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歷史上的“紅顏禍水”

“紅顏禍水”應該算是漢語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成語之一,意思就是:美貌便是禍端。當然了,這種說法也充分暴露了男權社會意識形態對女性的偏見。雖然歷史上也的確出現過好多因沉迷女色而招致亡國之禍的國君,有一種觀點就認為,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這似乎已經是歷史的定案。也成為後世的警鐘鏡鑑。

但這種觀點是基於“物化”女性所得出的謬論。即便妹喜是一隻媚狐,妲己是一個淫婦,褒姒是一個尤物,那她們又是怎樣惑君為禍亡國的呢?

慣惑君王的妹喜

先來說說妹喜,據《國語》記載,夏桀伐有施氏,有施氏快抵擋不住了,所以獻給夏桀一個名叫妹喜的女子,夏桀對妹喜非常寵愛,從此荒淫無度,最後便導致亡國了!這種觀點在古人看來完全沒毛病,夏朝的滅亡就是因為那個叫妹喜的姑娘。似乎這還不足以說明妹喜的惡,古人又給她加了幾條罪狀:性放蕩、慣惑君、好裸遊,還有裂帛癖。看來是非定成鐵案不可了。

性放蕩確實於道德相悖,然慣惑君就有待商榷了。君何以被惑?何以能惑之?英明如天子者,難道沒有辨析是非的能力?君不自惑,焉能被惑?再說“好裸遊”,這個在正史中鮮有記載,更多是野史和民間的傳說。至於裂帛癖,與其說妹喜喜裂帛之聲,不如說是夏桀為了取悅美人罷了。且不論這些事情的真偽,即便屬實,卻也不完全是美人的錯。

說說歷史上的“紅顏禍水”

無惡不作的妲己

再來說說妲己,我們好多人對妲己的瞭解源於《封神演義》裡那個有著傾國之色卻又無惡不作的惡婦,那個剖腹驗胎,敲骨驗髓的狐妖。就是她把殷紂王迷得神魂顛倒,從一個有作為的帝王變成了一個寡廉鮮恥,德薄恩稀的暴君。史載妲己恃寵驕縱,干預政事,禍亂朝綱,致使綱紀不立,倫常難張,天下沸騰。那麼,正史中又是怎樣記述的呢?據《史記.殷本紀》所載,帝紂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正是由於如此種種的淫靡不堪,最終被周武王所滅。妲己從此便被視作惑君亡國的妖婦,為萬世所唾棄。

說說歷史上的“紅顏禍水”

一笑傾國的褒姒

以上二位以好淫善媚遺臭千古,下面要說的這位,她更傾向於“好玩”!她便是周幽王的寵妃褒姒。關於褒姒的事蹟,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烽火戲諸侯”。話說這褒姒長得非常正點,要曲線有曲線,要臉蛋有臉蛋,身段妖嬈,顏值在線。把個周幽王樂得是屁顛屁顛的,整天就知道圍著他的褒妹轉。然而瑜不掩瑕,這褒姒雖有千般姿色萬般好,可有一樣:她不愛笑!這可愁煞了周幽王。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不惜以國家安危做賭注。據《史記.周本紀》記載:褒姒不好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悅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後敵果至,再舉烽火示警,然諸侯以為戲,無人馳援……遂殺幽王於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這屬於先秦版《狼來了》。但該事件的真偽存疑,據出土的楚簡記載:周幽王出兵攻打原申後母國申國,申侯遂聯兵犬戎打敗周幽王,西周滅亡。這中間壓根不存在“烽火戲諸侯”的事兒。多為市井小民杜撰的不甚高明的段子罷了。

說說歷史上的“紅顏禍水”

風華絕代的“飛燕”

接下來要說的這位,不僅風華絕代,而且多才多藝。她就是西漢成帝的第二位皇后趙飛燕。據說趙飛燕身姿輕盈,因舞姿如燕而得名“飛燕”。有一個成語叫“環肥燕瘦”其中“燕瘦”二字就是形容趙飛燕的。史載漢成帝有一次出宮消遣,偶遇趙飛燕,即被她那婀娜的身形、曼妙的舞姿和攝人心魄的眼神所吸引。遂召入宮,夜夜笙簫,不問國事,朝政幾歸太后一黨。這就為後來的“王莽亂政”埋下了禍根。據說趙飛燕為了爭寵,不惜構陷皇后,致使皇后被廢,換來一己國母尊位。趙氏姐妹還以極盡殘忍之手段弒殺皇親,荼毒大臣。如此云云……

說說歷史上的“紅顏禍水”

紅顏薄命的“貴妃”

最後,我們來說說和趙飛燕肥瘦呼應的另一個傾國美女楊貴妃。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中這樣寫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足見楊貴妃的非凡美貌。唐玄宗年過花甲之時,遇到了正值青春花季的少女楊玉環,衰老的心再次煥發出愛的激情,才有了一曲《霓裳羽衣》流傳千古。這本來是一個絕美的愛情佳話,卻因安史之亂,被扣上了為禍國家的罪名。楊貴妃一下子變成了恃寵亂政的罪魁!以至於香消長安城,玉損馬嵬驛,含恨而終。

實際上,據史料記載,楊貴妃是一個喜舞愛樂的女子,對政治並不感興趣,也未見她主動干預過唐玄宗的政治決策。然而,在疾風驟雨來臨的時候,她註定是被犧牲掉的那一個。

說說歷史上的“紅顏禍水”

那麼,為什麼在女性毫無地位的古代社會,這些女子卻被視為有著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超級能量?為什麼弱柳女流之輩卻能在男人的世界裡操弄乾坤,興風作浪,禍國殃民呢?

首先,這中間有著長久以來人們對女性根深蒂固的偏見!即便是這些女子確實姿色撩人,那也不能因此就說她是禍水吧?如果美貌可以亡國滅身,古往今來可致家破人亡的又何止帝王國君!抑或這些女子中確有惑君禍國者,那又是誰給的權利?何以能惑?何以致禍?若美色是鴆酒,你不去貪杯,又怎會死人?故性淫,多半喪命。行端,鮮見亡身。

其次,史官的一家之言加上民間的以訛傳訛,放大並逐步坐實了“謠傳”。有些宮廷史官在記載帝王事的時候,出於私利或畏於權勢,刻意迴避了君主本身的過失,而以客觀次要因素掩蓋了為君者的罪責。

再次,新朝滅舊國需要尋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包裝自己攻伐的合理性,藉以標榜自己的“不臣之舉”是順天應人、替天行道的義舉!特別是在強調君臣綱紀,忠孝節義的古代社會,尤其如此。如何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呢?對攻伐對象進行“黑化”是最為常見的手段。在黑化方式上,又以進行“淫化”處理,汙之以亂搞男女關係最為奏效。一個人,即便貴為國君,如果給他戴上貪色好淫、敗壞綱常人倫的帽子,這人基本上也就廢了!

千年歷史,百代更替。被人們貶為“紅顏禍水”的又何止數人!我們也不能一一去品評她們的事蹟。只是寥舉數例,引以為鑑,以作淺析。到底是“紅顏禍水”還是“紅顏薄命”?

千古之下,褒貶由人。女人被妖魔化、汙名化,是男權時代最典型的社會特徵。然而,若王無淫心,縱傾國之色焉能為禍?故知:紅顏本無罪,縱色是禍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