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你幫扶來我支教”

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記者崔亞明

今年年初,鬱萬盛、何潤花夫妻倆一起來到西和縣十里鎮駐村幫扶、支教,在脫貧攻堅的火熱實踐中譜寫了一曲夫妻攜手助力脫貧的暖心“浪漫曲”。

鬱萬盛,甘肅長風電子科技公司物業公司副經理,主動請纓到西和縣十里鎮仁義村幫扶,現擔任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何潤花,蘭州市第六十五中學數學老師,積極申請到西和縣十里鎮支教,現擔任十里鎮初級中學八年級兩個班的數學老師。

西和:“你帮扶来我支教”

鬱萬盛和劉老三母親拉家常。

幫扶,是一種情懷

“媳婦有病啥都幹不了,孩子沒了,這日子有啥奔頭?”說起以前的生活,十里鎮仁義村王根鬚的眼神裡仍有些許黯淡。

王根鬚原來住在仁義村最偏遠的山上,每次到村委會至少要走兩三個小時。妻子患有痴呆症,母親常年生病,再加年幼的女兒不幸夭折,種種挫折讓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鬱萬盛瞭解情況後,經常找王根鬚談心拉家常,又動員各方幫扶,幫助王根鬚從山上搬到山下,支持他養牛發展產業。慢慢地,王根鬚的心結解開了,幹勁回來了,日子也漸漸好起來了。

“現在住上了新房,又養了三頭牛……生活越來越好,你看我剛買的電視、冰箱、洗衣機……”面對記者,王根鬚一一指點著新添置的家當,38歲的他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一再重複著來年的打算:還要再養幾頭牛、再種幾畝藥,“房子我也計劃好了,過兩年再加蓋一層。”

“和老百姓打交道是個‘細緻活’,要走進他們心裡才行。”鬱萬盛說,“政策講明白,情況問明白,問題解決明白,他們的心境就變了,勁頭就足了。”

“駐村幫扶前,我每年都會到西和,對這裡的情況很瞭解。這是我的一種情結。”鬱萬盛所說的情結,就是他對老鄉的熱愛。為了這種情結,他去年7月就向廠裡提出了申請:到西和縣駐村。

來到西和後,鬱萬盛帶領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積極配合水務部門,為仁義村一社鋪設水管2200米,修建了一座10立方米蓄水池,解決了一社23戶110餘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積極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完成全村小巷道硬化工程;走村串戶,摸情況、找問題,為群眾脫貧致富想辦法找路子……

仁義村48歲的劉老三因為要照顧年邁的母親無法外出打工,又沒有其他致富技能,日子過得很艱難。鬱萬盛瞭解情況後,多次上門幫著想點子、謀出路。“鬱書記常來看我們,前不久為鼓勵我脫貧,還特意送了一個大火爐。”劉老三把火爐生得旺旺的,讓老母親圍爐取暖,自己在房前屋後忙產業,幹勁十足。

“只有走進群眾家裡,尊重他們,瞭解他們,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才能走進他們的心裡。”鬱萬盛說,自己工作沒別的竅門,就是設身處地為鄉親們著想。

“鬱萬盛和貧困戶交朋友,把村民當弟兄,是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和致富引路人。”十里鎮黨委書記劉衛平說,“在他的帶領下,一個人人提起來就頭疼的後進村轉變成了班子強、產業興、風氣正的先進村!”

今年,仁義村又有37戶164人實現了脫貧。

西和:“你帮扶来我支教”

何潤花給孩子們上課。

支教,為孩子們著想

“嘀嘀——”何潤花手機上QQ又響了。

“肯定是孩子們有不會的題了,發QQ問我。”17日中午,正在宿舍做午飯的何潤花放下手頭的活,拿起手機給孩子們講解。她說,“這道題今天有3個孩子問了,看來是普遍問題,晚自習要重點講解一下。”

在何潤花的床頭,放著一疊草稿紙,上面列著各類習題的解答方式。“有時候孩子們問問題,電話裡說不清楚,我就把解題思路寫在草稿紙上,拍了發給他們。”

今年48歲的何潤花在蘭州市第六十五中學承擔九年級數學教學任務多年,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

“我只會教書,能為孩子們多傳授一些知識,我就心滿意足了。”何潤花說,“女兒去年上大學了,我感覺這些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

“剛來的時候,發現不少孩子因父母常年外出務工,缺乏管束,學習習慣差,厭學情緒濃。”何潤花說,班上60多個孩子,數學考試及格的不足十個。

西和:“你帮扶来我支教”

何潤花利用課餘時間義務為孩子們補課

心願,播散希望的種子

“剛來支教時,原來的同事打趣說:你們倆口子還挺浪漫,扶貧支教都不分開。其實我們現在也只有每週六才能見面。”何潤花說,同事們說的浪漫雖然沒有實現,但卻有了另一種浪漫——週六上午,兩人一起接送孩子們補課;下午,一起入戶瞭解學生家庭情況。

“這時候,孩子們就成了最好的‘宣傳員’,他們把我在課堂上講的知識、信息帶到家裡,效果比我們宣講更好。” 何潤花說,“不經意間,我們已經為孩子們播撒下了希望的種子,想想,這才是最浪漫的事!”

“鬱萬盛、何潤花夫婦倆是眾多駐村幫扶幹部的代表,他們用真情幫扶,用腳步丈量西和縣的山山水水,用愛溫暖貧困家庭,為貧困戶種下了希望的種子。”西和縣委副書記杜宏程說,駐村幹部發揮所長,各盡所能,為西和縣實現整體脫貧貢獻了力量。

鬱萬盛坦言,自己無法為鄉親們帶來更多的產業項目,更充裕的資金,卻可以通過日常工作改變鄉親們的觀念和生活習慣,“這些看似無足輕重,卻有潤物無聲的效果,影響是長期的”。

“明年整體脫貧後,如果需要,我計劃再駐村一年,我熟悉這裡的情況,我瞭解鄉親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願,可以幫他們出點子、想法子。”鬱萬盛說,實現脫貧後,還要實現鄉村振興,自己仍然可以發揮作用。

“朝辭金城雪滿山,千里秦地半日還。慈母家常猶未完,脫貧攻堅不等閒。”這首詩是鬱萬盛第一天到西和駐村途中所寫的。雖然放心不下老人,但鬱萬盛和何潤花覺得,有些擔子必須自覺擔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