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新聞·人物|4個月抓58名上網逃犯,大足這名女刑警有一雙“電子眼”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 記者 彭光瑞/文 任君/圖 彭光瑞、任君 視頻

雲南某地,潛逃已20多年的犯罪嫌疑人駕車在收費站短暫的停留,10米開外,一個身形嬌小的便衣女警聚精會神地盯著滾滾車流。一瞬間,女警的目光鎖定在嫌疑人臉上,腦中迅速回想起一張老舊照片中的人像,片刻,她語氣堅定:“就是他!”埋伏在側的公安民警迅速“合圍”,將嫌疑人抓捕歸案……

女警名叫彭雅婧,今年38歲,現任大足區公安局情報信息支隊副支隊長。在茫茫人海中辨認出追捕對象是她的絕活,也是她的日常工作。她用一雙過目不忘的眼睛,讓犯罪嫌疑人無所遁形,被大家譽為行走的“電子眼”。在2018年公安部開展淨網行動的號召下,以彭雅婧為組長的聯合追逃小組在短短4個月內,共抓獲上網逃犯58名,追逃戰果在重慶全市公安機關排名第一。

今年12月,彭雅婧獲評首屆“最美基層民警·渝警楷模”先進個人。

慢新闻·人物|4个月抓58名上网逃犯,大足这名女刑警有一双“电子眼”

彭雅婧走訪群眾

女警的“絕活”

初見彭雅婧讓人印象深刻。不說話時,面容清秀的彭雅婧有一種南方淑女典型的柔弱和素雅,但說起案子,她瞬間就能變身女漢子。“我記住你的樣子了,即使化了妝,也能認出來。”問及她的絕活,彭雅婧冷不丁的一句玩笑話後,隨即爽朗地大笑。

彭雅婧說,用眼睛識別犯罪嫌疑人應當是每一個刑偵一線民警必備的技能。要說“絕活”,或許是自己在一線工作久了,經歷多了,還特別有興趣的緣故。

彭雅婧2004年參加公安工作。200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一戶籍窗口遇到一名通緝逃犯。因為她此前瀏覽過該嫌疑人的網逃照片,他的“一字眉”令彭雅婧印象深刻,所以立即判斷出對方身份,並配合同事實施了抓捕。

這個經歷,開啟了彭雅婧識人辨人的“大門”。她開始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認人能力。走在大街上,會刻意去記錄與她擦肩而過的行人,然後回憶他們的體貌特徵——耳朵大小及形狀、眉寬、眉形、鼻子大小、嘴巴厚薄、面部有沒有痔或者是疤痕……

即使外出吃飯,她也會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出入飯館人的相貌特徵,甚至順帶記住附近停放車輛的顏色和車牌。有一次,她和男友約會,卻犯了“職業病”,一股腦地和男友絮叨著每一個進出人員的特徵。最後男友不得不打斷她:“能不能把職業習慣先放放,怪滲人的!”聞言,彭雅婧尷尬地笑了。但正是這樣的執著,讓她煉成了肉眼尋人的絕技。2013年,彭雅婧調入了情報信息支隊工作,這樣技能,幫助她無數次地立下新功。

“我說我記住了你的樣子,並不是胡說。”彭雅婧告訴記者,人臉看似可以因為很多因素髮生巨大的變化,但實際上卻有著不少的“密碼”,例如耳朵的特徵、笑的時候嘴唇的形狀等,只要記住這些“密碼”,即使戴假髮、化妝或是時隔數年,也能瞧出端倪。

“跟她一起辦案,總有驚喜。”大足區公安局網安支隊政委覃俊富說,從去年6月開始,他曾和彭雅婧一起配合偵查過多起案件,幾乎每一次都有驚喜。

2018年8月11日,大足警方接到線索,20年前的一名逃犯,躲在雲南紅河自治州建水縣。彭雅婧帶著追逃小組前往嫌疑人所在地,發現現場非常複雜,廠房四周不僅安裝有監控,廠內還散養著兩隻狼狗。

而此地,距離境外僅70餘公里。如果想進入中心區域對該逃犯進行辨別並實施抓捕,肯定會暴露。為了不打草驚蛇,確定嫌疑人藏匿在該區域,彭雅婧帶領同事躲在距離嫌疑人廠房20米開外的一處駕校內,由彭雅婧負責觀察。她要做的,是精確地鎖定嫌疑人後實施抓捕,但當時在她手中,僅有一張嫌疑人20多年前的身份證照片。

13日中午12點過,廠房出來一個上身赤裸的男子,同事誤以為這就是那名逃犯。彭雅婧卻搖了搖手,很肯定的說這人並不是他們的目標人物,因為身高與目標人物不同。

下午4點過,該廠房又走出一名約有1米8幾的壯漢,40多歲,上身穿白色T恤,下身穿著黑色長褲,站在廠外背對著民警與一名小女孩說話。大約5、6分鐘後,該男子轉身,又走進了廠房。

彭雅婧立即對身邊的同事說,這就是那名逃犯!隨後,追逃小組聯合當地警方,將嫌疑人抓獲,經辨認該嫌疑人正是20年前的逃犯曠某。

“喬裝打扮她也能認出來。”覃俊富回憶,今年9月20號,彭雅婧帶領追逃小組成員在重慶沙坪壩伺機抓捕一名詐騙案嫌疑人,據當時警方所獲知線索,嫌疑人正藏匿在高鐵站附近的居民樓中。

彭雅婧和隊員們對周邊情況進行摸排時,發現該居民樓門口外有一個保安亭,保安亭里正好有一個監控視頻正對著大門口。如果嫌疑人藏匿在這裡,那麼這個監控視頻肯定能拍攝到他的蹤跡。

隨後,彭雅婧負責看監控,發現在上午10點50時,有一名上身穿紅色外套,下身穿個黑色褲子,腳上穿著一雙黑色的棉布鞋,習慣反手提揹包的男子進入了小區,經彭雅婧辨認,這人正是他們要抓捕的詐騙案嫌疑人。

就在隊員們準備進入嫌疑人的家中對其進行抓捕時。彭雅婧說,先等等,我再看看他有沒有出來。隨後,彭雅婧發現12點30分時有一個帶著女性太陽帽、反手提包、下身穿著米白色的褲子和棉鞋的人走出小區。

彭雅婧判斷,這人走路神態動作與嫌疑人非常相似,當場判斷嫌疑人已喬裝離開,隨後隊員們開始在嫌疑人家門口守株待兔,下午18時許,嫌疑人在回來時被隊員迎面抓個正著。

覃俊富曾問彭雅婧,嫌疑人化了妝,她是怎麼認出來的?彭雅婧說,一個人喬裝了外貌不容易發現,但動作習慣是短時間無法變換的,這也正是她“識人”的要領之一。

慢新闻·人物|4个月抓58名上网逃犯,大足这名女刑警有一双“电子眼”

彭雅婧觀察身份證照片

父輩的遺志

彭雅婧從警是受到父親影響,她的父親也是一名人民警察。2004年,彭雅婧如願進入警察隊伍。但僅兩年後,她的父親就因病去世,年僅51歲。

彭雅婧說,她從小受父親影響,膽子大,做事較真,不願半途而廢。“參加公安工作後,原本想向父親多請教一些工作經驗,但卻再沒機會了。”父親去世後,彭雅婧決心繼承父親的遺志,成為一名優秀的刑警。但由於抓捕罪犯的過程十分危險,刑偵大隊的女警一般從事內勤工作,而彭雅婧卻一直希望能夠在刑偵一線戰鬥。為了能參與辦案,她經常提前將自己手上的工作幹完,然後就跟著老刑警學習辦案。

2006年,重慶市大足區石馬派出所轄區金山鎮發生一起入室盜竊,當時所裡的刑偵民警全部出外勤,便由負責刑偵案件的中隊長和內勤民警彭雅婧著手此案。

彭雅婧說,當他們趕到現場時,在案發現場的床頭櫃上,中隊長髮現一枚指紋,讓彭雅婧提取痕跡物證,但因為初次實踐,彭雅婧刷了兩次都沒有提取出清晰的指紋。兩次小失敗,讓她感到十分緊張,

“老民警安慰我:不要緊張,業務不熟可以學。”彭雅婧說,這句話後來一直被她放在心裡。2013年,彭雅婧調入了情報信息支隊工作,她在實踐中不斷鍛鍊自己的業務能力,也有意識地利用女性心思縝密以及能令人降低防備等特徵來提高辦案效率。

2018年,在公安部開展淨網行動的號召下,以彭雅婧為組長的聯合追逃小組輾轉永川、合川、江津、黔江、璧山等地,夜以繼日地開展追逃工作,期間工作強度巨大,且隨時需要與逃犯鬥智鬥勇。短短4個月內,她和隊員共抓獲上網逃犯58名,聯合追逃行動戰果在重慶全市公安機關排名第一。2019年3月,大足轄區接連出現網絡詐騙案件,彭雅婧和同事為此從福州、貴陽追到境外緬甸,歷時三個多月,輾轉上萬公里。

從警多年,彭雅婧出任務時一直衝鋒在小組第一線,成為組內排頭兵,在抓捕嫌疑人的關鍵環節中發揮重要作用。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四次,嘉獎兩次,多次被評為優秀政法工作者、優秀公務員。

慢新闻·人物|4个月抓58名上网逃犯,大足这名女刑警有一双“电子眼”

彭雅婧勘察現場

女漢子的柔情

作為民警,彭雅婧的職責是將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但在隨後的工作中,她卻將女性獨有的柔情感化犯罪嫌疑人。

例如問訊,這對於刑警來說是工作中的一道難題,一些嫌疑人被抓後對自己的犯罪事實始終閉口不談。面對這種情況,彭雅婧習慣採取交心的方式來感化對方,而非以強硬的態度來對待。

2018年2月,大足龍水鎮的劉某被廣州警方上網追逃,被抓獲後不配合警方審訊工作。而與彭雅婧的交談中,劉某敞開了心扉。

在於劉某的交流中,彭雅婧得知他的家庭經濟困難,母親體弱多病,父親癱瘓在床,妻子早年留下女兒離家出走,他擔心自己犯事被關押,家就塌了。彭雅婧一邊勸慰劉某要敢於承擔,一邊當場承諾會盡力幫助劉某家中事宜。

彭雅婧隨後聯繫當地鎮政府反映劉某家庭情況,並在單位為劉某一家籌款,為其女兒添置日用品,得知劉某女兒每天上學要走十幾裡的路,她向村幹部提議,讓鄰近村民在送自己家孩子上學的時候,將劉某女兒一起接送。得知彭雅婧所作,劉某備受感動,痛哭流涕地交代了犯罪始末。

“對犯罪的打擊和預防,同樣重要。”除了是破案能手,彭雅婧還是預防各類犯罪宣傳的積極分子。

近年來,“殺豬盤”詐騙案在重慶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內高發,所謂“殺豬盤”就是把詐騙對象當作豬一樣,養大、宰殺。

“電信詐騙是社會上的高發案件,公安民警的作用就是讓更少人上當受騙。”彭雅婧說,今年3月,在破獲“殺豬盤”網絡詐騙案中,彭雅婧發現受害人群大多數為30歲上下的單身女青年,而實施犯罪的,竟有年僅16歲的未成年人。這說明,受害者上當受騙,並非犯罪嫌疑人高明,而是其中套路滿滿。

所以,為了降低民眾受騙率,她利用網絡平臺傳播廣泛的特徵,參與拍攝了一部防網絡詐騙VLOG視頻,揭秘“殺豬盤”網絡詐騙案。這條視頻,在微博上視頻播放量突破了100萬。

“群眾安全是最重要的。”彭雅婧稱,今後自己會持續投入到打擊電信詐騙案件中,為民眾人身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從警15年,彭雅婧獲得過太多的榮譽。談及成績,她說,其實沒有太多可說的,用心對待每一個案件,捍衛法律的尊嚴。作為刑警,必當堅守職責,不忘初心。

慢新闻·人物|4个月抓58名上网逃犯,大足这名女刑警有一双“电子眼”

彭雅婧與同事討論案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