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的這個區曾被人笑話,沒想到很多房地產老闆來自這裡

湛江市坡頭區,面積42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0萬左右,從面積和人口來說在湛江都不太起眼。一說到坡頭區,腦子裡就會冒出這句話——“世界都是坡頭圩大”。在老百姓看來,這句話是嘲笑坡頭人是“井底之蛙”,沒有出過城,到了坡頭的集市就以為這裡世界最大。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坡頭圩大”是法國人對坡頭圩的讚歎。據說這句話最早出自當年入侵廣州灣的法國人之口,意思是坡頭的圩面積很大,人多,商品多,是他們在中國見到的最大的圩市之一,所以發出了這樣的驚歎!

第二種說法,是對當時坡頭圩地位的肯定。坡頭圩地處黃坡、龍頭、乾塘、南三、麻斜等鎮的中心地帶,當年吳川、電白人到霞山(西營)、雷州、徐聞、海南必經坡頭圩。石門大橋那時還沒建成,雷州、徐聞和海南一帶的人到廣州,也要經過坡頭圩。在上個世紀初期,坡頭圩的規模比黃坡圩、吳陽街等古老圩市的面積都大,名列湛江大圩前列。

第三種說法,這是南三人趁坡頭圩時的感嘆。南三人當時除了田頭圩就是搭船去趁坡頭圩,當時坡頭圩當然此田頭圩大得多,各種商鋪擺滿幾條街。有的南三人第一次趁坡頭圩時,就拿坡頭圩與田頭圩比較,於是感嘆:世界亞是坡頭圩大!

湛江的這個區曾被人笑話,沒想到很多房地產老闆來自這裡

現在的坡頭圩依然很旺

不管怎樣,“世界都是坡頭圩大”,說明坡頭的商貿業確實在歷史上威過。明代以後,坡頭境域已有商業活動。清朝後期,坡頭、龍頭等圩集商業已比較興旺。而坡頭圩在歷史上地位最高的時期,是在法國人殖民廣州灣之後。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後,法國租佔的廣州灣闢為自由貿易港,大批洋貨和土特產由此進出口,一躍成為中國南方主要對外貿易港口之一。坡頭境域是租界內除西營(今霞山)、赤坎外最大的集市,商業已具相當規模。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香港、廣州等沿海港口相繼淪陷,廣州灣尚可正常開展對外通商,坡頭同西營、赤坎一樣,成為西南後方物資進出口的商業重鎮。當年,坡頭圩有商鋪和住戶300多戶,南三田頭圩有商鋪和住戶近70戶,南三巴東圩有商鋪和住戶近50戶。

從廣州灣歷史看來,坡頭及南三似乎成了耀眼的明星,弱化了它原本“吳川小弟”的身份。其實,從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起,現坡頭區地段就屬吳川縣管轄;歷唐、宋、元、明至清道光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坡頭區一直屬於吳川縣的一部分!明清時候,廣東分為上六府下四府。上六府為廣州府、惠州府、潮州府、南雄府、韶州府、肇慶府,下四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瓊州府。而坡頭作為吳川的小弟,則在高州府管轄範圍內,與茂名、化州、高州、信宜等地同屬一府,因此在民風和文化上,帶有大量的高涼文化色彩。

由於很多人不瞭解這段歷史,使得他們對“坡頭是吳川小弟”的身份感到不服氣。經過縱橫哥的科普後,有些坡頭網友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坡頭人每年拜神請神時都會出現“高州府吳川縣”等順口溜語言,原來是這個原因!

坡頭脫離吳川是廣州灣時期開始的,法國人將今坡頭、南三、乾塘3個鎮及麻斜、南調2個街道辦事處轄地劃入廣州灣租界範圍,而今龍頭鎮和官渡鎮仍屬吳川縣。1949年12月,湛江市解放,坡頭(包括乾塘、麻斜、南調)與南三合稱郊區的濱海區,當時龍頭(包括官渡)屬吳川縣第七區。

湛江的這個區曾被人笑話,沒想到很多房地產老闆來自這裡

廣州灣地圖

之後,從1955年——1983年,坡頭區、吳川縣、郊區三者分分合合,一直到1983年,原郊區轄地的坡頭、龍頭、官渡、南三、乾塘5個區才正式成為新的坡頭區,為湛江市所轄。1984年,麻斜、麻新2個鄉從郊區的海頭區劃出歸坡頭區。1985年5月,設麻斜街道辦事處。1985年10月南調街道辦事處從坡頭區(區公所)分出建立。至此,現有的坡頭區才完全形成。也就是說,坡頭徹底從吳川分家,距今也才30多年的時間而已。

由於坡頭區長期受吳川縣管轄,又靠近吳川縣城吳陽,而吳川話是以吳陽話為代表的。所以坡頭區內的坡頭鎮、錢塘鎮、南調街道辦、南三鎮、麻斜街道大部分居民,龍頭鎮及官渡鎮小部分居民講吳川話,總人口約為30萬,佔坡頭人口的大部分。但坡頭吳陽話與梅菉話又有所區別。

清康熙年間、廢除海禁後,不少從廣州府及高州府等地下來赤坎一帶經商的人在石門一帶居住,便帶來了粵語白話,使得當地說粵語的人逐漸增多。坡頭區官渡鎮、龍頭鎮(除靠近坡頭鎮和吳川市一些村莊外),大部分講湛江白話。

另外,坡頭也有小部分人講雷州話。這部分人基本上全是福建移民,帶來的閩南語系與當地土語融合,形成了雷州話,主要分佈在南三鎮巴東村的南興村、地聚上、中、下村、東湖村的北涯頭、麻斜的渡仔、西山村、赤後村、炮臺村、新屋仔村等,總人口約1萬人。

在這裡特別提醒一下,不要以為坡頭講吳川話或白話人就不是來自福建,一查族譜,基本上都是!坡頭乾塘的陳氏大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就算少量不是福建移民,祖宗的方言也是他的家鄉話或宋朝官話(與河洛話接近)或明朝官話(與南京話接近),跟現在使用的土白話沒關係的,除非是祖先在珠三角定居多年後再遷到粵西,但這種情況極少,可以查族譜求證。

湛江的這個區曾被人笑話,沒想到很多房地產老闆來自這裡

坡頭乾塘的陳氏大宗

那麼,坡頭為啥很多人講吳川話或白話?只是因為他們受高涼文化和廣府文化的影響而已。為了生意,為了生活,吳川坡頭人很現實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坡頭人,在四川說四川話,在山東說山東話的,說得跟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差不多,甚至還找個當地的妹子回家當老婆。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吳川坡頭人的祖籍跟講雷州話的人來源不一樣,幾百年前,吳川及坡頭人的祖先從福建剛到湛江地區時,大部分也是講閩南話的,只是他們學習語言的能力強,以更快的速度融入了環境而已。說得不好聽一點,他們拋棄母語的速度也更快。

坡頭作為吳川的小弟,這裡的民風與吳川是近似的。坡頭區與吳川一樣,農業條件都不是很好。沿海地段多,颱風時有登陸。有的海邊和海島,沙質地非常多,不適合種植水稻,使得過去部分坡頭人生活比較貧窮。“窮則思變”,為了逃離不良的生存環境,很多坡頭人將“定居湛江市區”設定為奮鬥目標。

作為吳川的小弟,坡頭人與吳川人的性格差不多——現實、功利、勤奮、敢闖敢拼,大家都知道吳川是“富豪之鄉”,出了很多身家幾十億、上百億的大老闆。事實上,坡頭的富豪數量也很多,身家過億的大老坡低調地分佈在湛江的建築工程、房地產、水產、貿易等各個行業。

歷史上最出名的坡頭大老闆無疑是被號稱為“香港船王”的許愛周。上個世紀20年代,年僅30歲的許愛周填海造地,經營酒店和商鋪,成為廣州灣建築界的名流和地產大亨。他在新填的土地上興建商店和住宅樓宇達40多間,並在赤坎中山二路興建當時廣州灣首座新型酒店"寶石大酒店"。後來許愛周赴香港發展,成為“船王”,同時涉足地產業取得巨大成功,成為香港四大豪門之一。許愛周的法式豪華別墅舊居至今仍矗立於赤坎三民路。他心懷家鄉,將湛江的產業全部捐給國家,其家族為湛江公益事業捐資過千萬,“愛周醫院”和“愛週中學”在湛江很有名。

湛江的這個區曾被人笑話,沒想到很多房地產老闆來自這裡

不知是不是受許愛周影響,坡頭的大老闆從事建築業和地產業的人數相當多。雖然名氣和身家沒有吳川富豪那樣顯赫,但他們立足湛江本地發展,為湛江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這裡我就不指名道姓說哪些老闆是坡頭人了,就列舉一下他們的部分產業吧——(排名不分先後)萬象金沙灣、安康金海灣、萬和樂華花園、銀地綠洲、城市高地、順江帝景、御景珺庭、匯景豪庭、清暉嘉園、海東廣場、華都匯、民大喜來登、君豪酒店、中國城、鑫海名城、漁人碼頭、新世紀花園、南方國際水產市場、湛江地標商務中心……有的集團老闆名下產業有多個,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有說漏的,歡迎網友補充。

也許因為立足湛江市發展,也許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坡頭老闆比吳川老闆更加低調。我發現他們還有一個特點,大多數坡頭老闆的家鄉情節不是很重,不像吳川老闆那樣,發達了就回鄉建豪華別墅,在村裡做豪華年例,衣錦還鄉威風凜凜的樣子。坡頭老闆也會為家鄉投資做點什麼,但都比較低調,小心翼翼。有的老闆平時的衣食住行都很簡單普通,完全看不出是大老闆的樣子。另外,他們也不抱團,有的老闆之間暗中還有激烈的競爭。畢竟大家都在湛江市發展,資源有限,你爭我奪是必然的。

近年來,坡頭區的交通設施發展得很快。廣湛高速公路、325國道貫穿全境。連接湛江海灣東、西海岸的湛江海灣大橋已於2006年底通車,使得坡頭至湛江市區僅需10分鐘車程,至規劃中的湛江新機場僅需半小時車程。區內海東快線、汕湛高速連接線(湛江環城高速東環線)已建成,調順跨海大橋、沿海大道、麻乾觀光大道、乾龍公路、汕湛高速連接線正在建設中或已列入規劃。另外,2011年由南三島9位鄉賢老闆出資建成的“南三大橋”已建成通車,解決了南三島出行難的問題。

“要想富,先修路”,從交通的飛躍發展就可以看出坡頭區的發展前景,而坡頭最看好的地段無疑是“海東新區”一帶。海東新區總規劃面積約22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18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8平方公里),包括坡頭區南調街道、官渡鎮、龍頭鎮、坡頭鎮部分、赤坎區調順街道、吳川市黃坡鎮及遂溪縣黃略鎮部分。

湛江的這個區曾被人笑話,沒想到很多房地產老闆來自這裡

海東新區規劃效果圖

在規劃的遠景中,未來的海東新區,將是一個擁有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實驗室的創新之地,一個宜居宜遊宜業的活力之都,一個生態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之城。基於這樣的高定位,加上臨近市區,海東新區的房地產受市區影響這兩年來也漲得厲害,部分樓盤價格已經過萬,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總之,坡頭區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未來發展也相當可期。關於“吳川的小弟”——湛江市坡頭區,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