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解決政府債券流動性不足可考慮發行特別國債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12月17日在由中國國債協會舉辦的“地方債市場建設與發展研討會”上表示,我國兩次《預算法》修訂具有劃時代意義,以預算法明確的原則為基礎,推出的新債種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規範。不過,目前國債和地方債的管理和發行流轉還存在一定問題,諸如地方債募集資金所對應的資本性支出項目公開性不足,一些公共工程過度超前;反向掛鉤機制沒有得到很好執行,省級財政向市級分配地方債資金時常常是哪個地方債務壓力大,地方債規模分配得就多;債券發行流轉環節則存在國債收益率曲線個點位覆蓋不夠均衡,特別是短端和長端覆蓋不足,地方債發行定價機制不完善,政府債券流動性不足,地方債發行利率扭曲等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政府債券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樓繼偉表示,流動性不足的原因,是因為大多數債券被銀行等金融機構按到期資產持有到期並用於抵押融資,真正被買方機構階段性持有做高流動性低風險配置的比例太少。

樓繼偉建議,流動性不足的解決辦法,是可以考慮大規模發行特別國債。例如,發行特別國債購買當前一半的外匯儲備,大約向市場釋放10萬億元左右的國債。足夠規模的流動性國債可為央行提供貨幣政策操作工具,改變貨幣政策大多需要由央行操作對沖自身到期。

“這種貨幣政策操作方式成本高昂,市場還需判斷具體實現多少流動性淨回收和淨投放,政策透明度不高。而且,央票久期越來越長,央行常設的各種’粉’的貨幣政策工具期限最長可達三年(TMLF),降低了貨幣政策操作的靈活性,這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其實是借鑑歐央行的做法。”樓繼偉稱,但需要指出的是,歐央行之所以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是因為歐盟地區只有共同的貨幣政策,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也就沒有對應的國債,歐央行是採取的“沒有辦法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