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公章破解農村基層社會治理難題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農村建設熱火朝天。要真正激活鄉鎮活力,推動鄉村振興,農村基層的社會治理自然不可缺位。

“強化自然村黨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的領導地位,嚴明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規矩,強化自然村黨支部在鄉村振興上的推動作用……”賓陽縣新橋鎮創造性地推行《新橋鎮農村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九條指導意見》(以下簡稱“九條意見”),以低的治理成本獲得了好的治理成效,在規範了基層黨建的同時,也破解了農村基層治理的諸多難題。

一枚公章破解農村基層社會治理難題

自然村黨建探出基層社會治理新路

大河村是賓陽縣新橋鎮甘村村委所轄的一個自然村,擔任大河村村支書快10年的黃增理滿腹苦水:“村裡的黨支部長期被邊緣化,成了‘空殼子’,村中議事的話語權長期被村裡一些所謂的‘能人’和理事會掌握著。涉及村中事務的決議和項目申報,黨支部發揮的作用很小。”另外,村民對政策不明白,村中理事會對方案不言明,國家的好政策不明不白地“變了味”。“比如村裡安裝路燈,曾出現扎堆在一處安裝的現象,既不公平,也造成了資源浪費。”黃增理透露。

黃增理的苦水,也是許多自然村黨支部書記的無奈。長期以來,新橋鎮的很多自然村被“富人治村”“理事會治村”的弊端籠罩,村裡沒有能代表群眾說得上話的組織力量,村委夾在鎮政府和自然村中間心有餘而力不足,鎮政府在推進農村各項事業時常常遭遇各種阻力。

針對自然村黨支部出現弱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結合農村基層治理難題,新橋鎮下定決心尋求破解之道。

“給自然村黨支部賦權!”這是新橋鎮給出的答案。

一枚公章破解農村基層社會治理難題

從“小切口”入手解決“大問題”

11月21日一大早,黃增理從鎮上匆忙趕回村裡,大河村路燈增裝方案正等著他組織支部會議進行審定、蓋章。

“推行‘九條意見’後,沒有大河村黨支部蓋的公章,路燈增裝項目就沒法遞交到甘村村委,鎮政府更不會通過審批。”黃增理說,如今在大河村,村裡的大小項目都得經過黨員和黨支部討論通過,還得蓋上支部公章才能上報。這是黃增理第一次感受到自然村黨支部的力量,“總算能為老百姓說上話了。”

給每個自然村刻制合法公章,賦予自然村黨支部權利,提高支部書記的話語權。一枚小小的公章成了新橋鎮破解農村基層黨建和農村基層治理兩大難題的切入口。

“‘九條意見’推行以來,自然村黨支部、支部書記和黨員在村中威信日增,基層黨支部書記的政治意識和服務意識也明顯提高。在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方面,對打擊網絡詐騙、脫貧攻堅、徵地拆遷等重點工作的推動作用非常明顯。”賓陽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新橋鎮黨委書記呂子瑞表示,農村基層穩了,鎮上幹事創業才能甩開膀子。

此外,“九條意見”推行後,自然村黨支部書記可以直接與新橋鎮黨委主要幹部通信、通電話,有106個自然村黨支部主動給該鎮黨委書記寫信,紛紛提出本村莊建設的想法。

一枚公章破解農村基層社會治理難題

從“公家地”到必須管的“責任田”

新橋鎮推行的“九條意見”,包含強化自然村黨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的領導地位,嚴明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規矩,強化自然村黨支部在鄉村振興中的推動作用,發揮基層黨組織先鋒示範引領作用,強化自然村黨支部選人用人推薦權,加強自然村黨支部成員管理,強化自然村黨支部公章管理,加強後備幹部管理和發展黨員工作,強化對農村基層幹部的監督和考核等九項具體內容。

一項好舉措能激活一池水。從“可管可不管,可過問可不過問”到現在的“有權力敢管,也有責任必須管”,老百姓有訴求找黨支部,自然村黨支部逐漸有了“公家意識”“當家意識”,支部書記也紛紛認領管好自己的“責任田”。

“村裡的人比我們更清楚、更瞭解村裡的情況。”賓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吳瑞認為,加強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創新,政府通過制度引導自然村“自家人管自家事”“群眾事群眾議”,將極大地降低社會治理的成本。

“九條意見”實施以來,得到了廣大基層群眾的接受和認可,給自然村黨組織賦權,推動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制度化模式也得到了縣、市等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目前,結合這套模式,賓陽縣印發了《推動自然村黨支部“提質聚力”若干措施》等文件,穩步推進自然村黨支部建設,讓其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獨特作用。(來源:南寧日報 記者:郭少東 通訊員:黃日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