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是誰”有了升級版 反詐民警支招如何識別騙子套路

原標題: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民警做客本報《警探號》直播間“破解”騙局反詐民警支招如何識別騙子套路

“猜猜我是谁”有了升级版 反诈民警支招如何识别骗子套路

民警蘇興博講述反詐高招

“你涉嫌違法,我們要對你的資產進行評估”“提供一下手機號銀行卡號和密碼,我們給您退款”……在各種套路下,騙子的最終目的就是騙走你的錢。12月17日下午,北京反詐民警做客北京青年報《警探號》直播間,講述那些詐騙套路和反詐高招。

冒充公檢法是慣用伎倆

北京反詐中心梳理發現,詐騙中較為常見的,就是冒充公檢法詐騙。“這是危害最大的一種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以此詐騙往往會造成被騙事主的重大損失甚至傾家蕩產。”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民警蘇興博介紹。

2015年12月20日,貴州省某市一個單位的財務主管接到自稱“農行總行法務部人員”和自稱“上海市松江公安分局何警官”的電話,稱其在上海辦理的信用卡存在問題,需要對其掌握的賬號進行清查。在“何警官”的誘導下,自稱“郭警官”“孫檢察長”“楊檢察長”等人分別與楊某頻繁聯繫,並要求楊某通過電腦登錄虛假的“最高人民檢察院”網頁觀看自己的通緝令,要求這名財務主管配合公檢法機關的調查,按照其指令去操作,下載相關資金核查軟件以及將持有的單位U盾插在電腦主機上,運行所謂的“清查程序”進行檢驗核查,直至1.17億元公戶資金被轉走。

“這件事是迄今為止全國單筆被騙金額最高的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後期我們也破案了,並在烏干達抓獲犯罪嫌疑人。”蘇興博表示,此類電信詐騙看似環環相扣,讓人不得不相信,但實際上都是設計好的固定套路。

蘇興博說,此類詐騙的套路首先是用單位的名義聯繫事主,以一些影響事主利益的小事騙取事主的初步信任,並且“熱心地幫助”事主聯繫“公安機關”來解決問題。也有直接以公安機關的名義聯繫事主的。

當事主與對方轉接到的“公安機關”聯繫之後,“公安機關”就會進一步告知事主之前的小事已經不是問題,現在事主涉及嚴重的犯罪行為,已經列為公安機關以及檢察機關的犯罪嫌疑人。

這時“檢察機關”會與事主繼續聯繫,告知事主現在已經被檢察院通緝,必須要配合工作才能洗脫嫌疑,證明自己的清白,才能將事主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轉化成受害人。

犯罪分子會要求事主將錢轉賬到所謂的“安全賬戶”或者在電腦上安裝“核查軟件”(實為病毒)進行資產清查,從後臺直接盜刷事主的銀行卡內資金。

前綴“+”“00”的官方電話別信

“一般來說,網絡電話外呼時可以將號碼進行任意設定,犯罪嫌疑人會將外呼號碼設置成一些官方單位的號碼,例如110、95588、10086等。一些事主看到了這些號碼就誤以為是警方、銀行等部門來電,從而信任對方。”蘇興博表示,“根據我國通訊管理的相關設定,境外網絡電話呼叫大陸地區用戶的時候,用戶顯示的號碼前必須要加一些前綴字符,如‘+’‘00’等。當大陸地區事主接到這些電話的時候,對方來電顯示是+110、00110、+95588等就可以直接掛斷電話,對方一定是騙子。”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認為110不會主動向事主進行撥叫,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蘇興博說,真實的110電話可以進行外呼操作,以北京市公安局為例,外呼電話顯示為:010110。

此外,有些犯罪分子為了逃避一些部門的監管,在改號的時候,並沒有明顯的使用“110”等大家廣為人知的號碼,而是冒充使用一些官方單位的“固話號碼”,比如總機號碼。這些同樣有著“+”或者“00”等前綴的單位固定電話號碼,並不被一般群眾所熟悉,犯罪分子就利用了“114”電話查詢臺,讓事主撥打“114”對這個電話進行核實。“如果事主接到這種電話,對方讓你撥打‘114’對號碼進行核實的時候,其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對方就是騙子。”蘇興博說。

“猜猜我是誰”有了升級版

近兩年,“猜猜我是誰”這種話術詐騙有了升級版。犯罪分子為了增加事主的上當概率對這種騙術進行了調整。“他們不再是盲目的廣撒網模式,而是事前通過一些非法渠道獲取了一些事主的姓名、電話等基本情況,在撥打電話的時候直呼事主的名字,以此增加騙局的可信度。同時,對話術進行了升級改版。由‘猜猜我是誰’變成‘我是你領導(老師)’。”蘇興博表示。

據瞭解,曾經有事主在犯罪分子的要求之下反覆多次轉賬匯款,匯款二百餘萬,直到無意中在單位走廊遇見真的領導才發現自己被騙。而這類騙術之所以能成功,就是抓準了事主的心理。這些被騙事主聽到對方能叫上自己的姓名,並且口氣強硬,往往就誤認為真的是本單位領導打來的電話,怕影響自己在領導心中的印象,而不敢多問多核實情況,最終造成了被騙的後果。

蘇興博提醒,“對方提前獲取了一些你的基本信息,但這些信息是非常有限的,通話時你可以隨便編一個人名問對方是不是,如果對方順口承認自己就是這個人,那麼他是騙子無疑了。此外,如果對方自稱是單位領導,你不方便直接問,可以向同事側面瞭解一下領導的相關情況,謹慎核實一下真偽。”(記者 葉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