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俏、趙平、張曉文、徐和誼、白重恩談企業改革發展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的“2019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成果發佈會”於12月16日在北京舉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黨委書記趙平,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曉文,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出席並演講。

1

-THE FIRST-

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靠什麼?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的答案是……

刘俏、赵平、张晓文、徐和谊、白重恩谈企业改革发展

“中國經濟能保持四十年的高速增長,是因為在全要素生產率方面,我國取得了非常驚人的表現。”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說,過去,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三個推動力量:資本、勞動力、全要素生產率。

“從資本角度來講,在過去二十年,我國通過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通過土地、房地產的發展,為經濟提供了大量的抵押品,社會信用急劇擴張,為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資本來源。”劉俏表示。

從企業角度來講,社會信用來驅動的投資拉動的這種增長模式,改變了中國經濟的微觀基礎。“我國進入財富500強的企業,從1996年第一次有企業入榜,到今天入榜企業數量居全球第一,這背後見證的正是中國經濟微觀基礎的變化,是信用的投資拉動導致企業規模擴張得非常厲害。”劉俏介紹說,這些反映在上市公司裡面,可以看到A股市場市值十大企業中有九家是央企,幾乎都是來自於要素提供的一些行業。

上述三個推動力解釋了中國經濟的過去,那麼在經濟轉型,特別是“三期疊加”時期,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靠什麼?靠什麼解決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開始失速,甚至變得比較平庸的局面?

劉俏認為,答案就在企業家、企業家精神。“中國人只要能找到正確的問題,我們一貫有實事求是的精神,把這種精神和態度發揮出來,我們是有可能會破解這個話題的。”

對於未來,劉俏講了很多挑戰和需要克服的障礙,但他也提出了幾個利好因素。

第一,再工業化的可能性。

在劉俏看來,再工業化是中國特有的,“互聯網的上半場,中國有大量的應用場景,積累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加上一些應用科技的發展,AI、大數據、5G驅動的對產業的變遷、對產業的變革帶來很多可能性。中國的產業面臨著數字化轉型的契機,這本身會帶來一個全要素生產率巨大提升的可能性”。

而美國為什麼沒有這一現象呢?劉俏直言,美國沒有如此多的應用場景,而中國的體量、市場規模,過去十幾年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數據,還有應用技能的累積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優勢。

第二,新基建概念的提出。

劉俏分析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很多基建方面的論述,背後隱含了新基建的概念,未來跟再工業化相匹配的基礎設施方面還有很大的投資空間。“像5G、雲計算、物聯網,包括未來的量子計算等高科技領域需要大量的投資,會帶來空間。同時在滿足民生方面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提升,比如像舊城改造,未來租賃住房的發展等,這一切還能形成未來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動能”。

此外,我國還需要發展自己支撐性的大國工業,還能帶來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可能性。

第三,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深化改革來釋放出活力,能夠讓資源配置的效率進一步提高。

“這些利好合在一起之後,我個人感覺中國是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在高速增長階段結束,在工業化進程幾乎可以說是結束之後,還能保持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速度奇蹟,這將會是中國第二個經濟奇蹟”,劉俏表示。

此外,劉俏分析稱,雖然中國人口正在老齡化,人口紅利在慢慢消失,但預計到2035年,90後大致還有5億多、逼近6個億,比整個歐盟的人口總數還要多,而且,其中一半人口完成了高等教育,擁有大專以上的文化程度。這個群體本身的消費需求、價值理念、精神狀態將會決定很多產業的變遷。

據劉俏測算,到2035年,中國人均GDP可能達到3.5萬國際元,達到韓國現在的水平,日本2004年的水平,“消費能力應該是很強大的,他們對醫療健康的消費,對很多東西的消費會提升”。

劉俏以十年為一個週期,觀察上市公司的結構變化,他介紹稱,最近的頭部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以提供生產要素為主的機構,比如金融機構或者能源企業。但再過十年,到2027年,中國企業排行榜上,新能源、高端製造業甚至包括服務業中,很多頭部企業有可能會崛起。

“這些企業合在一起之後,將會以另外一種方式改變中國經濟的微觀基礎,最終使得我們能夠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在2035年初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劉俏表示,“這一切可能性都孕育在現在我們採取什麼樣的舉措,要以更大膽的方式、更徹底的改革開放,來捕捉這些機會,這是未來我們選擇結果或者預測結果最好的一個路徑”。

2

-THE SECOND-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黨委書記趙平:

高質量發展,產業升級與管理創新缺一不可

刘俏、赵平、张晓文、徐和谊、白重恩谈企业改革发展

在以“實施六大管理創新,投身三個建設,打造世界一流的地質與生態文明建設集團”為題的演講中,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黨委書記、局長趙平表示,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已經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業務範圍最廣,技術力量最強的綜合性地質勘探企業,承擔煤炭和化工兩大管理職能。

據趙平介紹,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是中央企業,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煤炭和化工行業的勘探單位,是科技類公益型企業。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在1998年轉型到中央企業後,負責全國煤炭、化工行業的資源勘探,承擔過國家能源安全與糧食安全兩大保障任務。

趙平表示:“總局先後完成了四次煤炭普查和兩次全國化工礦產資源的普查任務,探明瞭我國90%以上的煤炭儲量,同時開發建設了:一百多所大中型化工礦產,完成了上千項大型測繪和地理信息工程,發現了國內規模最大的鈾礦,結束了我國無鈾礦的歷史,完成了三峽庫區等大型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數百項,首次在青藏高原發現的陸域可燃冰,在貴州發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亞洲最大的8.01億噸磷礦。同時,取得了中深層取熱不取水的技術突破,構建了航天航空、地面地下四位一體綠色和可持續建設體系,為國家能源、糧食安全及文明生態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趙平介紹,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首次提出了建設三個地球的戰略願景——以地質勘察技術為依託,全面加強地下空間的探測,投身透明地球;以地理信息技術為依託,全面打造地質信息產業化平臺,參與數字地球建設;以地災治理、環境修復等生態文明建設技術為依託,做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兵,打造地質+產業格局,實施六大創新工程。

在實踐方面,趙平介紹,六大管理創新的具體做法,

一是強化戰略引領,制定總局的總體發展新戰略,完善11463總體發展戰略。

二是不斷調整結構,構建了6+1產業佈局。

三是推動改革深化,搭建了現代企業運行新平臺,全面開展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建設,紮實推進公司制、混合所有制三項制度等多項改革工作。

四是改變內部管理,完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特別是不斷加強了投資財務、風控、科技、人力資源等全方位的內部管理體系。

五是堅持創新驅動,打造新型商業模式,助力企業利益共生體的建設。

六是堅持黨的領導,以黨建工作強基築魂,將黨建工作同公司治理結果相融合,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強建築魂的作用。

“我們認為,不斷推動產業升級與管理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趙平表示。

3

-THE THIRD-

張曉文:企業改革發展實踐需要有科學前瞻性的研究

刘俏、赵平、张晓文、徐和谊、白重恩谈企业改革发展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曉文長期致力於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國家政策研究、企業改革與發展等領域的研究,此次對我國企業推進股東權益保護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張曉文表示,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對國企改革作出了明確的部署,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瞭方向。國有企業強調要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為突破口,以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建立中國特色的國有現代企業制度,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加快轉型升級,增強微觀主體的活力。

黨的十九大四中全會,以及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都對下一步國企改革做出了明確的指示和部署,提出了未來三年是關鍵的歷史階段,強調要落實好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設計,抓緊研究制定國有企業改革的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了改革的目標、時間表和路線圖。

在改革的原則上,強調了要從國家整體的戰略出發,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制度,聚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全面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力,在改革方向和內容上,強調堅持國有企業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不動搖,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強國資國企監管、增強研發創新能力,完善激勵機制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都提出了明確的任務。

張曉文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企業改革發展的實踐,需要有科學前瞻性的研究,企業改革發展的理論需要探索總結和昇華,改革的實踐需要在理論上進行回答和指導,改革的理論需要實踐的檢驗和深化。為我們以後的工作,為企業改革發展出好成果、出高成果提出幾點看法,

一、我們研究工作要體現新時代新理念的要求,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我們的研究工作。

二、我們的研究工作要以國企改革問題為導向,努力滿足改革實踐的要求,突出時效性和針對性。

三、我們研究工作要緊緊圍繞國企改革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實踐,深入調查,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四、我們的研究工作要體現理論與實踐相聯繫,既要做好改革發展的理論研究,又要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促進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發展,為打好國企、國資改革攻堅戰提供有價值、高水平的成果支撐。

五、我們的研究工作要充分發揮好中企研研究平臺的優勢,加強交流合作,不斷為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提供高質量、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4

-THE FORTH-

徐和誼:謀發展正確打開方式

——瞄準“創新驅動”“改革開放”兩輪子

刘俏、赵平、张晓文、徐和谊、白重恩谈企业改革发展

在剛剛發佈的2019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優秀成果中,北汽集團在推進全面新能源汽車戰略、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各業務領域取得了快速發展,現在時代發展瞬息萬變,北汽集團是如何發出大型汽車企業時代最強音的?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當前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正前所未有地呼喚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實現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所提出的2020中國經濟六大重點工作中,就明確提到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升經濟整體的競爭力,並明確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轉型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的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將持續深化,那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說明我國經濟正處於從上一階段的漸進增長、快速發展,進入下一階段高質量發展的轉折點。

徐和誼指出,從全球主要經濟體發展的歷史對比來看,這一時期經濟發展靠的就是科技創新與改革開放。他表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創新驅動與改革開放兩個輪子,謀發展的關鍵方法正是抓住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牛鼻子,有了這樣的框架和方法,企業下一步發展就有明確的著力點。

徐和誼相信只要全力瞄準科技創新和改革開放兩大重點工作,不斷努力,中國實體經濟一定會蒸蒸日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此外,徐和誼表示,北汽集團近年來也在全力啟動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以創新轉型、深化改革為主線,聚焦高新特發展戰略,努力提升綜合競爭力,不斷地激發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在科技創新方面,提出了全面新能源化與智能網聯化雙輪驅動戰略,用汽車行業最新的科技與創新,武裝自己的供給能力,在當前汽車發展不利的大背景下,力推以科技創新換道超車,實現屬於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不斷以體系能力建設夯實創新基礎,以關鍵技術突破找準創新的支點,以產品實力升級放大創新效能,真正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為面向新時代的發展硬核。

在改革開放方面,以深化改革謀求體制機制的市場化變革,重點在於產品結構調整,體制機制改革等領域尋求突破,不斷活化生產關係,激活發展潛能,在員工持股試點改革、市場化選聘、資產證券化、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通過打造深層次的開放合作模式,開放創新,集成創新,不斷提升體系能力和技術實力,我們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平臺,創立了行業內首個開放創新平臺,聯合華為、百度等國內的高科技企業,國際的像戴姆勒、博世、麥格納等國外先進企業,集一切資源為我所用,逐步實現北汽集團全國新能源汽車引領者的地位。

在轉型發展方面,圍繞高新特發展戰略,將傳統制造型企業的產業結構轉化為專注發展,質量提升,強化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打造有特色的發展路徑,全力搶灘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5

-THE FIFTH-

白重恩:“特惠模式”

成為營商環境不完善下我國經濟增長的秘訣

刘俏、赵平、张晓文、徐和谊、白重恩谈企业改革发展

“如果用傳統的衡量營商環境的指標去看1978年到現在的中國經濟,會發現營商環境並不能算是非常好。為什麼在營商環境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我國還能獲得如此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呢?”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給出了一個答案——“特惠模式”。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的“2019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成果發佈會”於12月16日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出席並演講。

白重恩引用世行的報告稱,直到2014年,在全球190多個經濟體排序當中,我國排在第96位。

但與傳統經濟理論所得出的結論不同,過去40年,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1978年到2007年這30年中,剔除價格因素,我國經濟的實質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10.1%。

為什麼在營商環境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我國還能獲得如此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呢?白重恩給出了一個答案——特惠模式。

他解釋稱,我國普惠制度化的營商環境還不完善,但各級政府有能力,也有動力為某些企業提供特殊的幫助和保護,以克服不良營商環境對企業發展造成的障礙,由此就形成了“特惠模式”。

白重恩強調,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特惠模式”可以持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級政府的動力與經濟高速增長是一致的,無論是GDP考核,還是地方政府希望獲取資源,都需要企業發展好,所以,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地方政府的動力與企業發展的目標相一致,但地方政府只能幫助有限的企業,因此,特惠模式得以發展。

在白重恩看來,在一個完美的市場經濟體系當中,特惠模式顯然不好,但當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的過程中,制度還不是很完善,“如果人人都照章辦事,幾乎什麼事都做不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人來幫助你,給你提供一些特殊的幫助,可能這個經濟就發展不起來了”,他直言,“特惠模式的評價就要看跟誰比”。

但白重恩也指出了特惠模式的侷限性,即隨著經濟發展,地方政府選擇特惠對象會越來越難。他以光伏和電動汽車舉例,“這兩個都是應該發展的行業,但是在我們做的過程中,幾乎每一個地方政府都要插一手,都要說這是戰略新興產業,在本地支持發展”,結果就出現了光伏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以及電動汽車當前的困境。“過度的支持特惠對象,可能會造成產能過剩和低效的投資”。

白重恩也強調,特惠模式必然是不公平的,這種不公平的問題,除了有經濟效率上的損失,還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治理問題。比如,環保的目標就可能在發展GDP的目標下被忽視。

白重恩表示,創新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而創新型的增長就需要一個良好的、普惠的營商環境,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去試一下,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但是至少讓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

因此,在其看來,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好的營商環境,需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過去幾年,我們認識到營商環境的重要性,各級政府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從世界銀行報告上來看,我們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比如2014年,我們排名是第96位,現在2020年的報告已經出來了,我們在其中排名第31位了,從96位到31位,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營商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白重恩說。

但他仍然指出,並不能以此感到樂觀,尤其不能沾沾自喜。

如何來進一步改善我國的營商環境呢?

白重恩認為,第一,應該由市場主體、公眾和社會大眾來評判營商環境,而非世行。“只有穿鞋子的人才知道鞋子是否舒服,營商環境這隻鞋是市場主體在穿,只有他們才知道營商環境是不是有利於他們的發展”。

第二,現在制定政策有很多部門共同參與,但互相之間溝通不足,有很多矛盾之處。應對企業營商環境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由一個部門對企業的營商環境負總責,當其他部門的制度之間互相打架的時候,由該部門協調處理。

END

編輯|Bay 校對|堅果 視覺|牛小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