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檢察機關聚焦"關口"地位發揮"示範"作用護長江生態

重慶檢察機關聚焦"關口"地位發揮"示範"作用護長江生態


  正義網重慶12月17日電(記者李立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是重慶的燈火輝煌。”這是網友眼中重慶的生態環境。實際上,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聚焦重慶在長江生態保護中的“關口”地位和綠色發展中的“示範”作用,重慶市檢察院制定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14條意見”和全面履行檢察職能服務保障重慶發揮“三個作用”“10條意見”,通過專案辦理、專項行動、專業團隊建設,為依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專案辦理:嚴懲破壞生態環境犯罪

  11月21日,最高檢發佈第二批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重慶市涪陵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跨省非法處置危險廢物汙染環境案榜上有名。

  2016年,王某某在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資質的情況下,在重慶市長壽區、涪陵區等長江沿線區域收受船舶油水混合物(危險廢物)共計151.72噸。張某某在湖北省荊州市開辦燃料助劑場,其在沒有處理汙染廢物資質的情況下,從王某某處購買油水混合物151.72噸用於加工處理,處理過程中造成周邊土壤、水源被汙染。2019年2月14日,經涪陵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涪陵區法院作出判決,被告人張某某、王某某構成汙染環境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有期徒刑八個月。該判決已生效。

  該案系最高檢、環保部、公安部聯合督辦案件。在該案辦理中,重慶市檢察院組織三級院對長江船舶汙染專案實施一體化辦理,督促交通、生態環境、海事部門採取措施,有效解決長江涪陵段長期存在的船舶汙染問題。

  以專案辦理推動解決長江生態環保突出問題和重點難題,是重慶市檢察機關探索的一大經驗。今年以來,重慶市檢察院對9件涉長江的案件掛牌督辦,以專案為龍頭,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修復“三水共治”。

  重慶幅員廣闊,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重慶市檢察機關創新環保案件辦理機制,結合重慶的特殊地貌致使環境汙染具有以水為線、以山為面的輻射性危害,簡單以行政區劃確定汙染環境犯罪的管轄,不利於統一司法標準的實際,會同重慶市高法院、市公安局在萬州、涪陵等五地實行環保刑事案件跨區域集中管轄。同時,建立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作不捕不訴需報上一級檢察院備案審查機制,嚴格把握不捕不訴尺度,不斷加大刑事打擊力度。

  2019年1月至10月,重慶市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環境資源類案件96件125人,起訴655件1043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查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8件10人,督促環保、林業等部門移送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線索75件111人。2019年該市檢察機關批捕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件數同比2018年上升50%;起訴件數同比上升17.4%。

  專項行動:長江生態保護工作全面發力

  重慶某混凝土公司位於長江支流江家溝河道旁。2003年以來,該公司生產中將清洗運送混凝土罐車產生的廢水廢渣經簡單處理後直接向外環境傾倒,造成周邊大片土地板結,植被破壞,支流河水受到汙染。

  2019年6月,重慶市檢察院向相關單位發出檢察建議。相關單位迅速組織環保、水利、國土、城建等部門對混凝土公司進行徹底排查、依法處理,督促該公司全面整改、修復生態。截至目前,該公司已清理混凝土砂漿2.7萬餘立方米,新配置廢水回收處理系統,杜絕廢水廢渣外排,並投入生態治理費用160餘萬元。

  這是重慶市檢察院帶頭直接辦理重大疑難複雜案件,全力推進保護長江經濟帶生態的一個縮影。2018年以來,重慶檢察機關以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為抓手,以配合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聚焦汙水直排偷排亂排超標排,部署全市檢察機關開展為期兩年的“保護長江母親河”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推動“檢察長、河長”聯合巡河常態化。該市各地檢察機關結合區域特點,積極聯合多方力量,因地制宜開展飲用水源地保護、非法碼頭治理等專項工作,以實際行動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針對某鍶業公司堆放的廢鍶渣滲漏、溢出汙染環境的問題,重慶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向大足區政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並會同大足區政府、鍶業公司研究解決辦法,促成鍶業公司推進技術創新,實現廢鍶渣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取得多方共贏的效果。

  渝中區菜園壩片區大量垃圾堆放在毗鄰的長江河道內,破壞長江生態環境,渝中區檢察院依法向該區城管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因該局怠於履職,渝中區檢察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法院判令其依法履職。目前垃圾已全部清除。

  同飲一江水,共護一方土。通過開展系列專項行動,發揮上下一體化優勢,集中有限的司法資源,帶動、推動了公益訴訟工作全面發力、深入開展。今年1月至10月,重慶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共立案1906件,辦理公益訴訟訴前程序案件1736件,提起公益訴訟63件,同比分別上升43.74%、52.41%、215%,呈現出穩步向前發展的良好態勢。

  在重慶檢察機關的護航下,山水之都重慶正展露出更加秀美的山容水貌。

  專業團隊建設:提升了履職能力和水平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重慶市檢察機關在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中,注重抓好專業團隊、專家庫和隊伍專業化建設,充分發揮專業團隊的“研幫教”作用和專家庫成員的諮詢輔助作用,通過業務培訓、崗位練兵、交流借鑑等方式提升檢察隊伍的法律站位、辦案能力和履職水平。

  2018年以來,重慶市檢察院在全市擇優選擇29名檢察官組成環境資源犯罪案件刑檢和公益訴訟兩個專業團隊,參與重大案件、重大課題、專題論證。涪陵區檢察院在辦理最高檢、環保部、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的劉某某等9人汙染環境案時,向重慶市檢察院申請專業團隊支持。重慶市檢察院安排專業團隊成員之一的江津區檢察官對該案進行指導。該案在經過多次案件研討、查找大量相關案例和法律法規之後,最終被順利提起公訴。

  重慶市檢察院制定《重慶市檢察機關生態環境專家庫管理辦法》,遴選國土、環保、水利、法律等領域的23名專家組成生態環境專家庫,為生態檢察工作提供專家諮詢和專業輔助。該市檢察機關與生態環境部門互派78名幹部掛職,共同舉辦環境執法司法培訓班,促進提高專業水平。重慶市檢察院在辦理某混凝土公司違法排放廢水汙染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時,抽調專業團隊成員參與,邀請西南大學環境專家全程參與調查取證、鑑定諮詢、整改評估,著力把案件辦成鐵案、示範案。

  重慶市檢察院制定全國首個《公益訴訟巡查辦法》,在全市建立28個常設巡查工作機構,配置專兼職巡查人員328人,裝備“一箱一機一網一庫”公益訴訟智能輔助辦案系統,開展“集中巡查攻堅月”行動,重點對長江沿線開展巡查3200餘人次,發現線索並立案709件,守護好幾億人的飲用水寶庫。

  2018年以來,重慶市檢察機關通過辦案,共督促有關方面治理被汙染損毀的耕地、林地、溼地等3400餘畝,治理被汙染的水域3萬餘畝,清理固體廢物、生活垃圾等6.6萬餘噸,不斷推動防治汙染攻堅戰向縱深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8月,重慶市委相關部門專程來信感謝重慶市檢察院在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作出的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