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更健康的衝千億模式之後 濱江集團有望實現盈利的高增長

開創更健康的衝千億模式之後 濱江集團有望實現盈利的高增長

“公司的貸款總額上升了,但融資成本卻沒有上升;在行業內,同品質的情況下,成本可以做到最低;管理的項目增加了,但分攤的單個項目的管理費用卻下降了……”

每一年的年終,濱江集團的董事長戚金興都會通過媒體懇談會,介紹這一年濱江集團的最新發展。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彙報”,但今年的這個“彙報”充滿了喜悅之情,因為濱江在經過四年的籌劃之後,終於實現銷售額突破千億。

尤其讓他驕傲的是,濱江的這個千億,對比同行有相當的含金量。此前,衝刺千億的過程中,很多房企會出現負債率大幅攀升、人員規模擴充過快、品質下滑、增收不增利潤等一系列問題,並在完成千億規模後,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頑疾”。

但濱江這些“病”一個沒得。負債率依然保持在很低水平;企業規模沒有盲目擴大;利潤規模持續增長,最重要的是品質沒有因為衝規模而下滑。

品牌作為槓桿:讓濱江實現千億

大灣區樓

2016年,戚金興為首的濱江管理團隊,開始把目標指向衝刺千億規模。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濱江先是通過定向增發、發債融資、銀行貸款,獲得了76億元的資本,又開拓了一部分土地儲備,並逐步向上海、江西、江蘇、廣東等區域拓展業務。

儘管,濱江為了擴大規模,適度地增加了負債,但相比於其他衝千億的房企而言,濱江的負債率,尤其是有息負債率明顯偏低。截至2019年6月30日,濱江扣除預售款後的負債率僅40.31%,是上市的百強房企中扣除預收款後資產負債率最低的十家房企之一。

因為,負債率較低,截止今年6月,濱江的整體融資成本才5.6%。

戚金興說,濱江衝千億,沒有依靠負債槓桿。幫助濱江實現千億規模的,是企業的品牌槓桿。戚金興說,濱江的這個衝千億,不是靠負債規模擴大來實現;而是藉助品牌,以品牌為槓桿實現千億。

在地產行業,開發商對批評報道容忍度很低。

但在戚金興眼裡,批評報道恰恰是反映消費者訴求的通道,是幫助企業改進、提升自己的一面鏡子。

而那些正面報道、表揚報道,則是為濱江樹立了一個新的目標、新的努力方向。

“很多時候,是媒體認為我們好,但實際上我們沒有做得那麼好,我們以這個目標而努力。”戚金興說。

把品牌視為珍寶的他,一直以來對品質有著近乎苛刻的追求。幾乎每個項目,他都會去現場三次,一次是開工,還有一次是驗收。

高度的責任感,讓濱江收穫了很好的口碑。從杭州,到上海,2濱江進入的絕大多數長三角城市,消費者都信任濱江的品牌。

這使得濱江成為同行爭相合作的一家優質夥伴。

戚金興說,為合作伙伴提供的項目管理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濱江管理費用方面的支出,,減少了濱江的管理費用。

其實,濱江的管理費用並不高,截止三季末,只有2.5億元出頭。而行業同樣規模的房企,管理費用是濱江的三到四倍。在懇談會上,戚金興透露了一個重要的細節,整個濱江截止目前只有901人。而就是靠這不足1000人的隊伍,濱江完成了千億銷售額的衝刺。

高質量的管理帶來運營的高效率

大灣區樓

僅僅依靠不足千人的隊伍,濱江是怎麼實現千億銷售規模的?

要知道,其他房企在衝刺千億的道路上,都是把團隊規模擴充了幾十乃至上百倍。有些房企的員工規模甚至達到了六七千人,而濱江卻只增加了幾百人。比如今年只增加了190人而已。

讓人好奇的是,濱江沒有996,更沒有7X12。戚金興說,只允許員工加班一小時。濱江是通過員工的高效工作,來完成所有的工作量。他更傾向於用能力強的人,在八小時內完成所有工作,而不是聘請能力一般的員工加班加點完成任務。在他看來,那樣是做不好事的。

濱江用人不僅看才,更看重員工的品德。他教育員工,不要做貪汙的事,因為這樣不僅毀了自己,也毀了家庭。自己的貪汙,會把子女、家人也帶到歪路上,最終給整個家庭造成損失。

他發現員工貪汙,不僅會要求員工把所有貪汙受賄所得捐掉,還會要他們把從濱江賺取的收入也捐掉。

濱江不僅嚴控貪汙行為,也不斷提高產品建造的標準化。這不僅有效提高了產品的品質,也有效地降低了開發成本,幫助濱江能用最低的成本,開發出更高品質的住宅。

正是因為濱江更高的管控和運營能力,這幾年濱江的優秀合作伙伴越來越多。這些夥伴不僅為項目開發提供了資金和其他資源,也有力地幫助濱江外拓到浙江以外的區域,並發展得很順利。

未來:盈利和分紅要實現高增長

大灣區樓

在實現千億銷售額之後,戚金興說濱江要維持千億,或者比千億略高的金額,在全國的排名希望能再往前一些,達到25名左右的名次。

他算了一筆賬,實現一千億銷售額,每年需要買入的土儲就500億。而如果和其他房企合作,濱江實際僅需要付出250億的土地成本。

以濱江目前每年的預售收入,足夠負擔這一部分土地儲備支出,而無需要通過增加負債。這將使濱江未來幾年的經營性現金流,持續保持在比較平穩的狀態。

戚金興期望,濱江淨利潤的增加和給股東的分紅能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好回報。

同花順顯示,濱江的2019年報預告利潤上線達到了19.47億元,是過去幾年最高的。過去五年,除了2018年因為扣減非經常性損益,減少了30%的利潤,濱江集團每年的利潤都能保持增長水平。

另外,根據濱江集團的三季報,能夠間接反映濱江未來兩年淨利潤趨勢的經營性現金流量表上,經營性現金淨流入已經超過60億元,公司對外部融資的依賴正越來越小,這從今年三季報,濱江的籌資性現金流量淨額為-14.96億就可以看出。

營收、利潤持續增長,財務結構又足夠健康。良好的業績和財務表現,吸引機構頻繁調研、推薦濱江,僅今年就有中金、華泰、東北等券商機構持續跟蹤調研濱江集團,並進行重點推薦。從半年報發佈的8.29日到12.14日,深圳成指漲幅不足8%,濱江的漲幅卻達到了20%。

由此可以看出,濱江的價值正在慢慢被資本市場所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