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封神演義》到《武庚紀》,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昏君?三方在抹黑

【紂王】這個稱呼是周朝的勝利者,對失敗者的侮辱。

因為紂的本意是駕車馬後部的革帶,在當時應該和罵人的髒話意思差不多。他的真正名號應該是帝辛,他的本名是子受(子姓,名受),所以在《竹書紀年》中的稱呼是:帝辛受。他是殷商第31代天子,而立之年等上王位,在位長達30年。

從《封神演義》到《武庚紀》,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昏君?三方在抹黑

對於“商紂王”,歷來都將其當做暴君的代名詞,也是亡國之君的象徵,正如《史記》中所說的那樣:

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

司馬遷的這本書素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讚譽,所以後世但凡有一點想洗白的意思,都會迎來文人騷客們的口誅筆伐。古時候識字率極低,會看文言文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唐宋時期,紂王雖然被看做昏君,但還談不上千古昏君,真正讓紂王“深入人心”的是小說《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正是在這個充滿諸天神佛的玄幻故事中,紂王被描繪成了一個荒淫無道的君王,成為中國古代昏君的代名詞。

如今,隨著人們對歷史的反思,對這段歷史提出質疑的人也越來越多,於是便有人同樣借住藝術創作的形式,對商朝末年這段歷史給予了全新的假想,這便是國產動漫《武庚紀》。與《封神演義》一樣,這也是一部充滿滿天神佛的玄幻片兒,但角度卻完全不同,如果說《封神演義》是站在周朝的角度來講述,那麼《武庚紀》則是站在商朝的角度來看這場鎮壓失敗了的“叛亂”。

從《封神演義》到《武庚紀》,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昏君?三方在抹黑

在這部動漫中,周武王率領的叛軍成了配角,真正的大反派是“天神”,其在人間的代言人便是類似於先知祭司的角色,為了滿足天神們的奢侈享受,祭司一次次威逼商朝君王加重百姓的負擔,最終遭到了反抗,於是這些祭司便暗中幫助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國祚。

神權與王權之爭

雖然《武庚紀》故事有很大的虛構成分,但它卻讓人們注意到在武王滅商中,一股一直被人們忽視的力量——神權。我們熟悉歐洲持續上千年的王權和神權(基督教教皇)之爭,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也存在這樣一個時期,其主要的鬥爭過程便發上在商朝時期。在商朝初期,神權一度凌駕於王權,《禮記》中記載: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

從這段記錄中我們可以得知,在商朝初期,商王雖然是名義上的國家君主,但在國家大事上卻沒有絕對的決策權,大到對外的征戰,小到身體生病,都需要通過祭司占卜,有所謂的天神來決定事情應該怎麼辦,所以如今出土的很多商代甲骨文中,大多記錄的都是向天祈禱的內容。所謂的“天神”不會開口發聲,它只能藉助祭司來解釋占卜內容,於是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滋生了依附於神權的利益集團。隨著這個利益集團的壯大,最終不可避免的和王權發生了衝突。

從《封神演義》到《武庚紀》,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昏君?三方在抹黑

帝辛(既紂王)的曾祖父武乙(?―公元前1113年)便曾對神權發出了最為激烈的挑戰,司馬遷在《史記》這樣描述了這段歷史:

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

從此,“革囊盛血以射天”成為也是世俗王權脫離神權束縛,真正主導王朝命運的轉折點,同時也成為向神權發出挑戰的象徵。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神權雖然一時敗北,但它背後的既得利益集團又豈會善罷甘休,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這部分勢力自此和其所依附的商王朝分道揚鑣,仇恨就此蟄伏。

而恰好在這個時候,商王武乙統治下的一個小部落開始崛起,史書《竹書紀年》中記載:

三十四年,周公季歷來朝,王賜地三十里,玉十瑴,馬十匹。

周部落的首領季歷因作戰勇猛,受到商王武乙的召見,獲封了大量土地和錢財。季歷死後,他的兒子姬昌繼承部落首領之位,繼續壯大發展,直到的季歷孫子姬發繼位,向曾經效忠的商王朝舉起了叛亂的旗幟。而這背後,一直都有著神權勢力旁敲側擊。

也正是有了這股勢力的影響,導致後世一直流傳著商王帝辛不敬神的各種民間故事,其中《封神演義》還以假亂真的編寫了紂王作詩羞辱女媧娘娘的段子,其目的就是為了證明紂王對神權的蔑視是不對的,但仔細想來,王權戰勝神權,不正是社會發展的進步嗎?更是從奴隸制向封建制國家發展的關鍵,所以說紂王的不敬神,不但不應該成為後世嘲笑的對象,而是應該作為人類抗爭神權的代表,應該歌頌才對。

從《封神演義》到《武庚紀》,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昏君?三方在抹黑

不多史書畢竟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如果說紂王是好人,那豈不是說周武王是叛臣?周朝國祚八百年,作為後世子子孫孫的我們,又怎能說老祖宗的壞話,所以歷朝歷代都極少見給紂王洗白的論述,真相在大多數時候並不是人們所需要的。

兄弟鬩於牆

除了被王權打敗的神權勢力外,商王朝的貴族集團也不是鐵板一塊,這其中的嫌隙在帝辛(既受德)獲得太子之位時就已經埋下。原來帝辛並非商王帝乙(?—公元前1076年)真正意義上的嫡長子,與其同父同母的尚有兩位兄長,分別是微子啟和中衍,只不過在生帝辛時他們的母親才被封為皇后,也就是從妾的位置升級為正妻。《呂氏春秋·當務》中有這樣的記載:

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按照後世的規矩,既然母親成了皇后,長子微子啟自然就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擁有理所應當的繼承權,但這時偏偏有大臣出來反對,認為只有帝辛的繼承權才是合法的,微子啟的嫡長子身份追認無效。在今人看來,這簡直就是挑事,故意給皇家繼承問題製造麻煩,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商王帝乙竟然同意了這個意見,將皇位繼承權留給了帝辛。

從《封神演義》到《武庚紀》,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昏君?三方在抹黑

這個結果真的是太耐人尋味了,究竟是什麼樣的大勢讓商王不得不妥協?可見早在帝辛(也就是紂王)繼承王位之前,商朝就已經充滿各種矛盾了。而換做任何人,處在微子啟的位置上,估計都會心有不甘,本來勢在必得的王位,就這樣跑到了自己弟弟的手中,所以在武王伐紂的過程中,微子啟或多或少都起到了十分不光彩的作用。

或許正是出於做賊心虛的原因,以微子啟為代表的商超貴族也加入到了抹黑帝辛的隊伍中,成為繼神權勢力、周王朝後的第三股力量。前有神權作亂,後院兄長又開始放火,帝辛所要面對的困難,在歷朝歷代的帝王中,即使不是最難的局面,也是最棘手的爛攤子之一了。

積重難返,回天乏術,估計是商朝末年最真實的寫照,至於史書中所說的酒池肉林,大家看看就好,如果一個泱泱大國的國運,會因為領導人個人的物質生活需求而走向滅亡,那真的是對一個大國生產力水平的蔑視。

從《封神演義》到《武庚紀》,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昏君?三方在抹黑

回過頭來,讓我們再次回到《武庚紀》這部國產動漫上來,武庚,在歷史中是紂王的兒子,周武王分封天下後不久病死,在周公攝政期間武庚起兵叛亂,試想如果紂王真的是十惡不赦的昏君,甚至被全國人民所唾棄,為何在商朝遺民在被周師“解救”後不久,就再次叛亂呢?

或許正是出於這個猜想,才有了國漫《武庚紀》的名字,它雖然只是一部虛構的作品,卻給了我們不一樣的視角,以及大膽的假想,支持國漫喜歡歷史的朋友值得一看。

【歷史長河,溯流而上,怎麼能沒有船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