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智慧城管激活城市治理

智慧城管激活城市治理


湖北智慧城管激活城市治理

圖為赤壁市城管指揮中心。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倩倩 通訊員 金輝 趙宇軒

今年,我省多地城管部門加強智慧城管平臺建設,實現對城管活動的全領域、全時段監管和城管問題的高效率、高標準處置,“繡花式”城管探索初顯成效。

騰“雲”駕“物”打造“智慧大腦”

“古田二路立交橋,重車數148輛,車流量3032輛,平均軸重2.2噸,平均總重4.9噸,最大軸重26.1噸,最大車重99.2噸。”12月10日,武漢城市橋樑智慧管理系統上顯示著這樣的數據。

據介紹,武漢市在城市進出口、重載車輛通行較多、設計承載能力較低的40座城市橋樑上,安裝了在線實時安全監測設備,通過橋身的傳感器,可以監測橋面重載車輛通行、橋身的應力變化、牢度等情況,並將監測數據實時傳回“智慧城管”平臺。

“把橋樑納入智能監測,只是平臺的一個內容。”武漢市城管執法委科技處副處長張建峰介紹,今年上半年,該市啟用智慧城管執法監督平臺,包括智慧監管、執法監督、民情民意、指揮協調以及綜合管理考核監督五大系統、14個小系統,都可以通過這個“智慧大腦”,在後臺實時監控。

當一輛環衛車啟動作業,武漢市智慧城管執法監督平臺就會收到信息。在電腦屏幕上,工作人員可以清晰查看車輛運行軌跡、路線和水壓狀況,也實時監測隨車環衛工人的作業類型、時間和區域。

全市景觀照明可以一鍵啟動,並根據實際需求對場景模式調整。對全市所有景觀照明建築分區分級控制,結合高點視頻監測及控制,對出現的故障進行檢測及告警,並形成運維工單。

以“智慧化”賦能“繡花功夫”

12月10日,武漢市珞獅路北段的某商戶因在自家店門口亂堆亂放,收到行政處罰單。該商戶當場掃描處罰決定書中的二維碼支付罰款,並將雜物清理乾淨,案件辦結。

“這是一起簡易程序處罰。”執法人員姜進輝介紹,以前被執法人最少要花半天時間繳納罰款,現在只需要1分鐘。同時,通過執法記錄儀,執法全程數據全部傳輸至平臺,所有執法案件“一案一檔”,執法過程可追溯。

“執法不再是貓抓老鼠的遊戲。”姜進輝說,以前執法,適用法規錯誤、執法弄虛作假、群眾惡意舉報等不規範行為時有發生,現在配備執法通、藍牙打印機、電臺、執法記錄儀智能“四件套”,提高了辦案效率,增強了案件透明度,有效防範了“人情案”。據統計,截至10月底,該中隊下達《溫馨提示單》2612份,《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1205份,辦理簡易處罰案件247起,一般行政處罰案件98起。

在赤壁市城管指揮中心,當AI自動實時識別違規佔道經營之類的現場圖片時,該中心可以通過IP網絡廣播系統遠程喊話,即時糾正。

“在人流密集繁華地段,佔道擺攤影響市容市貌不說,還影響通行秩序,城管人員也是疲於應對。”該中心協調負責人鄧亞軍說,通過遠程“點對點”喊話,對超出警戒區域的佔道經營行為實時管控,有效降低執法隊員配置數量和巡查強度。

讓數據“說話”,用數據考核

12月13日9時6分,赤壁蓴川大道和尚嶺社區小豬巷米山牙科所東北處,水果攤販車輛、私家車、三輪車橫七豎八,全然不顧一旁的禁停標示牌。和尚嶺社區巡線員看到此幕,立即拍照上傳至指揮中心。

7分鐘後,指揮中心立案。幾經批轉,赤壁市交警大隊派人前往疏散。一個小時後,小豬巷暢通。

像這樣的城管問題,今年以來,該指揮中心共受理了2.8萬件,處置、結案2.6萬件,結案率高達92. 46%。

“這是考評機制倒逼出來的。”鄧亞軍說,通過區域評價,實時對各街道辦、居委會高發區域重點管控;通過部門考評,考核市直各部門的案件處置數量、處置質量、處置效率;建立每週通報預警,每月考核制度,以月為週期對各部門的處置情況通報,把問題亮在臺面上;制定獎懲制度,對末位處罰,同時在媒體曝光。

張建峰也表示,數據彙集到平臺,可利用性大幅提高。“以前是市民投訴我們被動處理,現在我們主動處理,不讓問題擴大蔓延。”

據統計,今年以來,武漢市智慧城管平臺共受理城市留言板、市長專線等上級平臺轉辦案件5.4萬件,按期辦結率達100%;12319城管熱線共受理投訴、諮詢11.8萬件,轉辦率100%,辦結率99.08%,話務員接警滿意率99.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