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不是孩子不努力,僅僅是缺乏心理韌性

隨著寒假臨近,不少初一孩子的第一學期即將結束,您孩子這學期過得如何?

今天我來和大家談一談不少家長關注的問題:為什麼孩子小升初之後,成績卻大不如從前了呢?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為啥自己家的孩子一上初中,感覺智商就歸零了呢?做啥啥不會,之前在小學的時候,可是學霸呢!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學渣。

朋友就曾經因為這件事情來找我諮詢,她說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差,對什麼事情對提不起興趣。他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在學校裡經受了霸凌,才變成了這個樣子?為此,他還跟蹤了孩子很久,後來發現,他完全是庸人自擾。

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不是孩子不努力,僅僅是缺乏心理韌性

01 孩子並不是出現了心理問題,僅僅是因為不適應

從小學到初中的銜接期是孩子學習生涯中的關鍵期,甚至不少經驗表明,初中的成績往往決定人一生的起點如何。

所以,很多父母也會對這個階段的孩子額外關注,孩子在成績上出現一點兒浮動,父母都會如臨大敵,讓孩子努力努力再努力。

但是,很多時候,孩子的成績會下滑,卻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一個適應問題。在這個階段,孩子面臨學習環境、學習方式、身體、心理等諸多因素的變化,要跨越一次重要的過渡,若不能良好地適應很容易就會影響到學業,嚴重的時候,的確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不論是六年級的家長,還是初一的家長,我們都一定要留意孩子的變化,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可以幫助孩子有效建立信心,或者幫助成績下滑的孩子重新恢復自信。


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不是孩子不努力,僅僅是缺乏心理韌性

02 “心理韌性”就像一把傘,保護孩子可以頂著壓力前行

巴頓將軍曾經說過: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關注孩子的成績,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名學霸。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學習成績只是他人生的一個側面,他的人生會有很多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面,應該是孩子在因為某些原因,成績不佳時,如何來面對這種情境,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能夠觸底反彈,而這涉及到的就是心理韌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有一種自我保護、適應環境的能力。在充滿壓力及挫折的環境下,孩子可以堅持多久,並且能否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挫折,保持良好的心態,這取決於孩子是都擁有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叫做心理韌性。

研究者認為,心理韌性主要有兩個核心要素,一個是恢復,另一個則是保持。

所謂恢復,就是指個體從負面情境中恢復過來的能力;

所謂保持,就是指個體在負面情境中保持樂觀心態的能力。

從這兩個核心要素,我們不難看出,孩子能否在初中的適應期裡迅速恢復狀態,提升學習成績,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孩子是否擁有心理韌性。一旦孩子擁有了心理韌性,哪怕是成績差、老師批評、自己不適應,他也一樣會堅信未來會好的,而讓自己有投入到目前的學習和努力中去。


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不是孩子不努力,僅僅是缺乏心理韌性

03 父母要做到三點,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初中的適應期

知乎上曾經有這樣一個帖子,一位剛剛研究生畢業的男生剛剛經歷了與女友分手,還沒有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在2015年的元旦,母親就做了手術,結果沒幾天,爸爸打電話,說爺爺沒了。

他回家幫忙料理完後事,醫生又告訴他,母親的病情惡化,尿毒症3期,也快要堅持不下去了。之後,他陪伴在母親身邊進行照顧,但是,公司也不停地打電話,催他回去上班。

寫完了這些經歷,他就消失了。幾個月之後,他回來用最平靜的語調告訴那些關心他的人,他之後的生活經歷。

“謝謝大家,我回來了,我很好。春節的前一天,母親走了,我以為我會崩潰,但我沒有。我也曾期待有個人能將一灘泥似的我拉起來,但我無人能靠。我乾脆辭了工作,回家收拾母親的東西。我把那些衣服整整齊齊地疊好放在床邊,拉開窗簾,陽光照進來,母親種的植物還綠得那麼鮮豔,我突然發現生活好像也沒那麼糟糕。我開始去健身,流汗讓我清醒。我還愛上了做飯,食物讓我安心。我每天都在閱讀,文字讓我平靜。我突然發現,那些本積了一肚子、想要倒給別人的苦水,早已說不出口,也不必再說。現在的我,已經來到一家新的公司,打算開始新的生活。我也不再害怕什麼,就好像經歷了什麼考驗,未來只剩輕裝上陣。”

人生的很多事情,或大或小,都會讓我們感到不適應、不舒服,但是無論如何,都要勇敢地面對。只不過當孩子還小,還不具備能力的時候,就需要父母來起到引導、教育的作用。


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不是孩子不努力,僅僅是缺乏心理韌性

第一點,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理落差,謹防“鄉村維納斯效應”

鄉村維納斯效應是英國心理學家德波諾提出的一個概念。我們知道維納斯是美女,但是在偏僻的鄉村,那些村裡最好看的女孩就會成為村裡的維納斯。

鄉村維納斯效應很形象地揭示了一種現象,就是原本在班裡當第一第二的孩子,來到新的環境之後自視甚高,導致自己最後在考試中受挫。

這種事情我有過親身經歷,我在從初中過渡到高中時也算經歷過鄉村維納斯效應。

曾經飽受讚揚是常態,現在卻泯然眾人,這種體驗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落差,甚至會影響孩子整個初中的學習狀態。如果是六年級的家長,可以在孩子升學前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打好預防針,謹防鄉村維納斯效應的發生。


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不是孩子不努力,僅僅是缺乏心理韌性

如果孩子已經初一併且正陷入該效應,家長最忌諱的就是指責或者失望。這時的孩子在自尊上正處於極大的波動期,此時孩子的成績如何其實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務必處理好孩子的自尊問題。

家長可以多陪孩子去公園遊玩,或者去外面吃吃飯,一切的目的是讓孩子感知到你並沒有因為他的成績下降而對其失望。

在幫助孩子的自尊心“軟著陸”成功後,家長可以隱形地加以期許,運用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幫助孩子調整好學習狀態。孩子小學時成績優秀就代表他的基礎並不弱,只要孩子能建立自信,那麼成績的再上升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不是孩子不努力,僅僅是缺乏心理韌性

第二點,父母要將培養孩子的重點,從習慣培養轉移到能力培養

不少教育學家指出,小學的學習模式和初中的學習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模式。在小學,學習的重點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手把手”進行教學。在初中,教師僅僅是引路人,更多的知識需要學生自己來完成。

就拿歷史學習為例,初中歷史和小學的道法課最大的不同就是要記憶的內容大幅增加。我在小升初時,全班第一次考歷史,60人的班級竟只有10個人及格!為什麼?就是大家都沒有記憶書中內容。而當大家掌握方法後,第二次考試時及格人數就明顯增多了。


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不是孩子不努力,僅僅是缺乏心理韌性

其實我們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大家沒有記憶內容,其實說到底就是獨立學習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不強。所以初中的能力培養,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

家長應該漸漸放下對孩子的控制,讓孩子主動學習,如果孩子不想學習,則需要自己做好榜樣。如,當孩子玩遊戲時,我們可以放下手中的手機,和孩子一起讀書,而不是指示孩子讀書後自己玩手機。

當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我約束習慣,做到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學習時,就可以靜下心去學習課本內容了。在這種狀態下,普遍難度較低的初一內容可以很容易被孩子掌握,併為接下來的物理、化學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不是孩子不努力,僅僅是缺乏心理韌性

第三點,父母要幫助孩子完成“自我認同”,尤其女孩兒更要注意

影響成績的不一定僅僅是學習因素,孩子心理的變化也有可能對孩子的成績造成巨大影響。孩子在青少年階段將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自我認同”——找到真正的自我。

自我認同受到個人、家庭、同伴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孩子完成“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家長和家庭的責任就是提供一個安全、溫暖、寬容的環境。

我們可以把孩子“自我認同”建立的過程比作化繭成蝶的過程,而家長和家庭在這個過程中要扮演的不是破繭的外力,而是破繭時必要的安全環境。


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不是孩子不努力,僅僅是缺乏心理韌性

而且,女孩的家長尤其要注意自己孩子的早熟現象。心理學表明,女生普遍要比男生早熟1~2年,這裡的早熟不僅是心理上的,而且還是生理上的。

如果你的孩子在班裡是屬於第一批成熟的,那一定要給予更多關懷。在一個普遍沒有成熟的班級裡,早熟將帶來孤獨,女孩不得不更加依賴團體,而這個團體就有可能是一些不好的團體,比如某些“姐姐”或者“哥哥”,這是家長最需要警惕的。

把握好孩子的心理狀況,調整好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幫助他們順應新生活,接納新自己,只有孩子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他的學習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對孩子從小學到初中的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我們家長或多或少是可以提供有效幫助的。當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習慣後,即使學習成績達不到曾經的高度,但是能夠戰勝環境變化帶來的迷茫就已經是為他的良好成長鋪平了道路。


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不是孩子不努力,僅僅是缺乏心理韌性

龍應臺曾經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引導孩子,讓孩子能夠獨立去面對問題,過好自己的人生。

陸北老師專業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溫暖的陪伴。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兒煩惱,陸北老師將陪你一起面對解決。

小學是學霸,初中變學渣?不是孩子不努力,僅僅是缺乏心理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