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那些飄來飄去的縣名、縣境、縣城——山西篇(一)

目前中國有1800多個縣(含縣級市和自治縣)。其中,除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沒有縣名外,其他的縣都有自己的名字。並且在1914年北洋政府內務部將各省重複的縣名進行更名後,全國所有的縣的名字都成了獨一無二的。這些縣名,有的是沿用了上千年,並且縣的名字與縣的轄區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有些縣管著的卻不是自己原來的地盤。


說說那些飄來飄去的縣名、縣境、縣城——山西篇(一)

現在的太原市管著3個縣和1個縣級市。除由清源縣和徐溝縣合併而來的清徐縣外,其他3個縣市都經歷了縣名的遷移。

太原北部的縣叫陽曲縣,陽曲縣是西漢時設置的。但西漢設置的陽曲縣管轄的並不是今天系舟山以南、太原盆地北部的這片土地。而是管轄著系舟山以北、忻定盆地東部、滹沱河拐彎處的那片土地,也就是今天的定襄縣。陽曲縣名也是因“河(滹沱河)千里一曲,曲當其陽”而得。

那麼,陽曲縣是怎麼跑到系舟山以南的呢?東漢末年,建安二十年(215),原陽曲縣荒廢,曹操下令遷陽曲縣民於今太原市陽曲鎮一帶新置陽曲縣。今天的陽曲鎮也就是東漢末年的陽曲縣城。700多年後,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將陽曲縣治遷至太原城西郭外。金天會年間,又將陽曲縣治遷至太原府城內。1940年代,戰亂年代,陽曲縣出現了四個縣政府並存的局面(不含日偽政府)。1948年11月3日陽曲縣人民政府定址黃寨鎮。1949年4月24日,解放軍進入太原,位於太原城內皇華館的陽曲縣政府被接管。至此,今天我們所見到的陽曲縣的縣名、縣境、縣址形成。


說說那些飄來飄去的縣名、縣境、縣城——山西篇(一)

太原西部的第一個縣(縣級市)是古交市。古交是1958年組建的新的行政區。但古交的歷史可不新。今天的古交市區原是交城縣駐地。 

隋開皇十六年(596),析晉陽縣西陲,文水縣東北境置交城縣。因縣境東北有漢建交城(以汾孔二河交流處提名,位於今古交市鎮城底)故名。縣治設在古交鎮(今古交市)。唐天授二年(691),因縣治水患,長史王及善移縣城于山南卻波村(含姚家山村,今縣城所在地)。

1958年8月劃陽曲縣的嘉樂泉、閣上、梭峪、曹坪、杏林坪、大南坪、河口與交城縣的河南、古交9個鄉,初置太原市河口工礦區、區領導機關駐河口鎮。同年11月上旬,又劃交城縣的岔口、營立、姬家莊、鎮城底、原相、南頭、草莊頭、刑家社8個鄉,連前共17個鄉,改制太原市古交工礦區。1988年,古交撤區建市。

古交往西是婁煩縣。樓煩原是一個古老民族或部落的名稱,後來演變為地域概念,成為歷史上郡、縣、鄉的名稱。

樓煩縣也是西漢時設置。縣境在今天的朔州市朔城區一帶,治所在今朔城區夏官城村。那麼,樓煩縣是如何從桑乾河流域的的朔州跑到汾河流域的今之縣境的?其原因和陽曲縣的變動類似,但比陽曲縣更為曲折。西晉末年,因戰亂,幷州刺史劉琨徙樓煩縣民越過陘嶺重置樓煩縣,縣址在今原平市大陽村。

北齊時廢樓煩縣。

隋大業四年(608年),築樓煩城,其地址在今婁煩縣境舊婁煩舊址(今汾河水庫淹沒區)。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樓煩城設憲州。龍紀元年(公元889年)在憲州城又增設樓煩縣, 成了州縣兩級所在地。明初廢縣為鎮,併入靜樂縣。

明末清初,“樓煩”與“婁煩”開始混用。1971年5月,復建婁煩縣。


說說那些飄來飄去的縣名、縣境、縣城——山西篇(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