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聯賽的思考:四強中國家隊主力僅剩朱婷,聯賽與各隊都需提高

隨著天津女排在主場3:2擊敗江蘇女排,本賽季女排聯賽的四強球隊就此產生,分別是北京女排、天津女排、上海女排和廣東女排,下週開始四支球隊將兩兩分組展開半決賽的交鋒,但是細看這裡支球隊中的球員可以發現,國家隊球員其實不多。

具體情況是:上海隊沒有,廣東隊僅有福建隊轉會而來的內援鄭益昕、林莉,北京隊則是兩名老將曾春蕾、劉曉彤,天津隊是李盈瑩、姚迪、王媛媛以及朱婷,但論國家隊主力,以今年世界盃的“七仙女”陣容來看,四強球隊中僅有朱婷是國家隊正印主力球員,不過,她是河南人,下賽季很有可能繼續加盟土耳其瓦基弗銀行隊,本賽季加盟天津隊不過是為了更好地備戰東京奧運會。

女排聯賽的思考:四強中國家隊主力僅剩朱婷,聯賽與各隊都需提高

朱婷

那麼,我們的女排聯賽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聯賽,為何打到更具競爭力的半決賽,各隊已經沒有主力國手了,是聯賽水平高、競爭大,還是聯賽各隊自身的問題呢?對此,我有一些觀點和看法。

第一部分:國內聯賽和球隊都有著“積重難返”的現狀

其實聯賽中的國手大戶並不是目前晉級四強的球隊,反倒是沒有進入半決賽的球隊,比如江蘇隊和遼寧隊,兩隊一直以來都是國內豪強,前者擁有主攻張常寧和接應龔翔宇,後者擁有副攻顏妮和二傳丁霞,這還沒算邊緣國手,但是兩隊雙雙在八進四的比賽中折戟。

眾所周知,國內女排聯賽的整體水平並不高,不比意大利、土耳其等當今女子排壇最強聯賽,其市場化、職業化和商業化程度甚至不比臨近的日本、韓國聯賽。中國女排作為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女排強隊,國內聯賽卻發展得遲緩,依舊是依託於四年一度全運會模版的省體工隊制。直到聯賽11月正式開打,四川隊仍沒有冠名商贊助,雲南隊外援仍沒有到達球隊合練,諸如此類總體上給人以隨意且組織散漫的感覺。

而為了給2020年國家隊備戰奧運會留足時間和空間,排協甚至直接將聯賽的賽程縮短在了兩個月左右,一週雙賽+三場兩勝的規則下快速決出聯賽冠軍,像是完成任務。奧運年在即,這些操作或許存有可諒解的理由,但是對於聯賽而言,在中國女排衛冕世界盃冠軍的大好形勢和背景之下沒有借上東風,等於錯過了一次發展聯賽、快步走向前的良機。

女排聯賽的思考:四強中國家隊主力僅剩朱婷,聯賽與各隊都需提高

女排聯賽比賽中

歸根到底,不是我們的女排聯賽有多出色,簡單來說就是擁有國手的球隊就想著用國手來打出成績,但是女排是團體運動,一個兩個人全面且出色也拖不動整支球隊。例如江蘇隊,擁有張常寧和龔翔宇的情況下卻著重鍛鍊年輕主攻吳晗,副攻攔網形同虛設,後排一傳問題重重。例如遼寧隊,同樣是一傳不穩,僅僅一個環節就讓整支球隊本賽季所有的努力和引援付諸東流。

第二部分:對比高水平的歐美聯賽,顯示出國內聯賽全方位的差距

目前女子排壇較為出色的聯賽,除了上文提到的老牌的意大利和土耳其聯賽,還有南美的巴西聯賽和東歐的俄羅斯聯賽,阿塞拜疆和羅馬尼亞聯賽已經式微,其餘聯賽如日本、韓國整體實力不夠強,能排得上號的也就前四個,當然也不包括我們中國女排超級聯賽。

無一例外,這四大聯賽所在的女排國家隊的成績都很出色,都是世界級強隊,另外美國、塞爾維亞、荷蘭等國的優秀球員也在這幾個聯賽中效力。

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女排強隊的國家隊主力都在本國聯賽效力,要麼都放到高水平聯賽效力,現狀基本如此,優秀的頂尖的聯賽才是鍛鍊球員的最好的平臺,唯獨中國女排是個例外。我們的國家隊主力都“窩在”國內聯賽,球員也有出去的意願,但省隊的特殊模式像一張大網一樣擋住了他們,坦白點來說就是:

想出去,但條條框框制約,最後出不去。

女排聯賽的思考:四強中國家隊主力僅剩朱婷,聯賽與各隊都需提高

意大利女排聯賽比賽中

在不久前結束的世俱杯上作為國內十一冠王的天津隊最終成績排名墊底這一點就可以窺探出我們的聯賽與歐美高水平聯賽所存在的巨大差距,目前女排的先進打法越來越趨於男子化,力量、速度、穩定性並存,而我們的聯賽依舊是“慢”,沒有大力跳發,沒有卡節奏的攔網(也沒有支撐性攔網,以破壞性居多),沒有穩定的一傳,沒有二傳的合理調配。從發球開始,到整個一攻的組織,到攔網和反擊的形成,甚至是進攻球員的起跳、揮臂、線路的選擇和反應速度,都很慢。在高水平聯賽的對比之下,我們的聯賽就是慢了好幾拍的對抗。

女排聯賽的思考:四強中國家隊主力僅剩朱婷,聯賽與各隊都需提高

江蘇女排

所以,中國女排在郎平接手之後能夠奪得奧運會冠軍、世界盃冠軍,她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無需贅言了,無法依靠聯賽培養球員的情況下,從基本功到技能升級,都靠國家隊在做省隊應該做好的事。

總結

目前,本賽季聯賽的四強各隊都有引入外援增強實力,打開門來發展、來進步,我認為這是走向市場化所必須的,不是說聯賽必須要全盤職業化,放棄省隊的底子,靠著資本追名逐利,而是聯賽這灘水必須盤活。或許現狀決定了短時間內國內聯賽無法解脫各方面的“鐐銬”發展成頂尖水平,但至少聯賽應當起到該有的作用,在沒有國家隊比賽的空檔期,保持球員的狀態不下滑,能夠鍛鍊、培養和發掘出年輕的好苗子等等。對於聯賽和球隊需要提高和改變方面,以下兩點為個人觀點:

女排聯賽的思考:四強中國家隊主力僅剩朱婷,聯賽與各隊都需提高

中國女排球員

①、其一,通過以上兩個部分,我認為折射出來的就是聯賽所存在的問題,即在一定程度上,省體工隊的模式框架住了各隊,制約住了各隊。上文提到的,聯賽四強球隊僅剩下朱婷一名國家隊主力球員,是聯賽的問題,也是各隊的問題。其實四強的出爐好比一個窗口,給其他球隊的發展提供了現成的參照,聯賽要繼續辦下去,要提高水平,最沒有必要的就是堅持“全華班”,有薄弱位置大可以大方引援,往大了說我認為聯賽要做的就是三個字:

市場化。只有更多的優秀的外援加盟了,聯賽的整體水平提高了,才能夠更好地鍛鍊球員,接軌不同的技術和打法,對於國家隊來說也可以通過聯賽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②、其二,是招商引資,在今年女排的大環境包括輿論方面都達到頂峰的情況下,排協撕開夾縫允許更多資本的介入,或許能幫助聯賽在硬件設施、轉播條件,乃至鷹眼系統等方面升級,能幫助聯賽更好地包裝起來,能營造起女排聯賽的氛圍,而不是省隊和國家隊比起來有著天壤之別和無法逾越的“鴻溝”。

在中國女排成為三大球一塊金字招牌的背後,聯賽風風火火才是對國家隊最好的支撐,雖然目前來仍任重道遠,但是在不久的將來,我相信總歸會有這一天的到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