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書法寫得怎樣,掌握這三點很重要,要牢記

中國書法之所以能成為精深的藝術,是與它書寫時使用毛筆有關係的。毛筆既是一種特殊的書寫工具,自然就要講究使用的方法。如果方法對路並且運用熟練,當然就能得心應手,寫出質量很高而富於變化的線條來。反之,如果方法不對路,運用不熟練,那麼使用毛筆就只會增加書寫的困難。試看幼兒初學寫字,用毛筆比用硬筆要難得多,這就因為他們還沒有準確、熟練地掌握筆法的緣故。


掌握筆法的根本目的,在於使寫出來的線條具有高質量。現在首先要問什麼樣的線條才算是高質量的呢?關於這個問題,近人胡小石說過一段極為精闢而生動的話:
有一要義,須深切注意者:凡用筆作出之線條,必須有血肉,有感情。易言之,即須有豐富之彈力。剛而非石,柔而非泥。取譬以明之,即須如鐘錶中常運之發條,不可如湯鍋中爛煮之麵條。如此一點一畫始能破空殺紙,達到用筆之最高要求。(《胡小石論文集·書藝略論》)

你的書法寫得怎樣,掌握這三點很重要,要牢記

毛筆書法-書魂


關於書法線條要有“彈力”,或者說內在的勁力,這是從審美的角度,說明書法中的“力”的形象乃是客觀世界中有力的線條與有力的結構的藝術反映。現在再談內在的勁力,則是從創作的角度,來講書法所用的線條必須講究質量。
這個問題不妨用建築來做比喻。書法的線條就好比建築所用的材料。大家都知道,大土坯可以建房,玻璃鋼也可以建房。兩種房屋即使外觀設計完全一樣,但因所用的材料質量不同,所以造出來的房子肯定給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覺。大土坯壘的房,無論加上多少外在的裝飾,給人的感覺仍然是不能與玻璃鋼建築相比的。

你的書法寫得怎樣,掌握這三點很重要,要牢記

永字八法


那麼,為什麼書法線條有勁力就算是高質量呢?
這分析起來有三點可講。第一,有勁力說明了書法線條的準確性。因為能夠做到心手相應,所以寫起來純熟洗練,卓有把握。試以打乒乓球來作比喻,參加這一運動的人一開始練只能託託擋擋,球拍的運動與球的線條都談不上什麼力量。這不是因為打球的人沒有力氣,而是因為他還不會打,沒有準確的動作,一用力就要出界,所以只得小心翼翼,拘謹慌亂,打起來自然毫無力度。等到成了優秀運動員,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打出來的球有力了,這有力就意味著準確。書法創作的道理與此相通,線條有力就是準確性的表現,準確性乃是一切藝術創造都要追求的境界。

你的書法寫得怎樣,掌握這三點很重要,要牢記

毛筆基本筆劃


第二,有勁力說明了線條的自覺性,這與準確性是密切相關的。所謂“自覺性”是指藝術創作應是一種自覺的創造,創造的結果基本符合作者心中的構想和追求的境界,這就叫 “意在筆先”、“心手相應”。拿書法來說,筆下寫出來的字就應該符合心裡想要它成為的那種樣子;而不是寫成啥樣便是啥樣,甚至企圖“歪打正著”(指本來沒有把握寫出好字,只是由於筆墨的偶然湊合,出現了自己看起來很得意的字)。書法線條精練有力,就說明作者是很有把握地去完成自己想要創造的書法形象。有人在寫字時覺得寫成的字太不合理想了,於是再用筆改改描描;改描過的線條是不可能有力的,這就從反面說明:有力的線條正表現了創作中的準確性與自覺性。如《天發神讖碑》。

你的書法寫得怎樣,掌握這三點很重要,要牢記

天發神讖碑

你的書法寫得怎樣,掌握這三點很重要,要牢記

天發神讖碑


第三,有勁力就顯得有生氣。沒有內力的線條無論表現為呆滯、臃腫、虛怯或浮飄,都談不上生機與活力,也談不上美感。只有充滿內在勁力的線條才猶如生龍活虎,給人以動感並引發想象。所以說有力無力是個質量問題。
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它們分別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帖”和“天下第二行書帖”,當然有多方面的出類拔萃之處,而筆畫之富有內勁,則顯然是一個極為突出之點。《蘭亭序》通篇流美,而其筆畫則清勁之極;前人譽為 “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即是指其筆畫與結構的 “雄秀”而言。《祭侄季明文稿》的筆畫剛勁老辣,其“彈性”之強能給人以明顯的感受。這兩個名帖都因為筆畫質量之高,而使全篇充滿了生氣與活力,作者的韻致與情感也因此而得到充分的表現。

你的書法寫得怎樣,掌握這三點很重要,要牢記

蘭亭序

你的書法寫得怎樣,掌握這三點很重要,要牢記

祭侄文稿


現在回到筆法問題上來說,究竟用什麼樣的筆法才能寫出富有內在勁力的線條來呢?關於這個問題,前人所作的探索和解釋實在太多,無法一一介紹。近人沈尹默在《書法論叢·書法論》中說過一些話,在傳統書論中較有代表性,同時又避免了傳統書論的神秘化傾向:
毛筆的構造和使用方法,這是不能忽略的事。毛筆的製作形式,我們是熟悉的,筆頭中心一簇長而且尖的部分名為鋒,周圍包裹著短一些的毛名為副毫。毛筆這樣製作,是為使筆頭中間便於含墨,筆鋒在點畫中行動時,墨水會隨著在它所行動的地方順著尖頭流注下去,不會偏上偏下,偏左偏右,而是均勻滲開,四面俱到。這樣形成的點畫,自然不會有上重下輕、上輕下重、左重右輕、左輕右重等等偏向的毛病,就做到了書家所一致主張的“筆筆中鋒”。筆筆中鋒,點畫自然無不圓滿可觀。所以歷代書家的法書,結構短長疏密,筆畫肥瘦方圓,往往因人而異,而不能不相同的,就是 “筆筆中鋒”。因此知道,“中鋒”乃是書法中的根本方法,必當遵守的筆法。……但是每一點畫都要把筆鋒放在中間行動,卻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如果要這樣做,首先要練習執筆和運腕。(按: 以下接言執筆、運腕之法,因屬於寫字的具體指導,故不贅引)

你的書法寫得怎樣,掌握這三點很重要,要牢記

啟功書法

你的書法寫得怎樣,掌握這三點很重要,要牢記

啟功書法


另外,沈尹默在《書法論》快要結尾時,還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甚喜歡明朝解縉述說他自己學書經過的一段文字,今採取來作為此篇之結束語。他是這樣寫的:“餘少時學書,得古之斷碑遺碣,效其佈置形似,自以為至矣。間有諛之曰: ‘比之古碑刻,如燭取影,殆逼其真。’則又喜自負,聞有談用筆之法者,未免非而不信也。及稍見古人之真跡,雖豪發運轉,皆遒勁蒼潤,如畫沙剖玉,使人心暢神怡,然後知用筆之法,書之精神,運動於形似佈置之外,尤未可昧而少之也。”
綜上所說,沈尹默的意思是,書法線條必須用 “中鋒”寫出; “中鋒”就是 “使筆鋒隨時隨處都在點畫當中”、“每次把將要離開中線的筆鋒,不差毫釐地運回當中去”。(均見 《書法論叢·書法論》) 只有用 “中鋒”寫出來的筆畫,才 “圓滿可觀”、“遒勁蒼潤”。這些說法的確是對高度重視筆法的傳統書法論的一個簡明的概括。中鋒運筆確是正確的筆法基本功,可以寫出較有內在勁力的筆畫。但是有兩點需要補充說明:
一是“筆筆中鋒”這句話雖然正確,但也應該活看。如果認為任何出現墨的地方都必須是運用中鋒的結果,事實上恐怕是辦不到的,也是無法嚴格測定的。特別應該看到,書法藝術是不斷髮展的,在中鋒行筆中巧妙地結合側鋒的運用(特別是在具有裝飾性的部位),以創造富於新意和美感的書法形象,這種情況古代就有,現在則更為多見。所以既要堅持中鋒行筆的基本功,又不能膠柱鼓瑟。


二是前人高度強調筆法的重要雖然正確,但也有片面性。相對來說,前人對書法的結構和佈局的作用有估計不足的傾向。近世甚至有個別人認為掌握了筆法自然就會解決結構和佈局問題,這是更加片面的看法。結構和佈局都有相對獨立的意義,即既與筆法有關係,又並不完全取決於筆法。它們又都是書法創作的形象思維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對於決定書法形象的美醜和書法藝術的創新都大有關係。目前,尤其在中日兩國的現代書法中,對結構和佈局的探索正方興未艾,大有發展。所以對這兩項基本功也應給以足夠的重視,不能完全拘守傳統的書法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