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上學期間,老師曾這樣調侃過:男人一生只有一次機會,而女人卻可以擁有兩次機會,因為,她們即使工作上沒有起色,至少可以在生活上嫁個好男人,這樣也算是一種機會。

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價這句話,因為,在世俗的眼光中,女性總是會以一種卑微的形象被評頭論足,而從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到現代“相夫教子的女人最賢惠”,這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共識,同時,也在不自覺地將女性排除在社會之外,禁錮在家庭之內。

時刻呈現某種隱形的對立,以及利用世俗消磨著女性最後倔強的獨立意識,《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充斥著的壓抑情緒,徹底撕開了所謂平等社會背後所存在的歧視與偏見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上學工作結婚辭職生子教子,金智英的生活看起來那麼的順理成章,以至於觀眾都覺得,金智英的幸福生活才是女性正常的追求。這種來自世俗的錯覺,在金智英人格失常後,劇情的發展走向了失控,而觀眾的情緒也被推倒了頂點。

此時,電影冷冷地拋出了一個比較深刻的問題,究竟女性迴歸家庭,是她們自覺地放棄?還是世俗社會無形壓迫所造成的?

電影站在女性的角度,深入剖析著她們內心世界的困惑。堅守與放棄從來都是一種妥協的藝術,可怕的是,當社會把女性這種妥協當作習以為常時,平等的意識已然失衡,權力分配也就走向不公。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82年生的金智英》雖然為韓國電影,可是,貼近生活的細節展示,恰到好處的節奏把控,平易近人的敘事風格,總會讓中國觀眾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因為,我們都曾擁有過類似的經歷,只不過,此時,我們從參與者轉變成了旁觀者,這樣,看的會更清楚一些。

1

融入家庭,相夫教子,這是世俗給予女性的身份定位。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觀念中,男主外女主內的認知,從來都是被固定的分配,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而社會似乎也是以這種規矩,對於女性的社會地位進行二次梳理,這也是造成金智英精神狀態瀕臨奔潰的原因所在。

電影的開始,金智英嫻熟地收拾著屋子和照看著孩子,而一天的時光看似忙碌充實,可是,每當夕陽西下,她的內心深處總覺得空蕩蕩的,這是一種精神無依無靠且身份迷失帶來的孤獨感。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電影在整體上,採用了平鋪和插敘的表達手法,在金智英的現在與過去之間不斷閃回,從而讓金智英的女性形象更加立體化。當然,也在無形中暴露著自始至終存在的觀念與行為上的各種陋習。

大多數女性在看金智英,其實是在看她們自己而已。

上學時候,父親的關愛全部放在弟弟身上,只記住弟弟喜歡吃豆沙麵包;金智英公交上被男同學跟蹤騷擾,父親的責怪點,只是放在金智英培訓機構遠和穿著不得體上;畢業後,父親總覺得,女孩子儘早嫁出去才是正事;工作的時候,金智英雖然能力出眾,卻並沒有能夠如願進入企劃部,同為女性的上司,給出的理由就是,男人也許比女人更方便些,因為,女性往往會涉及到生兒育女的事情;在家庭中,女人做家務理所當然,因此,婆婆從都不覺得,讓金智英幹活是一種負擔;在社會中,被陌生人喊作“媽蟲”,則讓金智英倍感壓力。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電影在各種矛盾與衝突的處理上是極為剋制的,沒有那種歇斯底里的反抗,卻總能感覺到處處存在的壓迫。當第一次全方位的展示出女性背後的各種心酸時,則讓社會存在的很多原本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變得搖搖欲墜。

電影最好的一點就是,它不僅僅聚焦金智英這一代所面臨的困境,同時還把焦點延伸到了上一代,也就是金智英的母親。為了家中的弟弟們,金智英的母親放棄求學,打工掙錢供弟弟們上學,可惜,她的放棄換來的卻是親情的疏遠。在男人眼中,這種放棄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在女人眼中,這是需要很大的決心才能做出的決定。

上一代無法擺脫的困境,延續到了這一代,而這一代的困境,也會延續到下一代,這是一種無休止惡性循環。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除了刻骨銘心的真實,更多的是無法擺脫的無奈。

對於女性身份的固定,已經成為了約定俗成的習慣,無論是迴歸家庭,還是出入社會,所有人(無論男女)看待女性的眼光,從來都沒有放在平等的角度,這不僅僅是男性權力壓迫所造成的,更多的是根深蒂固思想無法動搖的影響。

2

很慶幸,金智英有一個特別體諒她的老公,不幸的是,這樣的老公,大概只有電影中才能夠如此完美。

一個女人,願意放棄與男人一樣的追求,心甘情願地迴歸家庭,這是一種妥協的藝術,也是一種放棄部分自我,換取整體平衡的犧牲精神。可是,社會的偏見與歧視,總是把這種妥協和犧牲,看作是女性本就應該做的事情,這種高高在上的自以為是,正是造成男女權力失衡的原罪。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金智英的婆婆,金智英的父親,金智英的同事和上司,甚至是咖啡店的陌生人,對於迴歸家庭的女性,總是從自我認識出發,橫加指責與干涉,他們以為掌握了道德制高點,實則是墮入了根深蒂固傳統腐朽思想的陷阱中,這裡麵包含著“重男輕女”和“男尊女卑”。

電影的敘述方式是平靜的,可是,呈現的生活真實樣貌,卻是尖銳且洶湧的。之所以能夠引起共鳴,是因為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曾經是金智英或是金智英身邊的人,這種熟悉,在讓我們成為旁觀者的同時,也開始慢慢跳出長期的習慣與麻木,形成了換位思考的認識。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很顯然,電影中存在著對於女性權力爭取的吶喊,但更多的是,試圖尋求一種在社會與家庭中間的平衡點,它在展示一種已婚女性殘酷生存真相的同時,卻也在慢慢為女性在社會的立足尋找出路。因為,光是在那裡搖旗吶喊,是不可能動搖這個根深蒂固的傳統認知的,所以,與其從外部突破,不如先從內部獨立。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金智英最終在兼顧家庭的同時,開始撿拾起曾經放棄的作家夢,這是自我獨立的開始,也是自我回歸的開始,當然,她並沒有選擇徹底與困住自己的家庭決裂。改變社會太難,那就先改變自己,一個金智英的改變,總會影響兩個金智英的改變,當所有女性開始改變時,我想,這才是對於不公平社會有力的反擊。

電影用最溫柔的敘述方式,展示著金智英平淡的生活,然後,在這基礎上,用閃回的方式,呈現著金智英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每一個生活化的鏡頭,都在衝擊著觀眾柔軟的情感神經。生活中的金智英,總是在隱藏著真實的自己,於是,只有夜晚化身成另一個角色時,才能夠表露出內心的想法。

電影改編自小說,卻擁有著比小說更為直白的畫面表達,剋制的戲劇衝突,隱忍的敘事方法,卻蘊含著最為起伏的情緒反映。當這部電影遭到了韓國大多數男性的抨擊時,我想,它已經得到了應有的關注,抨擊越大說明社會問題越多,也就證明這偏見越頑固,男權橫行,平等才會被肆意踐踏。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偏見與歧視的消除任重道遠,與其等待社會的改變,不如女性先堅強的自我獨立起來,這部電影更像是一個童話故事,因為,現實往往比童話更加殘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