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這位元帥曾被鄧小平“命令”搬家,背後故事讓人淚目

“紅色家風潤三湘 家國情懷故事匯”之十

湖南省婦聯出品 今日女報/鳳網製作

編者按:良好的家風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助於涵養好的作風、政風和社風、民風。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湖南省婦聯推出“紅色家風潤三湘 家國情懷故事匯”系列報道,介紹湘籍老一輩革命家、現代名人等人物好家風好家規的故事,敬請關注。

新中國成立後,這位元帥曾被鄧小平“命令”搬家,背後故事讓人淚目

羅榮桓:不把自己看成一個“官”


策劃:湖南省婦聯宣傳部 執行:今日女報/鳳網

人物簡介

羅榮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湖南衡陽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政委,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政委並代理師長,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東北人民解放軍政委和第四野戰軍第一政委。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解放後,歷任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軍委副主席、總政治部主任和總幹部部長。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人大會上,當選為副委員長,同時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玉英:

你爸爸廿餘年來,是在為人民服務,已成終身職業,而不會如你所想的,是在作官,更沒有財可發。你爸爸的生活,除享受國家規定之待遇外,一無私有。因此陳卓(注:羅玉英的丈夫)等來此,也只能幫助其送入學校,不能對我有其他任何依靠。

羅榮桓

十二月七日

這是羅榮桓 1949 年12月7日寫給湖南老家的女兒羅玉英的一封信。

在十大元帥中,羅榮桓是唯一政工幹部出身的元帥,是唯一在國內上過大學的元帥。他1927年跟隨毛澤東走上井岡山,毛澤東稱其為“一生共事的人”。

雖然位高權重,但羅元帥從未把自己看成一個“官”,他一生廉潔自律,不爭名不爭利,還時常告誡兒女不要忘本、不要成為“八旗子弟”,“不能官越做越大,樓越住越高”。彌留之際,他交代家人,“我死了以後你們就從現在的房子裡搬出去,搬到一般的房子裡住,不要搞特殊。”

新中國成立後,這位元帥曾被鄧小平“命令”搬家,背後故事讓人淚目

不爭名:

勸妻辭官,不當部長當校長

1937年5月,35歲的羅榮桓與23歲的林月琴在延安結為夫婦。比妻子年長不少的羅榮桓,在感情上對林月琴情深意重,關懷備至,但是在革命工作上,羅榮桓卻從不存私心,對林月琴要求非常嚴格。

1946年夏天,羅榮桓赴莫斯科治病,一年後,林月琴隨羅榮桓回到哈爾濱。由於長期照顧羅榮桓,林月琴一直沒有工作,中央準備安排她擔任東北野戰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

羅榮桓聽說後,對妻子參加工作很高興,但對她任副部長一職表示異議,“你究竟做什麼工作合適,讓我再考慮考慮”。

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羅榮桓拉著妻子的手,懇切地說:“你在山東曾做過組織工作,這崗位對你是適合的,但是,為什麼要去當副部長呢?我看就不要那麼些‘長’字了。”他接著說,“你可以把部隊家屬組織起來,辦學校、幼兒園。孩子們的教育很重要,我們這一代打了天下,還要他們去建設啊!”

參加過長征的林月琴欣然接受了建議,並於當年7月創辦了東北民主聯軍南崗幹部子弟學校並任校長。她以一顆慈母之心,將滿腔的愛傾注在孩子們身上,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林媽媽”。

不爭利:

鄧小平“命令”他搬家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羅榮桓四海為家,身體也受到巨大的損害。儘管如此,解放後,羅榮桓對住房問題,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新中國成立後,羅榮桓回到北京工作,全家搬到一座小四合院內。這時他已有4個孩子,還收養了一些烈士的遺孤,再加上秘書、司機、警衛員都住在一起,顯得十分擁擠。同時,這所房子緊靠勞動人民文化宮,外面的廣播聲此起彼伏,非常嘈雜。但是,羅榮桓並未提出什麼,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羅榮桓告誡家人:“住的房子大小,看起來是不起眼的事情,但我們是黨的幹部,要時時想到生活在基層的人民群眾,不能官越做越大,樓越住越高。”

一天,回北京不久的鄧小平來看望老戰友羅榮桓。感受到外面的嘈雜,鄧小平對羅榮桓說:“這哪裡行?你是病號,干擾太大。”

羅榮桓笑笑說:“這沒有什麼關係。”

但是,鄧小平卻記在心裡。

不久,組織將北京東交民巷8號一座樓分配給鄧小平,他立即提出將這棟樓房讓給羅榮桓。羅榮桓不同意,鄧小平就“下令”讓他限期搬進去。1954年,羅榮桓一家才搬入鄧小平讓出的房子。

1963年,羅榮桓因病逝世。彌留之際,他深情地對妻子林月琴說:“這些年,你為我作了很大的犧牲,也是一個無名英雄。我死以後,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然後他又對兒女們說:“你爸爸是共產黨人,我沒有什麼東西也沒有什麼遺產留給你們,我只能給你們一句話,那就是永遠跟著共產黨幹革命。”


新中國成立後,這位元帥曾被鄧小平“命令”搬家,背後故事讓人淚目

不忘本:

叮囑兒子不能做“八旗子弟”

羅東進是羅榮桓的次子,在他的印象中,生活中的父親愛讀書,看起來不苟言笑,很嚴厲,很多剛認識父親的人都會有些怕他,但是相處久了,大家有什麼事都願意找父親。當時有一首詩讚揚羅榮桓:“帥府門前客不斷,單車倒比汽車多。”詩的意思是不管幹部大小,不管什麼事,大家都願意跟羅榮桓交心。

一次,工作人員考慮到羅榮桓的身體不好,就阻攔了一些上門的人。羅榮桓知道後對工作人員說,我們現在當上官了,地位高了,但是要明白,黨員幹部的地位是人民群眾給予的,權力是人民群眾賦予的。新中國成立後,羅榮桓也經常對兒女說:“你們是老鄉用高粱煎餅和地瓜養大的,可千萬不要忘本啊!”

1959年,羅東進考進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導彈工程專業。臨走前,羅榮桓囑咐兒子說:“爸爸媽媽很為你高興,希望你在學校接受正規的軍事科學技術教育,在政治上更快地進步,將來為我們的國防建設做一點貢獻,為人民做一點有益的事,而決不是要你當什麼官,出來擺威風。”

羅東進讀書期間,羅榮桓也經常寫信激勵他:“你們決不能做八旗子弟,躺在父輩的功勞簿上,不思進取,不學無術,整天就知道提籠架鳥,專橫跋扈。”

羅東進牢記父親的囑咐,幾十年如一日,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上了第二炮兵部隊的領導崗位,併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早從事自動化指揮系統研究的專家。

退休後的羅東進仍心繫革命老區,67歲時曾組織開國元勳子女重走長征路,慰問長征沿線老紅軍及其家屬,併為長征沿線老區捐建愛心小學、愛心圖書室等。

“父親教育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是幹部子弟而有優越感,應該緊密聯繫群眾,對那些家庭有困難的孩子更要多幫助他們,吃飯穿衣要首先想到他們。”羅東進晚年回憶父親羅榮桓時說,“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人也不要忘了老一輩的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