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圍剿李克用失敗是幾近亡國之戰,令唐昭宗成為藩鎮戲耍的猴子

唐昭宗是唐朝最後一個有相對實權的皇帝,他的兒子唐哀宗是傀儡的末代皇帝,作為唐朝中晚期有為君主必須乾的幾件事,壓制宦官,推行改革,削弱藩鎮,唐昭宗也是於其在位時期,做了最後一次努力,想要扭轉大唐敗亡的結局,可惜都是徒勞了,唐昭宗對藩鎮的軍事行動,主要是針對四川陳敬瑄與河東李克用的兩次大型且關鍵的戰爭,但是兩場決定晚唐國運之戰都是唐王朝失敗,尤其是對李克用的戰爭,更是耗盡了唐王朝本來就不強大的神策軍,最終是非但沒能削弱李克用,反倒是讓朱溫趁機做大,並且最終成為了唐王朝的掘墓人。

唐朝圍剿李克用失敗是幾近亡國之戰,令唐昭宗成為藩鎮戲耍的猴子

唐昭宗繼位的時機其實就註定了他是無力平定藩鎮的,甚至連削弱都很難,他的前任唐僖宗時期,發生的黃巢攻入長安事件,讓經歷安史之亂,在幾代帝王的努力下,唐王朝總算是穩住了局面,形成了藩鎮之間相互掣肘的局面。

簡單來說,就是唐王朝手裡握有保護大唐中後期百年基業的神策軍,唐文宗時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圓仁說:“左右神策軍,天子護軍也,每年有十萬軍。自古君王,頻有臣叛之難,唯置此軍以來,無人敢奪國寶。”唐王朝有一支有戰力的禁衛軍,同時在強藩周圍設置多個想多弱小的藩鎮對峙,那麼唐王朝就有實力單獨面對幾個藩鎮,所以在很長時間內,各地藩鎮再囂張,他們追尋的也只是自己實力集團的人能夠繼任自己底盤的節度使,很多時候還有依靠朝廷的威信維繫自己藩鎮的存在。

可是在黃巢攻入長安後,徹底讓唐王朝中晚期維繫了幾十年的相對穩定局面消失了,一個是神策軍快速腐敗,已經毫無戰力,也就是說唐王朝對各地藩鎮僅存的軍事威脅不存在了。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神策軍士皆長安富家子,賂宦官竄名軍籍,厚得稟賜,但華衣怒馬,憑勢使氣,未嘗更戰陳。聞當出征,父子聚泣,多以金帛僱病坊貧人代行,往往不能操兵。

唐朝圍剿李克用失敗是幾近亡國之戰,令唐昭宗成為藩鎮戲耍的猴子

另一個是,為了剿滅黃巢,出逃的唐僖宗只能放權給各地藩鎮,所以你去看當時的歷史記載,各地前來圍攻黃巢的藩鎮是很多的,他們可不是真心出於對大唐的忠心,只是為了撈取更多的利益罷了,各地藩鎮尤其是北方的藩鎮,在剿滅黃巢的戰爭勢力做大,到了唐昭宗的時候,各地藩鎮已經不滿足以可以繼承自己底盤的問題了,而是想要擴張,去搶被人的底盤,類似戰國時期的局面了,所以說在這種背景下,唐昭宗想要武力削藩,談和容易。

《舊唐書.僖宗本紀》時自蜀中護駕,令孜招募新軍五十四都,都千人,左右神策各二十七都,分為五軍,令孜總領其權。時軍旅既眾,南衙北司官屬萬餘,三司轉運無調發之所,度支惟以關畿稅賦,支給不充,賞勞不時,軍情諮怨。

唐朝圍剿李克用失敗是幾近亡國之戰,令唐昭宗成為藩鎮戲耍的猴子

這是唐僖宗在黃巢被滅,返回長安城時,田令孜徵兵重建神策軍,畢竟之前毫無戰力的神策軍在黃巢打潼關時作鳥獸散了,田令孜雖然重建神策軍,但還是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而且將士軍餉還供給不足,而這就是唐昭宗繼位時面對的情況,朝廷能夠掌握的就是這麼一支沒有戰力的新兵,如此局勢,即便是唐太宗在世,也很難改變了。

而且即便是唐憲宗時期,號稱是全國各地藩鎮服軟的時候,在平定淮西吳元濟的時候,還不是打了四年,最終還是李愬奇襲蔡州,兵行險招才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的,對手吳元濟還是實力較弱的對手,只掌握了三州之地。

《資治通鑑.唐紀五十八》諸軍討淮西,四年不克,饋運疲弊,民至有以驢耕者。上亦病之,以問宰相。李逢吉等競言師老財竭,意欲罷兵。

這就又暴露了另一個問題,唐中晚期武力征討不服的藩鎮,唐王朝自然是要派神策軍出征,但同時還會調集其他藩鎮參與平叛,這也就為何戰事往往會被拖的很久,唐王朝自然是想要用藩鎮去消滅藩鎮的,自己可以得漁翁之利,只是,藩鎮將領也不傻,他們打仗都不賣力,他們是想坐視唐王朝在削藩的戰爭中消耗實力,他們只想當看客,最多出面給唐王朝站個臺就不錯了。

唐朝圍剿李克用失敗是幾近亡國之戰,令唐昭宗成為藩鎮戲耍的猴子

在這個局面下,唐昭宗想要武力削藩,結果只能是失敗,毫無希望的失敗。

比如在重兵圍攻李克用前,對四川陳敬瑄的戰爭,結果只是培養出了另一個軍閥王建而已,這個王建割據川蜀,唐亡後更是建國稱帝,建立了前蜀。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敬瑄不受代,昭宗即命昭度將彥朗等兵討之。昭宗以建為招討牙內都指揮使。久之,不克,建謂昭度曰:「公以數萬之眾,困兩川之人,而師久無功,奈何?且唐室多故,東方諸鎮,兵接都畿,公當歸相天子,靜中原以固根本,此蠻夷之國,不足以留公。」昭度遲疑未決,建遣軍士擒昭度親吏于軍門,臠而食之,建入白曰:「軍士飢,須此為食爾!」昭度大恐,即留符節與建而東。昭度已去,建即以兵扼劍門,兩川由是阻絕。

當時昭宗是讓韋昭度統兵西進去打陳敬瑄,如果說唐王朝有足夠實力的話,拿下四川也是一件好事,這樣唐王朝能夠實際控制的地方得到擴張,也可以用川蜀之地蓄積實力,可問題就是,當時神策軍打不了仗。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四》:韋昭度將諸道兵十餘萬討陳敬瑄,三年不能克,饋運不繼,朝議欲息兵。三月,乙亥,制復敬瑄官爵,令顧彥朗、王建各帥眾歸鎮。

同時韋昭度不善統兵,打成都打了3年打不下來,而在東線,唐昭宗又準備對付李克用了,只能罷兵,而這給了王建機會,威逼利誘之下將韋昭度“送”回了長安,自己則玩命的在四川擴張勢力,在韋昭度走後,王建馬上回師圍攻成都,斬殺了陳敬瑄,自己關起門來,在川蜀過上了自己的日子,完全不理唐昭宗了,唐昭宗則是完全沒精力和實力去管王建,本來是打算趁圍剿陳敬瑄的時機奪回四川,結果卻親手創造了一個更大的割據軍閥,但這就是唐昭宗時期削藩的死結,必然是越削藩,藩鎮勢力就越大,針對四川陳敬瑄與河東李克用的戰爭就赤裸裸的暴露出來了。

唐朝圍剿李克用失敗是幾近亡國之戰,令唐昭宗成為藩鎮戲耍的猴子

只是唐昭宗沒有別的選擇,他面對的局勢是,要麼自己做一個“太平天子”,學習唐懿宗唐僖宗,今日有酒今朝,要麼不願做亡國之君,放手一搏,所以他在局勢極其不利的時候,仍然發動了對當時的強藩李克用的征討,而且李克用曾經也的確有不臣之舉,就是把唐僖宗第二次趕出了長安。

《新五代史.唐本紀四》光啟元年,河中王重榮與宦者田令孜有隙,徙重榮兗州,以定州王處存為河中節度使,詔克用以兵護處存之鎮......克用反以兵助重榮,敗玫於沙苑,遂犯京師,縱火大掠。天子出居於興元,克用退屯河中。

《舊唐書.僖宗本紀》神策軍潰散,遂入京師肆掠。乙亥,沙陀逼京師,田令孜奉僖宗出幸鳳翔。初,黃巢據京師,九衢三內,宮室宛然。及諸道兵破賊,爭貨相攻,縱火焚剽,宮室居市閭里,十焚六七

當時是因為王重榮事件,李克用和唐王朝鬧掰,李克用率軍進入長安城,焚燬了當初黃巢進入長安城時都未曾毀壞的宮城,這對唐王朝來說絕對是赤裸裸的羞辱,而且李克用此舉,當時還未繼位隨著唐僖宗出逃的唐昭宗是記憶猶新的,加上李克用的實力的確太強大,這讓李克用成為了唐昭宗的目標,而且也有別有用心的人在一旁慫恿。

《新五代.梁本紀一》至是,宰相張浚私與汴交,王厚之以賂,浚為汴請伐河東。唐諸大臣皆以為不可興師。浚挾汴力,請益堅。天子不得已,許之。

和李克用不對付的朱溫趁機聯合幾個藩鎮上書說要討伐李克用,而且朝中的宰相張浚也是和朱溫有些交情,也是慫恿唐昭宗下旨對李克用用兵。

唐朝圍剿李克用失敗是幾近亡國之戰,令唐昭宗成為藩鎮戲耍的猴子

《舊唐書.昭宗本紀》昭宗以太原於艱難時立興復大功,心疑其事,下兩省、御史臺、尚書省四品已上官議。唯黨全忠者言其可伐,不可者十之七,宰臣杜讓能、劉崇望深以為不可......全忠密遣浚之親黨賂浚,浚恃全忠之援,論奏不已,天子黽勉從之。

《新五代史.唐本紀四》昭宗以克用破黃巢功高,不可伐,下其事臺、省四品官議,議者多言不可。宰相張浚獨以謂沙陀前逼僖宗幸興元,罪當誅,可伐......全忠陰賂浚,使持其議益堅,昭宗不得已,以浚為太原四面行營兵馬都統,韓建為副使。

《新唐書.昭宗本紀》張浚為河東行營都招討宣慰使,京兆尹孫揆副之;幽州盧龍軍節度使李匡威為北面招討使,雲州防禦使赫連鐸副之;硃全忠為南面招討使,王熔為東面招討使,以討李克用。

有意思的是,記載中都說唐昭宗是在張浚的要求下勉強出兵的,他是念及李克用當時救國之功,不想討伐的,大臣們也是大多不同意出征,這就是有些讓張浚背鍋了,顯然是對李克用的軍事行動,戰敗後對唐王朝的影響太大的,誇張點說,對李克用軍事行動的失敗,非亡國之戰卻勝似亡國之戰,此戰之後,各地藩鎮不是說聽不聽朝廷的問題,而是該怎麼嘲笑唐王朝,嘲笑唐昭宗的問題。

這個鍋只能是主戰派的張浚背了,我個人不相信,張浚當時在朝堂上的實力可以威脅眾多大臣和唐昭宗,讓唐昭宗違背自己意願出兵,說白了還是唐昭宗想打,畢竟當時朱溫號稱是想打的,唐昭宗想要挑起兩人的爭端,也是希望李克用朱溫這兩大強藩能夠玩了命的死磕,唐王朝好坐收漁利罷了,結果打敗了,還折損了神策軍,自然不能說是唐昭宗的錯,只能說張浚的錯了。

唐朝圍剿李克用失敗是幾近亡國之戰,令唐昭宗成為藩鎮戲耍的猴子

《舊唐書.張浚傳》浚軍至陰地,邠、岐、華三鎮之師營平陽。李存孝擊之,一戰而敗,委兵仗潰散。進攻晉州。數日,中夜浚斂眾遁走。比曙,喪師殆半。

《舊唐書.昭宗本紀》克用遣大將李存信、薛阿檀拒王師於陰地,三戰三捷,由是河西鄜、夏、邠、岐之軍渡河西歸。

不知道當時張浚是出於什麼心理,可能是急功冒進或者是想為唐王朝打下更多的地盤,他沒有保存實力,坐等朱溫李克用兩人死磕,而是積極參與戰事,那戰局想都不用想,李克用的軍隊是什麼實力,張浚的神策軍新兵哪裡是對手,張浚的戰敗同時讓唐王朝維繫牌面的神策軍也是損失殆盡,唐昭宗也只能向李克用服軟,表示不打了。《新唐書.昭宗本紀》二年正月庚申,孔緯、張浚罷。

為什麼說征討李克用失敗相當於是唐王朝的亡國之戰,因為此戰之後唐王朝的威信蕩然無存,之前唐王朝害怕強藩還可以理解,實力不允許嘛,但是此戰之後,連那些實力相對弱小的藩鎮,尤其是在關中京畿周圍的藩鎮都開始欺負唐王朝了。

《新五代史.雜傳.李茂貞》茂貞等怒,率三鎮兵犯京師,謀廢昭宗,立吉王保。未果,而晉王亦舉兵,茂貞懼,乃殺宰相韋昭度、李磎,留其養子繼鵬以兵二千宿衛而去。

李茂貞聯合幾個弱小的藩鎮就可以“沒事到長安溜一圈了”,沒了有戰力的神策軍,唐王朝完全沒有自保的能力,這樣的朝廷又有誰會在意了?這是的唐昭宗就像是一隻猴子,被周圍一大群人戲耍,完全沒了皇帝的尊嚴和威信。

唐朝圍剿李克用失敗是幾近亡國之戰,令唐昭宗成為藩鎮戲耍的猴子

其實就唐昭宗削藩的結果而言,個人以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評判,可能唐昭宗還是把精力放在西面比較好,關東藩鎮勢力相對較強,用心向西經營,放下唐帝國的身段,也把自己當做一個藩鎮,走秦國統一的路線,完全控制關中,在佔據川蜀之地,之後休養生息,蓄積實力,畢竟當時唐王朝還是有一個優勢的,那就是正統優勢,關東藩鎮誰也不會傻呵呵跳出來,說我要滅了唐,更多的是相互之間發生爭端,唐王朝需要等待,慢慢去向東發展了,當然這也是很難實施的,其中必然有很多困難,比如當時大唐的經濟支柱在江南,就要看唐王朝的具體經營如何了,但不管怎麼說,也比強行征討李克用要好一些。

參考資料《舊唐書.僖宗本紀》《舊唐書.昭宗本紀》《新唐書.昭宗本紀》《舊唐書.張浚傳》《新五代.梁本紀一》《新五代史.唐本紀四》《新五代史.前蜀世家》《新五代史.雜傳.李茂貞》《資治通鑑.唐紀五十八》《資治通鑑.唐紀七十》《資治通鑑·唐紀七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