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車票“無紙化”反而更費紙,改革沒有那麼容易

摘要

中青評論

再好的初衷,都必須與細緻、周到的實施方案相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近,許多城市的高鐵旅客,都發現了車站自助取票機上出現的一個小變化——當人們在自動取票機上點擊“互聯網取票”時,從機器裡吐出來的不再是高鐵乘客再熟悉不過的藍色車票,而變成了一張白色憑條式樣的“購票信息單”。之所以會發生這種變化,是因為鐵路部門正在力推“車票無紙化”。相比於原來的藍色車票,這張白色憑條僅僅是一個為旅客提供信息的單據,上面還印製了一個二維碼,以指引旅客下載12306的官方App,以獲取電子車票。

高铁车票“无纸化”反而更费纸,改革没有那么容易

然而,許多旅客在拿到這張“購票信息單”後,都會為了獲取報銷憑證,通過自助取票機再打印一張和原來的車票相同材質的藍色憑證。這意味著,對於這部分旅客而言,這個意在“車票無紙化”的變化不僅沒能減少用紙量,反而讓“一張紙”變成了“兩張紙”,消耗了更多的紙張。這種與初衷適得其反的結果,實在令人有些哭笑不得。

從動機上看,鐵路部門推廣“車票無紙化”,其目的無非是兩個:其一是為旅客提供方便,減少取票的麻煩,其二則是力行環保節約,減少票用紙張的資源消耗。從這兩個目的出發,相關政策背後的思路其實很容易理解——將車票轉移到App上,同時推廣“身份證進站”,意味著乘客可以省去取票環節,直接進站乘車,而一旦乘客無需取票,用來印票的紙張自然也就省了下來。從這個角度上看,這個政策無疑顯示了進步的理念。

高铁车票“无纸化”反而更费纸,改革没有那么容易

然而,在實際操作之中,新規卻走向了其目的的反面。據《IT時報》報道,新規實施之後,許多乘客都感到極不適應,認為這一變化給自己平添了不少麻煩,而與此同時,取票機和服務窗口面對的壓力也有增無減,每天都有大量的“購票信息單”和“報銷憑證”被印製出來。這樣的結果讓人不得不思考:為何有著良好初衷的規則,會被執行成這個樣子?也只有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車票無紙化”的推進工作才能真正取得成果,而不至於淪為一場“鬧劇”。

稍加分析,不難發現,在“車票無紙化”的落實過程中,最主要的阻礙就是報銷憑證的問題。設計者可能以為:只要讓進站環節“電子化”“身份證化”,就能讓紙質車票順利退場。然而,這種“看上去很美”的想法卻有一個致命漏洞,那就是忽視了許多旅客依然需要紙質報銷憑證的重要事實。只要車票報銷憑證的相關制度一天不變,那些需要報銷的乘客,就一天不可能與紙質車票“告別”,在這種情況下,想當然地把“購票信息單”變成自助取票機的默認輸出方案,最終造成的結果,只能是讓那些需要報銷憑證的旅客“一票變兩票”,不僅浪費了紙張,也浪費了取票旅客寶貴的時間。

高铁车票“无纸化”反而更费纸,改革没有那么容易

與此同時,另一個關鍵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將紙質車票全面改為“電子車票”,在某種意義上,是對那些不善於使用電子產品的乘客權益的一種損害。對於那些並非通過互聯網渠道購票的老年人、農民工等特殊群體而言,“車票電子化”給他們帶來的與其說是方便,不如說是困惑。儘管在越來越多的高鐵站,旅客都可以使用身份證直接進站,但有媒體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乘客都對這件事缺乏瞭解。如果有關部門不能充分宣傳“身份證進站”,併為那些使用電子車票有困難的旅客提供相應的便利,便貿然推行“車票無紙化”,恐怕並不符合鐵路系統的公共服務屬性。

儘管這個案例並不算什麼大事,但是,其帶給政策設計者的教訓卻是十分深刻的——再好的初衷,都必須與細緻、周到的實施方案相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許多改革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如果配套政策未能得以落實,在單個領域“單兵突進”,可能只會搞得陣腳大亂,而這不論對鐵路部門還是普通乘客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