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後期術語


每日後期術語之「色溫」,潑辣百科天天向上。

色溫:為畫面加入黃色(提高色溫值)或加入藍色(降低色溫值)。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原圖,色溫+60,色溫-60



色溫是什麼



色溫這個概念大家經常看見,那麼色溫到底是指什麼意思呢?色溫是照明光學中用於定義光源顏色的一個物理量。要理解這句話,我們就要從“黑體理論”講起了。


我們現在假定存在一個純黑的物體,它能夠將所有落在其身上的熱量吸收,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那麼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於不同溫度的時候,這個黑體就會發出不同的顏色(大家聯想一下打鐵的畫面)。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鐵塊受熱,顏色發生改變


當這個黑體發射的光的顏色與某個光源所發射的光的顏色相同時,這個黑體加熱的溫度稱之為該光源的顏色溫度,簡稱色溫。例如當黑體在受到相當於3000K(開爾文溫度)的熱力時,就會變成黃色,這時候我們把發出黃色光線的光源的色溫就定義為3000K。


因此,色溫就是指光源的輻射在可見光區和絕對黑體的輻射完全相同時黑體的溫度就稱此光源的色溫。換言之,光源發光時會產生一組光譜,用一個純黑體產生出同樣的光譜時所需要達到的某一溫度,這個溫度就是該光源的色溫。


當這個黑體發射的光的顏色與某個光源所發射的光的顏色相同時,這個黑體加熱的溫度稱之為該光源的顏色溫度,簡稱色溫。例如當黑體在受到相當於3000K(開爾文溫度)的熱力時,就會變成黃色,這時候我們把發出黃色光線的光源的色溫就定義為3000K。


因此,簡而言之色溫就是指光線的顏色。


不同的光源具有不同的色溫,例如:


1700 K:火柴光

1850 K:蠟燭

2800 K:鎢燈(白熾燈)的常見色溫

3000 k:鹵素燈及黃光日光燈的常見色溫

3350 K:演播室“CP”燈

3400 K:演播室檯燈,、照相泛光燈(不是閃光燈)等...

4100 K:月光、淺黃光日光燈

5000 K:日光

5500 K:平均日光、電子閃光(因廠商而異)

5770 K:有效太陽溫度

6420 K:氙弧燈

6500 K:最常見的白光日光燈色溫


當色溫越高的時候,光源發出的顏色就越偏冷,大致是經歷一個紅——橙紅——黃——黃白——白——藍白的漸變過程。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色溫變化過程


我們一天中的色溫也是在不停發生變化的,例如日出之前的色溫是藍色,日出之後的色溫是橙色,中午的色溫是白色,而晚上的色溫是黃色等等,引起太陽光顏色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大氣層的反射作用,而並不是因為太陽的溫度發生了大幅度的改變。



色溫與白平衡



與色溫息息相關的一個概念是白平衡。所謂白平衡,即是指將白色還原為白色的過程。我們知道,如果我們身處一個黃色光源的環境之中,那麼這個環境中的白色會被渲染成黃色,由於我們人眼具有“智能色偏修正”的功能,即使我們進入這樣一個環境,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能適應這個環境的光源色彩,因此有可能感覺不到白色發生了異常。


人可以通過大腦的神奇來糾正這種色偏,但是相機並不具備這種能力,因此這時候就需要藉助白平衡的能力來實現糾正色偏的效果了。


我們可以通過為相機設置一個機內色溫值來實現白平衡的效果,當機內色溫值與外界一致時,相機就能正確的表現白色,例如現在外界色溫是4000K,我們將機內色溫也設置為4000K時,白色就能被相機還原為白色,如果我們把機內色溫值設置為5000K時,這時候畫面就會偏暖,這是因為當我們把機內色溫值設置為5000K時,機器就認為外界的色溫是偏藍色的,因此需要增加黃色來中和藍色,以實現還原白色的效果,但是外界實際的色溫是4000K,因此這時候畫面就會偏暖了。同理,如果外界色溫是4000K,當我們把機內色溫值設置為3000K時,畫面就會偏冷。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不同機內色溫值形成的畫面效果


通過設置不同的相機色溫值,我們可以實現不同的畫面效果,從而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這就是我們下面將要講到的色溫對人心理層面的影響。



色溫與心理感受



不同的色溫能夠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暖色能夠給人一種溫暖、溫馨、和諧的感覺,它能夠使人聯想到太陽、火焰、熱血等等意向,適合表達熱烈、明亮、柔和的場景氛圍。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暖色調照片


而冷色則能夠給人一種平靜、陰涼、寒冷的感覺,它能夠使人聯想到冰塊、藍天、黎明等等意向,適合表達清新、憂鬱、寧靜的場景氛圍。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冷色調照片


中性色則能給人一種安寧、舒適、穩定的感覺,適合表達理性、中立、和諧的場景氛圍。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中性色照片


我們在後期創作的時候,就要學會使用不同的色溫去輔助我們表達不同的感情效果。



色溫工具



利用色溫工具,我們可以調整畫面的色溫,讓畫面偏暖(黃色)或偏冷(藍色)。當我們提高色溫的數值時,畫面就會偏暖(黃色),當我們降低色溫的數值時,畫面就會偏冷(藍色)。 色溫工具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白平衡


我們可以利用色溫工具實現畫面的白平衡,從而得到一個更加中性的色彩取向。


例如當畫面偏藍的時候,我們可以提高色溫值,為畫面加入暖色(黃色),從而實現白平衡的效果。


同理,當畫面偏黃的時候,我們可以降低色溫值,為畫面加入冷色(藍色),從而實現白平衡的效果。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利用色溫校正色彩


可以看到,當我們降低色溫值,為畫面加入藍色的時候,畫面中的黃色被明顯削弱了,畫面呈現出更加中性的色調。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原圖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提高色溫值


同理,當我們提高色溫值,為畫面加入黃色的時候,畫面中的藍色被明顯削弱了,畫面呈現出更加中性的色調。


2、渲染色彩


前面我們提到了不同的色溫對人心理層面的不同影響,我們在渲染畫面氛圍的時候,就可以藉助色溫的這一個特性來輔助我們表達感情。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原圖


如果我們想表達一種更加溫暖、明亮的畫面氛圍,我們就可以提高色溫值,讓畫面呈現出暖色調: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提高色溫值


經過這樣的調整之後,畫面的光線呈現出暖色,給人的感覺更加熾熱、溫暖。


3、與色調工具結合使用


色溫工具可以為畫面加入黃色與藍色,而色調工具則可以為畫面加入綠色和洋紅色(品紅色),這兩個工具通常結合起來使用,綜合調整畫面的白平衡和渲染畫面的色調。 當我們降低色調工具的值時,可以為畫面加入綠色,當我們提高色調工具的值時,可以為畫面加入洋紅色。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調整色調值時的畫面變化


色調工具對畫面的影響:


如果畫面偏洋紅色,我們就可以為畫面加入綠色,從而削弱洋紅色,以呈現出更加中性的色調: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利用色調校正色彩


色溫和色調工具通常結合起來幫助我們調整畫面的白平衡以及渲染畫面的色彩。例如這一張照片: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原圖


我們降低畫面的色溫值,為畫面加入藍色;提高色調值,為畫面加入洋紅色: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同時調整色溫與色調


可以看到,相較於原圖,天空變得偏藍且偏洋紅色,二者同時對畫面產生了影響。


每日後期術語 | 瞭解「色溫」

END 來自潑辣修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