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小不管老 日本要減75歲以上人群醫療費

被生育率低下和勞動人口短缺困得團團轉的日本,把老年人視作了希望。從延遲退休到鼓勵再就業,再到如今被盯上的醫療費,一步一步地,日本的老年人彷彿離安享晚年越來越遠了,而幹一輩子活的概率卻正在被逐漸放大。對於如今的日本來說,“生育革命”是個漫長的過程,引進外勞也依舊是個諱莫如深的問題,眼下能指望的,似乎只有老年人了。

日本共同社17日報道稱,日本自民黨在當天舉行的“人生100年”會議時,就醫療及養老金、促進老年人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行了討論,其中的焦點議題在於,會議提出75歲以上人群的門診窗口負擔比例將從目前的一成提高至兩成。據悉,日本政府正計劃要求在大醫院就診的患者支付更高的費用,並增加適用該條件的醫院數量。

提高老年人醫療費自負比例的想法並不是突然產生的。上個月便已有媒體報道稱,日本政府正在著手進行醫療制度改革,日經新聞的統計顯示,2017年,日本75歲以上老年人的醫療費用就達到了16.1萬億日元,其中四成來自“現役一代”的保險費,負擔偏重,因此本次改革旨在確保各年齡層之間的公平性。

“有必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既減輕目前正在工作的這一代人的負擔,同時讓所有年齡段人群都感到安心。”對於如今的改革,日本政府如此表示。據瞭解,日本69歲以內的一代人無論收入水平如何,都需要自負三成醫療費,70-74歲的老年人原則上負擔兩成,75歲以上老年人負擔一成。

日本政府是不是打算不讓國民享受老年生活,幹一輩子活?這成了不少日本人內心的真實寫照。過去的這一年,日本政府希望讓老年人繼續工作的想法已經越來越明顯。今年10月,日本後生勞動省還公佈了兩項養老金改革方案,其一是調整開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範圍,使養老金領取年齡、方式更加彈性化,其二是放寬對領取養老金老年人的工資收入限制,目的是鼓勵老年人繼續就業,緩解養老金財政緊張局面。

此前的一份數據顯示,去年10-12月,作為全球最大養老基金的日本政府養老金投資基金(GPIF)虧損達到了14.8萬億日元,創下了歷史最大虧損紀錄。而在這之前,日本已經修改了勞動法等有關法律,要求政府機構、公司、企業等用人單位有義務為職工提供工作崗位到65歲。相應地,日本的退休年齡也在逐漸延長,到2025年,所有老年人領取養老金的年齡都將從65歲開始。

但現在的情況是,65歲的門檻已經不足以解決日本的頑疾了。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人平均壽命為男性81.09歲、女性87.26歲。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日本政府將目標對準了75歲,正在鼓勵全社會工作年齡延長至75歲,開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也延長到75歲。

日本政府也不想完全割老年人的“韭菜”。今年5月,日本參議院通過“育人革命”的計劃,旨在通過降低育兒成本解決日本生育率低下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包括從2019年10月起,3-5歲的保育園、幼兒園所有費用全部免費,從2020年4月起,減免公立和私立大學的入學費和學費等。而在去年末,日本國會還通過了旨在增加引進外勞的《出入境管理》修正法案,計劃五年內引進34.5萬人。

但現實的情況往往並不樂觀。不少人認為“育人革命”雖然名為免費,但實際產生的費用依然由納稅人承擔。而減免大學學費忽視了讀職業高中以及高中畢業後就業的群體,可能會造成新的不平等。另一方面,日本的外勞計劃也面臨著門檻高、工作環境差等現實問題。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劉軍紅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日本的“實習生制度”並不是法律上的引進外勞,本質上屬於一種剝削形式,用實習生的概念讓外國勞動者用低工資做高強度的簡單勞動。而且,日本引進外籍勞工的條件還是相對苛刻,比如需要外籍勞動者相應的技能以及日語考試水平等證件,但很多工作的要求並不需要如此之高,即便外籍勞動者都符合日本也不鼓勵外國勞動者長期居留。這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雖然勞動力緊缺,但日本還是有一種很強烈的民族主義,與當前國際化的情況並不相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