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離職的好時候


現在不是離職的好時候


給大家彙報了一下我裸辭 4 個多月以來做過的一些事情,以及我是如何工作和安排時間的。


有很多讀者在後臺留言說表示佩服和羨慕,也有很多讀者表達了鼓勵,在此統一說聲謝謝了。


其實事物都有兩面性,以我目前的工作方式來看,雖然自由,但實際壓力比上班還要大。


工作內容反而變得更多,要操心的事情也隨之增加。一人頂一個團隊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在我看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種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有讀者留言說以前也嘗試過,但沒堅持一個月還是回去上班了。


所以我並不鼓勵大家一味地追求自由,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自由的前提是自律,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而且,就目前這個時間點來說,我也不建議大家離職,尤其是裸辭。


說說為什麼吧。


首先,馬上到年底了,能在公司幹下去就儘量幹到明年,能拿年終獎不說,關鍵是這幾個月的時間並不是特別好的跳槽窗口期。


各家公司都在為年底目標衝刺,下年度的預算和目標可能都還沒最終敲定,對於崗位需求本來就少的情況下,找到工作的概率自然就小。


就算進去了,也別指望年前能參與啥重點工作,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熟悉項目和團隊,如果遇上個年底組織架構調整,你可能就是那個被優化的對象。



其次,還得看下大環境。


都知道今年經濟形勢不好,年初的裁員潮也在微觀上反映了經濟不景氣以及企業勒緊褲腰帶的現狀。


商業可以從微觀來看宏觀,企業裁員或者關閉招聘通道,其原因有多種。


例如因為經濟週期的發生,央行提高利率,企業從銀行貸過來的錢成本變高,資金就變少;居民收入減少導致消費能力下降,從而企業能賺到的錢變少;或者是資本市場本身融資能力減弱,所以投入的錢也變少。


總之,企業的賬面資金減少,且沒有新的增量來源的話,大家就需要收縮編制、省著花錢、留錢過冬。


對應到個人身上,如果此時離職去找工作,成功率肯定不如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順利。


可能你剛走,新工作找不到不說,原崗位被釋放後對企業也是一種減負,這個崗位可能暫時就不存在了。


你找不到工作不說,留出的坑實際也沒有給別人機會。


商業的本質就是交易。


如果你離職了,且長時間找不到工作,你的收入就會減少,隨之支出也會減少。


說白了,花錢變謹慎了。


你的支出原本是別人的收入,所以別人的收入也變少了,環環相扣,整體經濟就會越來越不景氣,這是一個週期現象,並不會馬上緩過來。


別覺得年初的裁員潮過去就完事了,一個週期的結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快。


宏觀來看,經濟就是市場中所有交易的集合。


前面說了,商業的本質是交易,交易變少,商業活動就減少,經濟就進入下行週期。


經濟下行的時候,除了工作崗位變少,薪資待遇和工資漲幅也會受影響。所以想通過跳槽漲薪的幅度肯定也不如形式好的時候高。


如果此時跳槽,至少也是一兩年的工作週期,整體來看,其實是不划算的。


市場是供需結構,企業的需求是獲得利潤,既然市場上的錢變少,企業能用來生投入生產的資金就變少,產能自然下降,利潤也隨之下降。


有限的利潤維持不了原本的公司開支,就需要裁員,或者壓縮薪資漲幅。


公司能維持就不錯了,我有朋友因為公司受到這波週期的影響,已經兩個月發不出工資了,欠著他好幾萬塊錢,現在去留都不是。


一方面對公司有感情,相信公司能挺過來,另一方面就是這個點壓根找不到其他機會,與其把稻草都扔了,還不如騎驢找馬。


那肯定有人會問了,那這個週期什麼時候能過去呢?


其實瞭解一些經濟運行規律的同學知道,經濟有大週期也有小週期,小週期可能是 5 到 10 年,大週期可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但我們能在日常感知到的週期往往不會那麼強烈,可能明年形勢會好一點,但這種好一點是相對的。


實際整體形勢依然在下降或者緩慢回升,所以微觀和宏觀得分開看。


除此之外,市場是一直在變化的,政府和央行也會積極調節經濟形勢,比如常見的稅收控制、降準降息、發行貨幣。


經濟發展往往伴隨著週期和泡沫,98 年金融危機、08 年次貸危機、18 年金融危機,再往回追溯歷史,有很多次經濟週期的發生。


危機發生的根本還是債務過重,所以需要通過一些手段來調整或者消減債務,例如減少支出、債務違約、財富再分配、發行貨幣。


前面也有提到,減少支出後,企業生產能力降低,工作崗位和薪資福利都會減少,所以在一輪週期裡,這是一個必然趨勢。


債務違約,那就是把債務抵消掉,原本要收的錢就不要了。財富再分配主要就是向富人加稅,然後分配給窮人。發行貨幣就是多印錢然後流向市場,刺激經濟調整。


所以你看,其實很多的微觀現象都是有宏觀規律在支撐的,如果知道了這些規律,對於趨勢、機會以及決策的判斷會更有依據,不至於盲目做決定。


對於個人而言,在當前這個階段,還是建議大家踏實工作,把自身價值做起來,慢慢把選擇權從別人手上轉移到自己手上。


當你有足夠的溢價能力時,抵禦週期和風險的能力就越強。


別人離職可能擔心找不到工作,你離職可能想的是接受誰家的橄欖枝。


最後,也給大家幾個小建議。


第一,踏實、認真工作,積累個人價值增量才是首要的。


第二,有錢就先賺著,保有一定的現金流,投資理財啥的還是謹慎些,大環境不好,你再怎麼折騰也跑不過大盤。


第三,有時間多學習,這種投資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虧本。


第四,多做「邊際時間成本」低的事情,把能力和個人價值產品化,一次投入,享受長期收益。例如讀書、寫作、做個靠譜的項目。少做「邊際時間成本」高的事情,例如接外包賺錢。


希望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