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這顆行星存在得到證實,那麼太陽系將毫無懸念重回9大行星時代

根據天文學家的說法,在我們的太陽系的邊緣,一顆未被發現的大行星,這顆行星被“外海王星”,也就是到目前為止還沒能被觀測到的“第9大行星”,那麼“第9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第9大行星存在的證據之一

2016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機構,在美國《天文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太陽系位於海王星軌道外側,最遙遠的6顆天體(“07 TG422”、“2013 RF98”、“2004 VN112”、“2012 VP113”、“Sedna”、“2010 GB174”)軌道都偏向同一側,這種詭異的一致性,很可能是由某種外力導致。

同月根據這些奇異的跡象,美國宇航局根據論文中的太陽系數據進行計算,估計這顆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以上,引力足以影響整個太陽系邊緣,美國宇航局稱這顆大行星是一顆非常巨大的氣態行星,它圍繞太陽公轉周約需要1萬至2萬年,推測中的這顆未知行星,如果存在得到證實,那麼太陽系將毫無懸念重回9大行星時代。

如這顆行星存在得到證實,那麼太陽系將毫無懸念重回9大行星時代

圖解:第9大行星運行軌道

第9大行星存在的證據之二

1999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斐特分校,天文學家“約翰·馬泰塞”發表聲明,聲稱基於長週期彗星的起源點在觀察上存在偏差,以及“柯伊伯帶”天體奇怪的軌道形狀,在“奧爾特雲”之中應該存在一顆類似木星大小的未知天體,這顆天體擾亂了彗星的運行軌道,改變彗星的軌道使其向太陽系內部飛行,使得太陽系內部長期經受彗星的轟炸,並且以強大的引力影響了太陽系邊緣大部分的天體,如“塞德娜”與“鬩神星”高度橢圓的軌道。

如這顆行星存在得到證實,那麼太陽系將毫無懸念重回9大行星時代

圖解:鬩神星運行軌道

“約翰·馬泰塞”稱這顆天體也有可能是褐矮星,或為太陽的伴星“X行星”

而就在同一年(1999年),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空間望遠鏡”發現在太陽的銀河系鄰居中,很多恆星周圍發現了類似於褐矮星,其中的一顆甚至更多顆天體,可能位於比“比鄰星”距離太陽更近的位置。

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提出,極有可能有一顆褐矮星大小的天體,作為隱藏的伴星而圍繞太陽運行。

如這顆行星存在得到證實,那麼太陽系將毫無懸念重回9大行星時代

10年後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空間望遠鏡”,在距離地球1光年的“奧爾特星雲”中觀測到了類似的天體

通過分析元素光譜測得,這顆天體主要由氫和氦兩種元素組成。質量大約是木星的4倍,表面溫度約為:-73攝氏度,擁有很百的大氣層。因為距離實在太過遙遠,並且不能確定是否是星際空間的流浪天體,科學家暫時將這顆星球命名為“堤喀”,原意出自於希臘神話中掌管城市命運的女神。

如這顆行星存在得到證實,那麼太陽系將毫無懸念重回9大行星時代

圖解:“奧爾特星雲”

如果這顆行星被觀測到那麼將會是一件多麼激動人心的事情啊,你們相信這顆行星的存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