漫天星斗的階段,也就是說,夏朝很可能只是地區霸主,是漫天星斗裡面的一員。夏朝末期的二里頭開始有點大一統的痕跡,但那只是短暫的過渡期,大商帝國才是定於一尊的大時代。

中國人就是這個特性,明擺著有實物證據的大時代不推重,卻去吹那些虛無縹緲的傳說。那些虛無縹緲的傳說,吹得爽是爽,的確能滿足文人的想象力,但那是空中樓閣啊。商朝的甲骨文壓根沒提夏,我們倒不是說夏不存在,他或者被稱呼為土方什麼的,但夏明顯沒有周朝文人吹的那麼厲害。周朝吹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周朝是入商而起,他要想方設法否定商政權的合法性,所以他找到了商之前的夏,他鼓吹夏是正統,商滅了夏,是非正統,周人繼承夏,是恢復正統。這其中就是這麼個邏輯性,所以周人總是有意無意地忽視商的地位。

夏商周三代常被後人並稱,但三代的貢獻是不一樣,商人的貢獻尤為巨大,因為什麼?商人發明了漢字,這是數千年中華文化的精髓。商人將青銅器技術發揮到了極致,後人只有膜拜的份。中國人真正要推重的,不是夏和周,而是商。文明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是影響千年的精神財富。人的肉體可以滅亡,但文明和精神是不朽的。

商朝還有一些未被世人驚奇的地方,容我們一一道來。周人鼓吹禮樂制度、等級秩序,其實背後是提倡世襲制,世襲制說白了就是拼爹,血統至上。只要你帶有一丁點周公族的血統,你就算是個敗家子,你都能贏在起跑線。相反的是,若如你的血統不行,出身在平民階層,那不好意思,無論你多努力,你提升的空間都有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世襲制可以說是最荒謬、最不平等的制度,他培養了一大堆只會吃喝玩樂的二世祖,因為他們生來就能不勞而獲。大商王朝就不一樣了,商人沒有周人那種森嚴的階級觀念,可以重用來自民間的“小臣”,所以商朝的階級壓迫並不嚴重。也就是說,大商是“尚賢”的,賢能者才能居於高位,讓有能力的人去大展拳腳,而不是素餐尸位,“尚賢”的風氣後來在墨家思想中保存了下來。

商人後裔出現了大批天才式的思想家,這大概和商人的基因有關。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是個星光燦爛的百家爭鳴時代,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商朝的後裔是宋國人,宋國人出現了大批思想家。當時被稱為“顯學”的兩派:儒家、墨家,他們的創始人都是宋國籍貫的。最出名的是孔子,孔子是殷商後人,祖籍宋國慄邑。他開創的儒家,影響了整個東亞。其次是墨子,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之後,墨家和儒家一樣是顯學,是最顯赫一時的兩家學說。墨家有很多科學發明,是諸子百家裡面最講科學的,如同商人鑽研青銅技術一樣,墨家也是技術派。這裡要說明的是,墨家直接繼承了大商的兼愛、尚賢,墨家比孔子這個殷商後人更繼承了商朝文化。

墨家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邏輯學等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近代著名學者蔡元培說:“先秦唯墨子頗治科學”。中國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就是以墨子為命名。

宋國的思想家還可以列一張清單:

道家莊子,宋國人。莊子將老子發揚光大的人物,世人常以老莊並稱。有人提出,道家推崇方國聯邦時期的小國寡民(即非中央集權制),是受到商的影響。

還有就是名家,荀子說“刑名以商”,名家來源於商。名家大師惠施就是宋國(商丘)的,惠施的成就遠高於公孫龍,公孫龍以詭辯著稱,而惠施是講辯證法、形式邏輯的。專家考證出,名家由於有注重辯論邏輯的特點,是現代律師的祖師。

宋鈃,亦宋國(商丘)人,孟子稱他為先生,宋鈃既是道家,也是名家,《荀子·政論》說宋鈃"嚴然而好說,聚人徒,立師說,成文典"。

兒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兒說,宋人,善辯者也。。故籍之虛辭,則能勝一國”。

陰陽家子韋,擔任宋景公的“司星官”,即觀察天象的國師。

思想上的爭鳴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外力的禁錮,意識形態之間能觸發出很強烈的思想碰撞和科技創新,迎來哲學的高峰期。在春秋戰國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大時代。也可以說,後世的思想家都沒有超越諸子百家的高度,春秋戰國是中國哲學史上的天花板。

說到婦女的地位。婦女在周朝的地位是很低的,因為周欽定了“男尊女卑”的原則。周朝時期,周人的婦女不能再染指禮樂,不能學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女人如果幹預政治,就會被抨擊為“牝雞司晨”,是兇禍之兆。可見周奉行的是赤裸裸的大男子主義,從周開始奠定了中國君主社會的男尊女卑。周公如果活到現在,就是一“直男癌”,會被女權們噴死。商就不一樣,商有一些母系社會的遺風,婦女地位很高,商王的老婆可以封侯拜將,甚至有自己的封邑。作為貴族女性,肯定願意生活在商朝,而不是周朝。另外周人有殺妻妾殉夫的習俗,商人沒有。

小編一直納悶“商人”一詞的出處,現在“商人”一般泛指從事貿易、搞商業買賣的人。看了專家考證,原來商人的稱呼來源於商朝。為什麼會以商朝人指代“商人”?這裡說明了商朝人是善於搞貿易的,他們有海洋文明的特徵,常以海貝為貨幣。所以商朝是注重商業的,是重商主義的典範。到了周朝開始重農抑商,把商人排在了等級的末端,即“士農工商”,商排最後。風水輪流轉,到了今天,又開始講究商業了。此是後話。

如果按照商朝的模式發展下去,中國會是另一個模樣,他不再是內陸型的小農社會,而是一個海洋型的商貿國家,他會更注重海權,注重文明之間的交流和貿易,而不會閉關鎖國,他將會成為一個開放型的世界大國。很多人會拿人殉制度來說商的不好,不人道,但這個是當時普遍存在的風俗。商人通過人殉來寄託對祖先的懷念,對鬼神(宗教)的崇敬。宗教對社會有好的一面,一是讓心靈有個歸屬,二是神權對王權有制衡的作用,不讓百姓只受到王權的束縛,有追求真理的動力。宗教的好壞我們先不討論,大多數原始部落都是相信萬物有靈、有鬼神之類的,所以對鬼神的崇拜是當時普遍現象。巴西的印第安人是現代最原始的部落,常年與世隔絕,至今還有獵頭的風俗。

中國人欠商朝一個贊


一個區區的商朝把漢字、青銅器發揮到了極致,這不是中國文明的開端是什麼?光是發明文字這一項,就足以名垂千古。看著這些甲骨文,我們覺得中國人欠大商一個贊,欠他一張博物館的門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