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東北的土飯:菜龍,成本兩塊錢,冬天咱老百姓也得吃出花樣兒


東北娃從小就和冰雪打成一片,有雪玩兒雪,雪化了玩兒冰,現在的孩子到了冬天人手一把雪鏟子,裝備升級地快啊,想當年,我們一小前都是從家裡直接抗大管鍬,霸弟媽媽是東北銀,爸爸福建人,第一次回東北,在大哥的示範下,很快掌握了玩雪技巧,倆人還堆了個不醜的雪人。有雪的天氣,二姨打算蒸點兒熱騰騰的飯菜應應景。

給我發來這樣圖片讓我猜做啥……“這麼巨大的皮兒,不會是要包姚明包子吧?”“上回你回來我不是給你做那個又龍了麼?今天整個素的,素龍,蘿蔔龍,哈哈哈,等著嗷……成本就兩塊來錢,做出來身價倍增,賊好吃……”

面是燙麵,用響邊開水燙一半,和好餳十分鐘就行,擀成餅厚的皮,等餡兒來……餡兒就是自家地裡種的白蘿蔔插絲,放上幹蝦仁、十三香、材料油、蔥花、薑末、生抽、耗油,拌勻後鋪在餅上,捲起來,胳膊粗的蘿蔔龍就做好了,刀切饅頭寬,上鍋。

遠看,白色的刀切饅頭鑲上了金黃色的邊,還是毛邊的……因為擱了材料油,生蘿蔔原本的屁味兒被中和得消失殆盡,取而代之是一股跟肉餡差不多的香氣,大火蒸上15分鐘。

皮已經半透明瞭,打眼一瞅就筋道兒,蘿蔔絲在蒸汽的愛撫下略有縮水,有一部分化成了汁水,浸潤著餅皮,屜布上油汪汪的,做素餡兒要想好吃有個秘訣:得捨得放油,當然,也別太豪,膩聽。

二姨和二姨夫的晚飯,也是大部分東北人家的縮影,一個帶餡兒的主食,配碗粥,再來一個菜,外加小鹹菜,蘸醬菜,飯菜好湊,不在於菜品數量,最好個個都順口。今天是:菜龍、大餷子粥、芥菜絲鹹菜、肘子又蘸蒜醬、自己醃的鴨蛋、洋蔥蘸醬,齊活兒。

二姨夫坐那兒,吆喝二姨:“來吃飯啊,這玩意兒涼了就不好吃了……”“你先吃,我這還有一鍋,把卷子撞進去先,趕緊吃,嚐嚐咋樣……”“還能咋樣,也沒個又,都是大蘿蔔,肯定不如我這肘子香……”

二姨親自拿一個品鑑一下,覺得可以打九分,滋味兒特別好,剩下十分是準備把餡兒再改良一下,加點兒粉條,粉條可以吸湯汁,就不會一咬直呲汁了,你看,做到老,學到老,做了幾十年飯的老法師依然這麼愛求索。

今年二姨醃了一缸鹹鴨蛋,一缸鹹雞蛋,我個人喜歡雞蛋,最好新煮的,蛋白比較軟,蛋黃沙,沒腥味兒。練練呼呼的大餷粥,配鹹鴨蛋,是小時候感冒發燒才能吃上的小灶,姥姥家那時候倉房裡總有一缸鹹蛋,但自己家很少吃,主要用來招待且,且拿起一個給我,我還得違心地推讓:不要,老吃!


不道哪兒來的那些客套,東北人總是這樣,把好的吃食都用來招待客人,說好聽了叫熱情好客,不好聽叫有點兒虛偽,物資匱乏的年代裡,從小就被教育要節制,饞雖是本能,但也要被迫受控,決不能隨心所欲地露饞,顯得沒教養,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這樣長大的?

扯回蘿蔔卷子,雖然它從本質上和蘿蔔餡燙麵蒸餃沒區別,但變幻一下,從視覺上就讓人耳目一新,而且一層皮夾一層餡兒,感覺每一口下去皮餡配比都很均勻,家常的吃食,大多是普通食材,肯花心思去變各種花樣,刺激食慾,提升幸福感,就是熱愛生活的最好表現。推薦你們試試,平民美食,好吃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