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華菱線纜的突圍之路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王超

近年來,因產能過剩、同質化高,產品結構不合理,整個線纜行業贏利水平進入低迷。在同行一片蕭條聲中,華菱線纜卻逆勢而上,年銷售收入和利潤均連續實現兩位數增長。

人們不禁要問:在產能嚴重過剩,同質化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華菱線纜靠什麼突出重圍?

12月上旬,我們走進華菱線纜,試圖尋找答案。

精準作業 緊盯市場和客戶需求

華菱線纜製造的臍帶電纜,結束了中國載人飛船宇航員出艙專用電纜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308次發射中,使用的高溫點火電纜90%來自華菱線纜;

享有“世界新七大奇蹟”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地下綜合管廊及下穿通道用電纜均由華菱線纜提供;

……

從航空航天到軌道交通,從風電光伏到海洋工程,為重大項目、高端客戶提供高精尖產品,在華菱線纜已是一種常態。

儘管躋身中國線纜企業百強,華菱線纜在產能和資源方面並不佔優勢,但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卻達到國內先進,包括零下200攝氏度耐低溫電纜在內的多個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憑藉一流的設備、強大的研發團隊和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華菱線纜針對國內中高端市場和客戶需求,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研發了一批“高大上”產品,迅速搶佔細分市場。

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上天的GW系列超高溫電纜,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華菱線纜首席專家張公卓介紹,運載火箭技術要求點火線纜在瞬時溫度達到1400攝氏度時,45秒內線路保持完整。同等條件下,華菱線纜能做到在瞬時溫度達到1800攝氏度時,120秒內線路保持完整。

“這些高端產品除生產技術難度高外,對結構設計、材料選用也提出了很多個性化要求,而且往往交貨時間緊張。”張公卓說,華菱線纜善於發現客戶“痛點”,並著力為客戶解決“痛點”。對待產品,華菱線纜一貫的態度是“達到標準不算,必須超過標準”。

得益於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及對細節的極致追求,目前華菱線纜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風電光伏等領域湧現出多個“單打冠軍”,市場佔有率和品牌影響力在業內位居前列。

“保姆式”服務,成全客戶成就自己

11月28日,從千里之外的江西傳來佳音——憑藉高質產品和高效服務,華菱線纜被江西銅業集團列入線纜類唯一線纜A級供應商。

榮譽的背後,是艱辛付出。

客戶忘不了,為改變礦用拖曳電纜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華菱線纜工作人員反覆“虐”自己,誓要研發出超過同類進口產品的壯志雄心;

客戶忘不了,當其他供應商無法及時交貨,生產面臨斷料時,是華菱線纜接過“爛攤子”,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把高質量的產品按時交付到他們手中;

……

隨著客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點菜式”訂單越來越多,企業的生產組織難度也成倍增加。要確保多品種、多規格的訂單及時交付,就得從產品研發到計劃排產,從生產組織到訂單兌現,從產品外發到技術服務,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務。

在為客戶提供“保姆式”服務過程中,華菱線纜既為客戶創造了價值,自己也從中得到提升和鍛鍊。

前不久,從神華集團傳來消息:華菱線纜生產的加強型採煤機電纜已成功在其下屬一煤礦使用超一年時間,不僅電纜表面沒有破損,且各項檢測數據正常,完全改寫了該礦一直使用進口礦用電纜的歷史。

採煤機電纜由於受井下惡劣環境影響,使用壽命通常較短。過去,該礦全部使用進口電纜,雖解了一時之需,卻面臨價格高、成本高、供貨週期長等問題。因此,尋求國產產品替代進口成了該企業必然的選擇。

瞭解到煤礦的情況後,華菱線纜隨即組織技術隊伍,由企業高管帶隊,深入礦區全面瞭解電纜使用情況和客戶需求。經反覆試驗研製,華菱線纜生產出的加強型採煤機電纜,不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電絕緣性能、彎曲性能、阻燃性能、機械性能和老化性能,其在提高生產率、噸煤採掘消耗方面均為業內最低,電纜使用壽命為國內普通電纜使用壽命的兩倍。華菱線纜也因此在該領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及產品,每年為企業節約了65%的採購成本。

就這樣,在近乎“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華菱線纜不但為客戶提供產品,還為客戶提供線纜產品整體解決方案,完成了從單一製造商到綜合服務商的華麗轉身,與客戶形成了供應鏈上的共生共贏關係。

改革創新 迸發驚人創造力

今年10月,華菱線纜一分廠因管理不達標,被公司亮了“黃牌”,分廠負責人接受誡勉談話。

這次,華菱線纜沒有貼出通知批評亮“黃牌”的分廠和相關責任人,而是一行人敲鑼打鼓,為該分廠舉行了一個隆重的授牌“儀式”,其目的不言而喻。

而這件事,正是華菱線纜制度改革過程中的典型個案。

近年來,華菱線纜強力推進用人、用工、薪酬制度改革,真正實行“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

用人,打破“鐵交椅”,對中層幹部嚴格實施業績考核,實打實兌現“幹不好就要走人”。

用工,嚴格總量控制,實行跨崗協作人才培養機制,包括總經理在內,廠裡每個人都有具體事做。過去6000多名一線員工,年產量5000噸;如今人數為過去的十分之一,工作效率卻是原來的3倍。

薪酬,與分廠效益直接掛鉤。“每個月能拿多少工資,我們心裡都有一本明白賬。”華菱線纜導線廠工藝技術員楊奇鋒告訴我們,各分廠都在車間醒目位置裝了電子看板,每天每人排料多少、定額多少、實際完成數、當天工資等信息一覽無餘。

為激發員工幹事熱情,華菱線纜設立了“產量破紀錄獎”,對連續破紀錄的分廠實施獎金翻倍制度,上不封頂。楊奇鋒所在的導線廠,今年已連續5次打破產量歷史記錄。

如今,在全國線纜行業普遍蕭條之際,華菱線纜卻煥發出蓬勃生機,銷售收入、利潤雙雙邁入兩位數增長軌道。採訪期間我們看到,這裡的員工主動走出“保險箱”,爭分奪秒、奮勇爭先的幹事氛圍在華菱線纜蔚然成風。同時,完善的工傷、醫療、失業、養老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障措施,也讓員工的歸屬感明顯增強。

面對盈利,經營者開始為企業新一輪發展儲備後勁。張公卓告訴我們,根據銷售部門反饋回來的市場需求信息,華菱線纜進一步加大了新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力度。今年,公司在投入數千萬元用於新品種試製的基礎上,又投資大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目前華菱線纜已具備年產數十億元電纜的生產能力。

一提起華菱線纜,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鳳凰涅槃”。儘管在湖南電纜行業,華菱線纜已經是當仁不讓的“老大”了,但她沒有躺在榮譽堆裡睡大覺,無論是一線員工還是企業負責人,都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充電”狀態,時刻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