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五糧液的文化研究,正在開創新一派的中國白酒“智慧學”。12月16日,五糧液文化傳承論壇暨五糧液文化研究院成立儀式在酒都宜賓隆重舉行。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本屆論壇以“承歷史文脈·傳歲月濃香”為主題,立足中國白酒的厚重歷史和五糧液的文化積澱,系統闡述了商業社會的文化價值、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五糧液的品牌文化以及在釀造技藝傳承和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核心內容。

論壇現場大咖雲集。於洪君、陳嘯宏等來自國家部委、省市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等領域的領導嘉賓,與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集團公司總經理、股份公司董事長曾從欽,股份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陳林,集團公司副董事長、股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鄒濤等領導,及新聞媒體代表共3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五糧液文化研究院的成立。

從傳承到賦能,五糧液加碼文化建設

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一個優秀的企業品牌文化,將賦予品牌強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擴張力,這是構成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表示,白酒行業是中國的傳統產業,中國白酒文化博大精深。五糧液是著名的民族品牌,要做好品牌文化建設,就需要從更高的站位來推動民族品牌,保護好文化遺產,傳承好優秀傳統,構建好價值表達,使“中國的五糧液、世界的五糧液”更加充分地展示天地精華、民族精神、世界精神。

五糧液作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和行業龍頭,歷史傳承悠久,獨特的多糧濃香的釀造技藝引領著時代的發展。同時,五糧液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擁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工業遺產,也是國家博物館唯一收藏的“活文物”。五糧液內涵所體現的核心價值理念就是和諧包容,美美與共,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因此,五糧液要從三大方面加強文化建設:一是強化傳統與時代的融合,二要加強內容與形式的融合,三要強化物質與精神的融合。通過匯聚各方智慧,真正地把文化研究院今後的重點研究成果貫徹好、利用好、落實好。

未來,五糧液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堅定的使命擔當,守正創新,開拓進取,爭勇氣、強底氣,推進中國白酒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時代弘揚。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正如宜賓市委常委李靜所說,宜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白酒產業發展,以實際行動支持五糧液的發展壯大,積極改善五糧液古窖池周邊環境、加強歷史文物保護,助力以五糧液為代表的宜賓白酒產業行穩致遠。

大咖論道,解鎖五糧液的文化密碼

首先,從企業發展角度看,築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把握文化傳承的方向,提升文化品牌的價值。這是當前包括五糧液在內的中國企業,進行文化建設的價值所在。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表示,近年來,五糧液集團在李曙光的領導下,持續加大文化和品牌建設力度,在做精做優產品的同時,加快走出去步伐,與國際名酒攜手,向世界展現中國白酒和中華文化的魅力。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正如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於洪君所說,五糧液為中國酒文化賦予了新的時代價值。

其次,從商業視角分析,無論是商業領域,還是消費領域,在不同的時代,對文化的理解和品牌的認知是不同的。這是文化迭代和經濟發展同步發生的結果。今年以來,國貨文化運動在消費領域興起。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對此,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表示,一是以五糧液為代表的國貨品牌,牢牢地植根於本土文化;二是通過品牌文化創新以順應時代、符合當代消費者審美;三是強化品質優勢,構築強大的品質壁壘;四是五糧液用品牌文化、品質實力以及產品定位,形成重要的圈層消費。

再者,立足文化表達,酒文化源遠流長。五糧液的文化集信仰、大眾、創新、科技等各家文化於一體,充分體現了中國優秀文化的核心要領。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後強表示,隨著中華文化在世界上傳播,五糧液將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真正實現中國的五糧液、世界的五糧液。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元浦則從美學和藝術的角度來看,五糧液是一種生命哲學、一種生活美學。五糧液的文化既有時間的味道、匠人的精神,也有對自然的敬畏,與時代科技創新同行。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副秘書長、上海交通大學建築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就傳統工業遺產的價值認知與保護作了分享,建議從遺產的認知、保護、管理、展示、利用等方面進行全面長效的提升管理。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會上,五糧液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趙東深度闡述了五糧液獨具特色的釀造工藝和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在對話環節,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孫星副主任,江南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徐巖,四川博物院首席專家魏學峰先生,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四川省學術帶頭人李明泉,四川省非遺保護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四川民俗學會副會長、四川大學教授李祥林,南京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史研究專家李玉,五糧液股份公司特聘生產技術專家彭智輔等大咖雲集。

大家圍繞“新時代如何更好地保護好五糧液物質文化遺產”和“新時代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酒文化”展開了深入討論,共同認為,作為中國白酒行業龍頭企業和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五糧液需思考如何對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保護、開發、利用與創新,有效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品牌賦能。

形神兼備!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價值表達

如果說五糧液的品牌文化是精神層面的價值體現,那麼五糧液文化研究院成立,則為其提供了重要平臺和研究載體。“這是五糧液發展史上又一個高光時刻,對於五糧液及中國白酒產業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認為,作為中國名酒的重要代表,五糧液擔當著中華酒文化傳承的使命。五糧液在未來要繼續保持在文化上的精雕細刻、深挖厚掘,將“天地精華、民族精神、世界精彩”的文化內涵詮釋得更加精彩。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新成立的五糧液文化研究院將承擔哪些使命?對此,

五糧液集團公司總經理、股份公司董事長曾從欽表示,五糧液文化研究院將按照李曙光董事長強化傳統與時代的融合,強化內容與形式的融合,強化物質與精神的融合的“三個融合”戰略思路,重點做好“五個一”:

即搭建一個新型平臺,打造國際一流的酒文化研究創新、展示交流、傳承傳播平臺;

聚集一批高端人才,組建五糧液文化研究智庫;

推出一批優秀成果,構建和完善五糧液文化體系;

打造一批文化IP,用獨具特色的形式提煉五糧液文化;

構建一個傳播矩陣,運用好國際表達和時尚表達,以全媒體形式推動研究成果傳播。

會議還發布了五糧液文化研究院首批十大研究課題。事實上,五糧液無論在釀造技藝、飲用場景,還是品牌故事、企業文化上,都凝聚著深厚的品牌文化特質。如今,立足五糧液文化研究院的專業平臺,進一步提升五糧液的文化表達和品牌價值內涵。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正如五糧液文化研究院學術顧問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孫寶國所說,中國白酒要增強文化自信,秉承科學精神,堅持守正創新。未來藉助新成立的五糧液文化研究院,聚集國內外高端研究力量,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傳統古法釀造工藝,科學詮釋香型和風味,提升白酒在飲食文化中的地位,在堅守傳統中改革創新。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我將來願意來這個地方向黃庭堅學習,放在更大的政治經濟背景來考察川酒以及川酒龍頭五糧液”。五糧液研究院學術顧問代表、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表示,目前四川省將食品飲料產業納入全省“5+1”現代產業體系,五糧液成立這樣一個高規格的文化研究院,是在尋找更大的助推力,這是其佈局後千億時代的文化戰略,值得認真總結和學習。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會上,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五糧液文化研究院院長李曙光與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五糧液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後強共同為五糧液文化研究院揭牌,併為首批研究院學術顧問代表頒發聘書。

來自五糧液的文化密碼,開創怎樣的中國白酒“智慧學”?

呂國璋、葉小文、蘇士澍、劉躍進、紀連海、康震、閻維文等文化、藝術領域專家通過視頻、藝術作品等方式對五糧液文化研究院成立表達祝賀。

白酒文化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現白酒品牌文化的價值符號。以品質為支撐的五糧液,堅持“用心不計代價、用工不計成本,用時不計歲月”的價值投入,這無疑是其在品牌文化研究領域最為深厚的品牌價值和歷史資產之一。

未來,隨著文化研究院的全面啟動,五糧液的品牌文化建設,將成為助力中國酒業文化研究新的“智慧學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