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的歷史

平谷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概言之,有10萬年人類活動史,7000年上宅文化,5000年軒轅文化,3000年青銅文化,2200年建置文化,千年道教文化,以及600年長城文化。

平谷地形地貌,據王兆元所編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平谷縣志》記載:“自古建置都邑,必因山河之形勢。平谷南、東、北三面環山,層巒迭嶂,資為屏藩。泃水、洳河映帶左右,縈迴境內,匯於西南,洵天然之疆界。”現在看來,平谷境內地勢依然如此。

平谷在盤山西,故稱盤陰,本古漁陽郡地。漢初封盧綰於此,綰亡始置縣。四周皆山,中則平地,因以平谷名。

書中所記,一方面說明了平谷的位置及置縣,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平谷名字的由來。

平谷名字由來,即以地形而得名:“四周皆山,中則平地”。雖然歷代更迭,而江山未改,只是區域比過去大了而已。就大勢而言,燕山聳峙於北,泃水瀠洄於南,城邑坐落其間,與天津薊縣、河北三河、興隆接壤,恰在三省市交界處。

當然,歷史上平谷一直是個小縣,如清順治初年全縣僅69個村莊,清末全縣為73個村莊。王兆元所編民國二十三年《平谷縣志》所記(圖2)四至為:縣城正東40裡至嵑山集(今靠山集),東南20裡至大嶺,皆與薊縣連界;縣城正南12裡至青龍山,西南17裡至高家莊,正西10裡至魯各莊,西北20裡至下箭務(今樂政務),皆與三河縣連界;縣城正北15裡至瑞屏山,與密雲縣連界;東北30裡至白雲寺,與薊縣連界。這就是當時平谷縣所轄的縣域,很小,如魯各莊往西屬於三河縣,劉家河往北則屬於密雲縣了。

平谷的歷史

平谷的歷史

平谷的歷史

平谷舊有72村之說。民國時林傳甲總纂《大中華京兆地理志》,記載平谷:“原有村數,號七十二村。相傳京師(指都城)建設之始,正對前門,擇三十六村,立保定縣,俗名小保定。又斜對後門,擇七十二村,立平谷縣。前應天罡,後應地煞。”至今仍不止一個村的人說過去村歸兩縣管轄,如王辛莊鎮蓮花潭村現存一條南北向衚衕,不過三四尺寬窄,二人迎面要側身才能通過。這條衚衕,舊牆尚存,青石墁地,過去即為兩縣之分:衚衕西為三河縣管轄,東為平谷縣管轄。如有事,雖一衚衕之隔,也要分別上兩縣縣衙。

1946年至1953年間,從周邊薊縣、密雲、懷柔、三河4縣,劃入部分村莊,從而形成平谷現在的區域範圍(圖3)。至今,全區劃分為16個鄉鎮,2個街道,272個行政村,30個社區居委會,共有常住人口42.3萬人。全區總面積950.13平方公里,山地約佔三分之二,平原約佔三分之一,森林覆蓋率約為64.94%,居全市首位,是北京重要的生態涵養髮展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