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兒女雙全”被送養老院,含淚述說: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七旬老人“兒女雙全”被送養老院,含淚述說: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在養娃方面,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現在由於思想觀念的改變,很多家庭有了女兒就會很滿足,覺得女兒是貼身小棉襖,有女兒的陪伴就很幸福了。

但在老一輩人的思想觀念中,“傳遞香火”似乎更為重要,而家庭中男孩子的地位還是要比女孩子的地位高很多。

因此,很多家庭在有了男孩之後,就會對女兒的態度冷落一些,不會把心思過多的放在女兒身上。

七旬老人“兒女雙全”被送養老院,含淚述說: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七旬老人“兒女雙全”被送養老院,含淚述說: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7詢老人兒女雙全,最後卻淪為養老院度過餘生

前段時間去姑姑家串門,就聽說了一件姑姑鄰居的事情。

姑姑和鄰居姜大爺,因為在一棟樓裡住了二十多年,所以兩個人的關係比較熟悉。

姜大爺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算是兒女雙全,人生完滿了。按理說應該是“人生贏家”,但姜大爺的晚年生活並不幸福。

最開始,姜大爺只有一個女兒,但姜大爺就一直想要兒子,到處求醫問藥,對女兒的關係也少了很多,後來好不容易有了兒子,姜大爺更是對女兒的態度十分冷淡。

大女兒很要強,在父母不待見的情況下,自己早早地就高中輟學出去打工賺錢。而後來大女兒結婚,姜大爺沒拿一分的彩禮錢。

相反,對於不上進的兒子,姜大爺卻極盡疼愛,在兒子成家後還把全部的積蓄都給了兒子。

前些年自從老伴兒去世以後,姜大爺的身體就一直不是很好,而如今姜大爺已經70多歲了,想和兒子在一起住,結果卻遭到了拒絕。姜大爺實在沒辦法,又不好意思去找女兒,只好自己含淚去了養老院

七旬老人“兒女雙全”被送養老院,含淚述說: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生活中像姜大爺這種重視兒子的長輩並不少,很多家長在面對子女時都會更偏向兒子。他們認為“養兒防老”,兒子是未來的希望和依靠,因此給兒子付出再多也無怨言。

不過,當他們真正需要兒子出力照顧的時候,並不都能得到兒子的善待,相反一些只生女兒的家庭,卻有很多過得很幸福。

七旬老人“兒女雙全”被送養老院,含淚述說: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很多經歷的老人,都會含淚地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的不同:

(1)、經濟需求不同;

生了兒子的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要為孩子以後的20多年忙碌,自己一輩子的積蓄都要給兒子用來結婚生子。

從傳統意義上來講,男方家庭在結婚上往往需要出力更多,因此很多生了兒子的老人都會把錢用來給兒子買房和準備彩禮。

畢竟在這個現實的社會,如果沒有房子是沒有人願意“裸婚”的,父母也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經濟原因而影響到子女的婚事,所以即使再辛苦也會努力攢錢給兒子。

七旬老人“兒女雙全”被送養老院,含淚述說: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而生了女兒的父母,在經濟壓力上相對會小很多,畢竟不用攢錢買房子,因而在生活上也會相對輕鬆一些。

(2)、子女對父母關心的方式不同;

在關心父母的方式上,女兒和兒子也是有區別的。女孩子往往心思細密,會察言觀色,並且都會和爸媽靜下心來交流和表達關心

而兒子在表達上會略顯笨拙和靦腆,大部分都不會關心父母的生活,更不要說在生活細節對父母的關照了。

其實,無論是生女兒還是生兒子,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才是最為重要的。

父母在生活中對自己的老人也事必躬親,面面俱到,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孩子長大後也會尊老敬老,在父母年邁後依舊會保持孝順和照顧。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護芽媽媽,伴您在育兒路上,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麼煩惱,歡迎發來私信,望我能給您帶去靈感和寬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